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随笔)桥头锅盔

  • 作者:黄敬光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3-14 11:38:31
  • 阅读0
  •   春天一来,人就是躁动得很。两口子因为屁大点事就顶起来了。要是年轻时,肯定要很久才缓得过气,现在,我早就学会了虚与委蛇:“慢慢想办法哄吧,总有一款适合你。”今天,这一款就是:三水,桥头锅盔。

      三水离金堂不远,大约15公里。说起桥头锅盔,还是女儿懂瓜娃读大学以后的事。有一年她工作从外地回来,专门带我们去吃的,那是我们吃的第一次。她说:“飞院的学生忘记任何事都正常,唯有这三水的锅盔夹凉粉不会忘。特别是外省来的学生,只要说起飞院,就必然要想起桥头锅盔。”

      起初,我不以为然。飞院到三水也不近,走路、骑车都要下个决心才行,打的的话,车费比锅盔还贵,咋可能经常跑这里来就为吃这个呢。何况锅盔我吃得可多了,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只是名字不同而已。我们师范校大门口就有,57队肥肠粉那里也有,特别是到处开花的、全国都有名的“军屯锅盔”,味道都不错,未必然桥头锅盔还会好到哪里去。当时就想,一定是学理工的懂瓜娃也学会夸张了。

      懂瓜娃才不管我的心思呢,先在左边的“秦锅盔”排队买了猪肉、牛肉锅盔各一个,然后再到对面烂蓬蓬里的“熊锅盔”处排队,再买了三个夹凉粉的锅盔、三个红糖锅盔和两个白锅盔。肖队一直说“够了,够了,哪吃得下那么多。”懂瓜娃却自有主意,不听她的。

      看着一堆锅盔发愁的肖队,不知如何是好。只听懂瓜娃说:“先吃锅盔夹凉粉,这个放久了要泥。”那么大一个锅盔,每个锅盔里还夹了一碗凉粉(里面还有红萝卜丝、海带丝等),吃完就有点胀了。懂瓜娃又说,猪肉锅盔和牛肉锅盔要趁热吃。于是,一家人硬是把那两个肉锅盔也干完了。其余的就直接带回家。

      至于味道怎么样,看到我们几个好吃嘴能够吃得下那么多锅盔就应该明白。我们还在桥上的时候,就闻到了诱人的麦面香。走拢一看,只见一个男人光着膀子在揉面,像变魔法似的,发酵后的面疙瘩,在他的手里,从大面团切成小面团,小面团擀成大圆圆,听话得很。再散几粒芝麻,往案板上一拌,擀面棒一擀,然后铁铲铲到铁锅上两面一煎,火候差不多了,再往灶里竖着烤一会儿,香味伴随着白面锅盔出炉了。由于面醒得好,揉得充分,即使直接吃,口感也是微甜有嚼劲,底部微微焦脆,看着就想吃。如果再夹入四川特色口味的凉粉,酸、麻、辣、香,呀呀呀,哈喇子忍都忍不住地流,一入口,更是不摆了。真想用个“最”字: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锅盔。

      懂瓜娃在外地工作,只要回来了,基本上都要去三水吃一回锅盔。三水是广汉市的一个小镇,人口不多,与金堂的清江毗邻,本来已经很偏僻了,桥头锅盔更在三水场镇的外面,而且还隔着一条中河呢,还在要过三水大桥后的乡村那一边的桥头。购买锅盔的人弯弯绕绕排了一大堆。生意好得批爆,真正的“酒好不怕巷子深”。

      今天,也许是肖队想女儿懂瓜娃了,居然舍得跑15公里来吃桥头锅盔。

      下午3点40分,到了三水大桥的乡村那一头。只见秦锅盔的幌子还在,大门却已经紧闭,熊锅盔已不见踪影。

      忍不住问人,说“今天没开门”。我就担心要跑空,再问时就不耐烦了:“你往街上走嘛,然后再问熊锅盔。”虽然态度不好,但是我知道了街上还有卖的。那就导航“熊锅盔”,嘿嘿,居然真有这个地名。

      三水的桥头锅盔有两家。秦锅盔和熊锅盔。两家锅盔生意都非常好。特别是熊锅魁,听说4年前就搬到正街上来了,我们居然不知道这个情况,这也从一侧面说明,已经很久没有来过这里了。

      导航还没有拢,就看到了街上有一个长长的队伍,依稀仿佛到了原来的桥头,依稀仿佛就是几年前买锅盔的情景。不用猜,熊锅盔到啦。

      我又想起懂瓜娃说过的话:“有朋友、同学来,我经常就请他们吃桥头锅盔,经济实惠又好吃,他们还相当满意。”我就经常说她是啬家子。她则反唇相讥:“你不懂,你奥特了。吃亏是福。”嘿嘿,吃盔是福,一个锅盔,好多钱嘛。

      我的眼睛不瞎,能够感受到锅盔市场竞争的激烈。此时,下午4点一刻,熊锅盔这里在排着长队,而对面不远的“军屯锅盔”却门可罗雀,三水大桥的秦锅盔还关门闭户。我想起了师范校门口的小哥来,他就是靠锅盔结婚成家养小孩,成就了一家人;想起了金堂的锅盔哥巫登建,靠着在成都打锅盔起家,如今是爪龙溪大酒店的掌舵人,成了金堂著名的企业家。同样是做锅盔,却成就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

      桥头锅盔,都是一家人的事业。能够把简单的铁锅炕饼,从面团揉制开始,做出糖锅盔、猪肉锅盔、牛肉锅盔、白锅盔、红糖锅盔、夹凉粉锅盔等花样,完胜汉堡包,还几十年来长盛不衰,肯定有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过日子何尝不是如此,怎样将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所谓老夫妻,就像是两个揉活了的面团,只有在生活的炉灶里渐渐烘烤成彼此包容、彼此欣赏的锅盔才更香。

      于我来说,要记住两件事:一是我向懂瓜娃学习,如果有朋友来金堂,就请他们去吃桥头锅盔,美其名曰:吃盔是福;二是如果难免与肖队扯筋了,就请她来吃锅盔,吃三水的桥头锅盔,花钱不多,还吃盔是福,还吃得高兴。

      写于2025.3.7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随笔)桥头锅盔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qushi/23813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冬冬冬冬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0
      • 获得积分:559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