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霜天红叶,广雅中学135周年校庆,只见校园里复建了源于清代的莲韬馆。坍废的旧楼万象更新,昔日的莲韬馆重焕生气。学友梁德潮赋诗词:
沁园春·校庆寄怀
一朗秋高,一览濂溪,一念竹亭。鉴津桥古色,溢滋积翠,徐风缕缕,掩映枯荣。曲水回栏,书风流淌,雅正清涟不负名。今时日,见星移物換,旧迹新形。
莘莘学子归宁,导敎诲孜孜涉世情。实善蓮韬者,谦谦君矣,青云不堕,四海聆听。理学淤蓮,秉承致远,洁净于斯分外莹。经须取,探索无止境,玉汝于成。
莲韬,依莲而建,靠于濂溪先生身侧,带着一百年来沧桑的气息,焕发今日广雅文化精神。
清朝时,张文襄公创广雅书院初,他崇尚濂溪先生之学,而先生独爱花中君子之莲,张就建莲韬馆,与士子共勉。莲韬名字,是张创立。在广雅冠冕楼西南而望,西莲塘东北以观,有馆屹然立于西园处,名为莲韬馆。
西边,广雅莲塘有一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者;莲芡的果实,谓之韬。张文襄曰:“士君子,有实而善韬,其所养可知矣。”故名为“莲韬”馆,有砥砺士风之深意,涵养德行之寄托。莲,非但为花中君子,更是广雅文化之气节所在。广雅秉承濂溪先生之学,文襄公之论,崇君子之格,行广博而雅正之举。
那时,莲韬馆西为山长(即现在的校长)起居,东则是山长与生员讲论文义。清末康梁变法前,山长朱鼎甫尝与康南海论学于此,莲韬布席,皓月照袂,阐儒学之大义,俨君子之清风。神情激昂,眉目飞扬,谈满腹经纶,论天下大事,悟进步思想,寻未来方向。广雅求知之精神,革新之春风,随着那淡淡莲香,伴着那缕缕清风,在山长们的带领下,融进青年学生的满腔热血,以报国之志凝炼,撼动摇摇欲坠的旧社会,……杨匏安,李耀先,这些响亮的名字,由莲韬始,由雅园始,由广州始,冲破重重荆棘,点燃那星星之火,参与中国革命呈燎原之势,中国跨上独立、民主、现代、进步的康庄大道!
然而,斗转星移,物随时迁,莲韬馆于数十年后,先改作他用,后竟失修少葺,荒置坍圮,空余衰草连天、蝉鸣黄叶,真令人唏嘘感怀。学友郭海燕填词一首:
鹧鸪天·莲韬逸尘
一抹斜阳入暮曛,几声飘笛暗销魂。谁家高诵临池畔,菡萏浮氤掩世尘。
辞引盏,慢慇勤,重楼独望远纷纷。闲心收取营营事,莫使浮名误此身。
然而,莲韬馆虽坍,广雅人信念未坍。旧时莲池孕今时花,莲之风骨仍存。
2002年,广雅中学决定复建莲韬馆。两年后,莲韬馆额匾复归广雅。越九年,复建之议始报可。又六年,土木将兴,又以古墓勘考而暂停罢。又一年,斯事再启。其间虽有新冠之患,而终于玉成莲韬馆,以贺广雅135年之庆。一馆之复,廿年艰辛,但终未之辍,为何?因为广雅之文脉继于斯,广雅之精神存于斯,广雅之品格系于斯。
今广雅复建宝馆,当以莲韬为鉴,善养笃厚之气,常怀谦冲之意,传莲之品性,记濂溪先生之教诲,学校不断发展,育广雅之栋才,为国家发展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