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始终如同一座灯塔,吸引无数人为此出发。
整整十年后,我再次赶到称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金寨县。这里,仿佛一夜之间,大地迎来了新生,春天的气息已悄然弥漫在大别山的每一个角落。
今天,我们踏入金寨,一路春风轻拂,漫山遍野不知名的野花,一团团、一簇簇,绽放在山峦之间,洒落在草丛之中,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若雪,与新绿的枝叶相互映衬、摇曳生姿,把金寨的山川装点得如诗如画,美得摄人心魄,让人忘却了一路的疲惫。
金寨县处于大别山区,目之所及,青山连绵起伏,嫩绿漫山遍野,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只有最纯粹的山水自然。这里高山峡谷间的溪沟,溪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在春暖的感召下,溪鱼们相互追逐嬉戏,鱼儿在尾巴摇摆中,时而溅起晶莹的水花,尽情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时光。这里的万物都染上了蓬勃的生机,溪沟边的小树抽出了新芽,细细的树枝垂落下来,随着微风轻摆,仿佛少女在翩翩起舞,将这山水的妩媚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满怀崇敬和缅怀之情,再次踏进这片满是故事的土地,注定邂逅一场红色与自然交融的美好。
上午,我们首先走进了“大王庙立夏节起义”旧址。大山深处,大王庙静静矗立着,徽派的青瓦灰墙,飞檐斗拱,虽历经风雨的侵蚀,墙壁斑驳,却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和往昔的峥嵘。那是1929 年立夏节,就在这座大庙里,革命的火种被点燃,勇士们在这里秘密集会,谋划着一场改变命运的起义。当时,个个勇士心中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尽管前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他们毫不畏惧,毅然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革命之路。在庙宇庭院,看着那些简单的桌椅、高挂的油灯,眼前仿佛浮现出起义勇士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作战计划的场景。当年,在这里集合,激昂的口号冲破云霄,勇士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向旧世界发出了最有力的挑战。那些纯朴的勇士们,在国家和民族最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晌午,我们怀揣着崇敬,又探寻了“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当中巴车缓缓驶近,几座古朴的建筑在盎然绿意的簇拥下,显得宁静而庄重。走进旧址的院子,几棵高大松树的嫩绿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吟唱着当年先辈们的英勇事迹。院子四周,一间间朴素的房间依次排开,外观虽已陈旧,但建筑结构依然坚固,这里就是曾经的苏维埃政府办公场所。走进其中一间,屋内陈设简陋,一张木桌、几把椅子、一盏油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先辈们日夜忙碌,不畏艰难,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书写出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院内,还陈列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这里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扣人心弦的故事,都是先辈们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担当,又什么是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随后,我们走进了大湾村。在村口,就看到两棵高入云端的大树。相传,明朝后期(1498年),天下战火纷飞,社会动荡不安。汪氏先祖们(绩溪汪氏73世),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踏上了迁徙之路。他们一路向西,风餐露宿,在荒芜中寻觅安身之地。当他们踏入大湾村这片山地时,眼前的一切让他们为之一振。这里,山峦叠嶂,溪水潺潺,溪边土地肥沃,他们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可以开启新的生活。
最初,他们搭了几间茅屋。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随着家族人丁逐渐兴旺,茅屋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汪氏73世凭借一手泥工匠的本领,与族人们齐心协力,从山中开采石料,烧制青砖,将茅屋改建成青砖黛瓦的四合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直到汪氏78世(清朝初期),汪家三兄弟在科举中崭露头角,终于外出做官。他们为官清廉,政绩斐然,衣锦还乡后,对祖宅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建。这次扩建,融入了更多的建筑工艺与徽派元素,为了满足家族的需要,他们准备沿着山坡建设前后三进,共100间房。
在建成了99间后,他们继续建设第100间。正当建设最后一间时,突然被地下的大石块阻挡,怎么都没有办法凿开地基。这时,有人提醒,这可能是天意,冥冥之中不能把这100间建满。于是,他们只建了99间半,共3000多平方米,果断放弃建设100间的初衷。
整体工程完成后,他们邀来乡邻共庆。大家站在大宅门前,远远望去,正屋大厅高大宏伟,立柱粗壮坚实,梁上雕刻精美,大厅两侧刻着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图案。前后三进房屋错落有致,每扇窗棂画有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在隆重举行仪式时,汪氏三兄弟选来两棵树苗,在乡邻们见证下,植于屋前。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尽管汪家祖宅仅留下了1500多平方,但仍然静静矗立在大湾村头,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汪氏家族的传奇往事。现在,大湾村3000村民,一半以上仍然姓汪,汪家祖宅已不再是一座建筑,更是汪氏家族的精神寄托。每当汪氏族人聚会,他们都会轻轻抚摸祖宅那古老的砖石,尽情回味家族的历史,切身感受一路走来的坚韧与执着,激发汪氏后人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岁月悠悠,如今大湾村头的两棵大树,仍然紧紧扎根于这片土地,虽然历经无数次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但它们相互依偎,顽强抵御,成了守护这个古老村庄的天然屏障。随着时代的变迁,大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九年前,一阵春风拂来,村民在阳光雨露滋润下,顺利脱贫,这里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村,变成了闻名遐迩的小康村。目前,汪氏后人与大家一起,精心经营着水库电站、宾馆民宿和特色农业,大湾村正在奔向共同富裕的明天。
往事如烟,未来可期。下午时分,当我们离开大湾村时,这里阳光依旧明媚,春风依然和煦。今天的金寨,已经被满园春色包围,我坐在返程的中巴上,凝望这里的山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忽然,一阵春风吹过,带走了我的牵挂,阻止了我的思绪。是的,金寨有深深的历史积淀,也有大自然的深深馈赠,在这里可以触摸金寨厚重的历史脉搏,也可以迸发金寨人的执着与顽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们关心这里,也应该会有更多要素向这里倾斜,金寨的前途光明灿烂。
当下,大别山在阳光沐浴下,春色势不可挡。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我们跨越千山万水,已在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是的,金寨这片远方的土地,让我铭刻下了先辈们的伟大,您将永远在我心中熠熠生辉。确实,金寨这片神奇的土地,让我认知了大自然的美好,您将始终在我心中春花灿灿,成为不惜追随的灯塔!
坚信,尽管山高路远,我还会携春天而来,与您深情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