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方言,不应该被遗忘的文化密码

  • 作者:师智捷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3-29 08:14:38
  • 阅读0
  •   我很喜欢到学校的第四餐厅吃饭,因为那里的工作人员都是蔚县人,食堂吃饭的人少的时候,他们总是三五成群坐在一块聊天,说着熟悉的蔚县话,总让我有一种在家乡小饭馆吃饭的错觉。我听见他们说蔚县话觉得亲切,而他们知道我是蔚县人后也会笑着说一句“以后有啥住的就缘语一声”(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说话)。真的会有事需要他们帮忙吗,其实并没有,但是就这一句亲切的话,带给人心中的温暖是无法言喻的。

      所以单从这一点看,方言是有力量的。

      蔚县紧临山西,学术上却并没有把蔚县方言划分给晋语,而是划分为冀鲁官话保唐片涞阜小片。因为晋语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了“入声”,而蔚县方言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失去了“入声”。但是蔚县方言与晋语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晋语的另一特征“圪头词”,蔚县方言和晋语一样“蹲下”叫“圪蹴”,“角落”叫“圪老”,“台阶”叫“圪台”等等。由此可见,蔚县方言处于一种十分特殊的状态,既在归属上脱离晋语,被划归冀鲁官话,又在词汇表达等方面保留着晋语的显著特征,这就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晋语”与“冀鲁官话”的过渡带方言 。这种独特的过渡性质,让蔚县方言承载着两种语系长期碰撞、融合的痕迹,每一个词汇、每一种发音,都是历史文化交流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近些年来,网络上各类方言特色梗层出不穷。新疆的 “馕言文”,河南话里那句 “在家剥罗森呢大娘” 火爆一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方言独特的魅力与强大的感染力。然而,就在方言研究价值广受关注之际,蔚县方言却陷入困境。走在街头,常常能看到家长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许多孩子也不再说蔚县话,乡音正慢慢从他们的生活中淡去。

      为什么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说普通话呢?我想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是出于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考虑。在大众普遍认知里,普通话是通往外界的 “万能钥匙”,家长们担忧方言会干扰孩子普通话的学习,成为孩子融入社会的绊脚石。毕竟蔚县方言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不少家长深受影响,说的普通话还被人调侃为 “蔚普”。

      但时代早已不同以往,如今互联网发达,交通便捷,信息传播迅速,孩子们有诸多渠道把普通话说得标准、说得动听。掌握方言非但不会妨碍孩子学习普通话,反而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方言里那些独特的词汇、发音和语法,为孩子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接触到更为多元的语言元素,培养敏锐的语感和语言敏感度。就像我之前读《苦娘》,书中运用了类似蔚县方言的词汇,读来只觉精妙绝伦,那种独特韵味是普通话词汇难以企及的。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在语文学习中领悟语言的丰富多样性,还能在人际交往中助他们一臂之力,使其自然而然地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我们绝不能任由这传承千年的乡音,在时代浪潮里无声消逝。家长们应当及时转变观念,把蔚县方言视作一份独一无二的珍贵礼物,郑重地传递给孩子。这是独属蔚县的瑰宝,每一个独特发音都是岁月镌刻的印记,每一句地道俗语都凝聚着先辈的无穷智慧。

      保护蔚县方言,并非抵触普通话,而是捍卫一种独有的认知世界的视角。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自然平衡至关重要,语言多样性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养分。每一句方言的消失,都如同沉没一座 “文化孤岛”,是文化传承的巨大损失。只有让方言回归日常生活,融入时代发展潮流,才能让它摆脱被遗忘的命运,成为代代传承、充满生机的 “活着的遗产”。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方言,不应该被遗忘的文化密码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qushi/23930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