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刘胜打工回家了,他是开车回来的。他是从打工熬成了小有成绩的小老板。刘胜改变打工人命运是偶然的,一天夜里十二点起床小解发现厂房起火,他边喊边冲进着火的区域,拿起木棍击落电闸,又拿起灭火器与肆虐的大火搏斗,最终与闻声赶来的老板和工人把火扑灭。
刘胜受伤了,但不严重住了几天医院。出院后老板为了感激他保住了厂子,给了他股份,他成了小老板,管着厂子的安全和质检。后来老板在内地北方建厂,刘胜回了内地工厂。
刘胜的小车刚停在院门口,回家团聚过年的弟弟妹妹和儿女们闻讯涌出来接待兄长和父亲。是他牺牲自己读书的前程,铺就了弟弟妹妹和儿女们读书的路,让他(她)们端上了铁饭碗。
据刘胜他太爷爷手中传下来的一本麻纸的非正式家谱记载,他们祖上是河东刘家,说明他们就是河东刘王的后代。杨家投宋后,刘家走向了没落,后人就从大槐树领了准迁证,奉了永乐皇帝圣命,迁到了紧邻山西的河北省。
他们家是不是河东刘家后代不准确,四代人打工是真的。刘胜他太爷爷走东口,他爷爷走西口。人民公社时代结束后,他爷爷和他父亲又开始走出家门打工。刘胜从小就是在爷爷走西口的歌声中长大的。
不是他们家的人喜欢打工,因为打工能娶上媳妇,能传宗接代。但是打工人背井离乡,餐风露宿的凄苦心酸只有打工人懂得。
为了改变家人打工的命运,刘胜高中毕业就辍学,跟着父亲去打工,挣钱让弟弟妹妹读书。不过到他和父亲打工不是走西口或走东口,而是一路南下。父亲虽然有打工的经验,但是初到一地找不到活,每天靠捡垃圾为生。爷俩睡过桥洞;睡过街道旁台阶;睡过垃圾堆。曾经寒冬天在四面露风的破房渡过一冬,一天吃过一袋方便面。
刘胜从小就听着爷爷述说打工人的心酸与凄苦有多少人露天宿野,病饿而死,太爷爷就是病死在打工的路上,爷爷年龄不大就累弯了腰。父亲七十多岁,早已退出了打工人的行列,在家伺弄几亩,刘胜也五十多岁了,不但娶妻成家,还生了两儿子一儿,硬是读书成才,没有继承祖宗的打工传承。刘胜虽然年过知天命之年,以小老板的身份挣些钱,为儿女们承担一些房贷压力,孙子们的学费支出。
正月初六刘胜夫妻俩刚起床,父母就做好了饭。一会儿弟弟妹妹和儿女们也回来了,因为刘胜又要踏上打工的征程了,他们都是来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