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下扬州,三月里春光无限。三月天气大多晴朗,阳光明媚,如春风得意的女性。所以也有人说,三月是女性的三月。三月里,偶尔飘洒几场小雨,就酥润大地,唤醒万物。田野草地,一夜钻出疏疏朗朗的嫩绿草芽,以人清闲雅致。春回大地万物鲜。无论是城市里还是野外,万物复苏,枯树败草纷纷换上爽朗的绿装。
农历三月也是新历的四月,四月正是一年春游好光景,难怪白居易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人间四月芳菲始,正是踏青好时节。公历四月里,人们的春情也开始随万物复苏,萌发踏青郊游的想法。然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想到的却总是公园或者名胜风景区。固然,城市里的公园和名胜风景区经过园林艺术家的设计装扮使之华美,装点华贵,犹如江南古代富贵家的私人庭园。庭园经过巧匠精心设计,巧夺天工的拨弄。就如画家费尽心血,耗尽技艺来临摹大自然山水一样,虽然将山山水水搬进画里,却失去了山水的灵动。公园仿建成了大自然,却失去了原野的灵性,总觉呆板。其设计建造的效果也往往捉襟见肘,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形见绌。
公园、风景区没法媲美原生风景。在大自然面前,就如小孩子手中的玩具模型。在没法走到原野领略大自然风采时,也可把玩“模型”,满足一下。就如我们没法游历尽世界各国风景时,去深圳世界之窗看看模型也是一件退而求之的好事,总比没有的强吧。在城市里踏青,就如看盘景。虽然有它精巧,但春色也如盘景一样被按某人的意愿修剪得规规矩矩。盘景是雅的,却总是单调得可怜。踏盘景式的春,人的精神也被园林设计者熨烫得帖帖服服,妥妥当当、单单调调,绝无横生的枝枝节节叶叶的丰富多彩。踏盘景式的青,多了一分理性,也就少了一分原汁原味的野性情趣。盘景是呆板的律诗,公园、风景区则是呆滞的八股文。纵自有他们的内涵,却太多地被限制、规死。郊野的春情我认为可以是自由诗或者散文,内容丰富、意韵深远,而不拘一格。任人思想驰骋而又不受限制于表达形式。
公园里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越来越取材于自然。不再用砖块石头了,而用苇杆、木材。纵然如此刻意接近自然,但绝没有回归自然的来及真切、舒心。在郊外,不要大理石铺砌,饰以花草故作幽雅的小径,也不需精巧的凉亭、石凳子。只要随手拣起树枝作手杖,漫无目的地前行,累了就席地而坐,倚石啸歌。或者带本闲适的散文或优美的诗歌,一路上或观云或叩石或读华章,闲适自然,而不用像在公园风景区里,走马观花,脚步匆匆,死赶慢赶,赶往下一景点。在公园、风景区里踏青,实质是看别人造的“假”。花草是移栽的,树木是移植的,假山假水。见到的是更“假”的人,还要虚伪地做一些东西。任尔精雕细琢,巧夺天工,却总是在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曾就茂名学院里的风景写过:“天气甚佳,烟雨蒙蒙,宜撑一柄油纸伞,漫步于悠长的雨巷中,既可品江南杏花雨之风韵,又得梅子黄时雨的扶疏风流。这中不必注意行人,而仔细看路旁花草树木。在科技楼和情人湖间的道上则可看微风拂过的鱼尾葵;亦可赏散尾葵的当风舞;更可观似孔雀开屏把爪哇木棉;享受阴香树馥郁的清香。若是心情郁闷,更应该漫步于这飞絮蒙蒙的烟雨中,可在教师宿舍楼旁的洋紫荆中得到宽怀,在图书馆前的佛肚竹处获释然;于新饭堂右侧的老树发新芽间看到希望。
相信虽没有情人湖里的婷婷红莲,这时会有抄水的春燕;和苍翠的圆柏也不失精神慰藉。何况有苔花如米大,也学牡丹开的野草花怒放。撑着纸伞在柔风细雨中彳亍,一任衣袂飘,发乱衣横又何妨,体味一把苏轼当年三月七日淋过的雨,也尝试一蓑烟雨任平生......融入这溶溶的烟雨中,随风、随性、随缘。
甚至于物我两忘,世间无物无我,也未尝不可。不管隐隐远山还是青黛,我只是风中雨中的一粟。
撑着一柄油纸伞,踌躇于这雨巷中,如戴望舒的《雨巷》。或许有丁香姑娘的风情……”但是这与回归到最自然的山野相比,这是微不足道。在山野里,我可以无拘无束地欣赏山中的云云雾雾,远方的苍山上云翳倏来倏去,烟雾扑朔迷离。雨后复斜阳,霞光绮丽多彩,云海如滚滚雪浪。云缭烟绕、雪浪云海;峰峦高下,余光横照,紫翠重叠。自可用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远近山峰似海上小岛,出没其中,像是飞浮往来同,时而涌现时而淹没的小舟……来形容这美景。也可体味“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神仙”生活。就算不入钟灵毓秀的深山,也可在“苍莽”里聆听蛇行曲折迂回的淙淙溪水,也可细味韩愈“给张水部(张藉)的诗中“天阶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近却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里的郊野自然平凡最美。也由此诗可见古人对踏青,也是认为野外比在繁华的城市要好,郊外的春色比城中的更撩人。但是我认为在烟雨的四月更宜到郊外踏春,并且并非是天气晴朗就是好天气。在飞着小雨的日子里更应该出去。因为此时是最美的。如果在公园里,下雨了,我们肯定是狼狈逃到凉亭之类的地方躲雨,是没有机会体会到这四月的雨的曼妙的。在这四月的雨中,我是会选择在雨中淋淋的。江南的丝雨,下在岭南大地也会一样有诗意吧!也像我的诗《雨中作三》一样:
天飘起了雨
我在雨中笑
他人在檐下笑
屋檐下的人笑雨中的我不谙世事
我笑檐下寄人拭雨
笑入漫天雨中去
失却前路忘前缘
再次走入这风里雨里
你不懂我的笑
我也不懂
你的笑
就连当初为什么发笑
我也已忘
在南方出去一定要去玩水,此时的江水、溪水最是清凉。可以撩水嬉戏,也可掬水洗洗俗尘。此时做一下孩子天真烂漫地放开玩,想也是无妨的吧。
如果在北方,更应该走出去,赏三四月的桃花雪。雪后的阳光与桃花想映衬,就在那静坐也是件浪漫的事。
既然有闲情看粗劣的仿制品,为何不再迈出一小步,走出被水泥钢筋包围的城市,回归至真至性的大自然去体味大自然的神韵,和予人心灵的震撼呢?
在城市里的我们拥有了几座仿制品的公园,却失去了大自然最烂漫的花园。得失如芝麻西瓜。我们为什么不在一个空闲的日子里邀三五知己,或携儿带女出门,去寻回那份最真至纯的大自然情趣呢,和往日情怀呢?
相信“在长堤上,微风中,斜阳下,自行车的影子被拉长,人被夕阳烘颊成河畔金柳……”会是一幅很有意境的画;或许碰巧碰上采风的诗人,也会赋出一首清新的自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