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我赶来给祖祖上坟。坐上高铁,拥挤的车箱让人烦燥不已,我也无心学习,转头看向窗外的青绿。一级级嫩绿的田阶,一汪汪清澈的稻田,将我的思绪带往远方。
祖祖,一个总是穿得板板正正的干瘦老人,银灰相间的短发,脸上也有许多褶皱。慈祥、朴实、啰嗦,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祖祖每天都要干好多事情。她会时常去花园里修剪我的盆栽,在我写作时夸奖我的文笔,经常在家中收拾我那些无聊的东西;她也会在我放学后,哆嗦着拿出一个橘子,非得让我吃下不可。
但我却不领情,常常摆手拒绝。
面对祖祖的关心,我总觉得是多余、微不足道、完全没有必要。
我对祖祖印象的改观是在一个满月的中秋夜,祖祖带我们“敬月华”。湛蓝的天空上挂着点点白云,圆月如玉盘般高悬天空,发出莹莹幽光。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吃着月饼,喝着桂花茶。白色的茶雾缓缓上升,园中暖黄色的灯光照在每个人脸上。祖祖拿出一个本子和一支上了年纪的钢笔,竟然题起了诗……
老人的眼眸里显出一丝喜悦的亮光,皱纹也被缓缓抚平。老人文思涌动,看着家人与银白的月光内心无比幸福。这幸福融入笔墨,随着一行行精炼的文字跃然纸上,我还是固执地想:“一个老人能有什么文采?”便好奇地偏头去看这个老人的诗:
“皓首偎重孙,饼香分素秋。……清辉如可系,缠作护孙钩。”
对仗工整,字迹清晰。再往细看,诗句融入了家庭的温馨与老人真切的情思。文言文的表达仿佛就如真实古人的写作。顿时,我的脑海里什么也没有了,全是诗文描绘的优美景象,心中对祖祖如山般坚实的成见轰然坍塌,只剩敬佩。
回想起祖祖之前对我文笔的夸赞,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可笑。我的文笔压根儿与祖祖就不是一个水平,老人却为了鼓励我而如此称赞我。祖祖大概是那个年代的精英吧!这样的老人却为了与我增进亲情,拖着苍老的身体为我付出……
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她。我的祖祖,一个慈祥、真诚、有才华的老人,值得我们永久怀念!您教会了我亲情的可贵与放下成见。愿您在大地的怀抱里永远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