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黛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静静地矗立在绿树环抱的山坳里。
小院是砖瓦结构的普通平房。几间正房,左右两边各自朝前延伸出两间厢房;正房稍高,厢房略矮,错落有致;两边厢房之间用两米多高的围墙连着,构成了一座长方形的三合院。围墙中间开一道大门,门楣上挂一牌匾,上书遒劲古拙的三个大字:逸然居。白色的墙、黛色的瓦、朱红色的格子门窗……绿荫映衬下的小院,显得古朴、明净、淡雅。
也许是年少时生活在农村的缘故,也许是受了陶渊明、王维诗歌的影响,我一直崇尚自然,心中藏着一个田园梦。城市的喧嚣浮华给人们带来了现代文明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烦躁不安的心情。久居闹市,总想寻觅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倚山临水,筑庐而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大自然亲密拥抱,给灵魂一个安静之处。
于是,借乡下老屋改造之机,我遍查资料,亲手设计,亲自督建,按图索骥照着心里的想象将老屋建成了如今的模样。小院虽然普通,但背倚青山,绿树环绕,宁静安谧,环境十分优雅。栖居其间,开门能见绿荫,抬头可观白云,朝闻翠鸟鸣枝,夕听清风叩窗,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欣欣然恍若桃花源中人。
自然环境再美,若无鲜花陪衬,就少了几分诗意和神韵。“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即便是竹篱茅舍,有了鲜花的映衬,就蓬荜生辉、光彩照人,陡然增添几分诗情画意。
在童年的记忆里,农村是不栽花养草的,种好庄稼才是农民的本分。印象中,最先见到的花应是油菜花。每年春天,家乡的田野里到处都开遍了金灿灿的油菜花。春风拂过,那一大片一大片金黄色的海洋里翻滚着金黄色的波浪,直扑人眼。这时候,最忙碌的就是小蜜蜂了。它们成天“嗡嗡嗡”地飞来飞去,在油菜花上辛勤采花酿蜜。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不甘寂寞,三五成群地在油菜花田里穿梭,捉起了迷藏,全身沾满了金黄色的花瓣。
有些村民的房前屋后,偶尔也生长着一两株桃树或杏树,开着鲜艳的桃花、杏花,煞是好看。但人们却很少欣赏它们的美丽,都在翘首期盼它们的果实快点长大、早点成熟,好一饱口福。
我家老屋的院坝边也曾有过一株月季花,那是我从朋友家里移栽过来的。刚栽下时月季花很小,树干只有笔管那样粗细,花瓣也不多,稀稀疏疏地开着几朵粉红色的花儿。慢慢地,月季花一天天长大,没几年就枝繁叶茂了,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娇艳欲滴,常开不败。只可惜树根长在了石缝里,不易移栽,在旧房改造时毁掉了。
小院建成后,我就开始养花种草。先是在院墙下砌一长溜花台,后在屋侧院坝里建一座小花园,同时又在院坝边的空地上遍种花草,共种植了桂花、山茶、月季、海棠、玉兰、杜鹃、梅花等三十多种花卉苗木。于是,小院被绿树繁花包裹着,一年四季花事不断,香飘满院。
开得最早的当数梅花。寒冬尚未离去,它们就行色匆匆地来到了人间,报送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你看墙角的红梅、花园里的腊梅,来不及枝头吐绿,就急匆匆地满树开花,红色的、黄色的花朵横卧枝头,凌寒绽放,鲜艳夺目,散发出阵阵彻骨的幽香,沁人心脾。
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大地,玉兰和海棠就联袂而出,率先闪亮登场。红的、紫的、白的玉兰花傲立枝头,像一团团五彩的焰火,点燃了早春第一抹亮色。垂丝海棠玉面含羞,红白相间的花瓣开满了枝头,在绿叶的映衬下恍若贵妃醉酒,娇媚艳丽,动人心魄;花枝随风摇曳,宛如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弥漫着万种风情。山茶花、杜鹃花、三角梅、石榴花也不甘寂寞,竞相绽放,红的、粉的、白的、紫的……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吐露芬芳,扮靓了大地,热闹了整个春天。
春天刚刚落下帷幕,火热的夏天、金色的秋天、厚重的冬天接踵而至。寒来暑往,季节更替,彰显着天地轮回,变幻着人间美丽。夏天和秋冬季节虽不及春天那般繁华热闹,但也各具特色,各有韵味。紫薇花、莲花、桂花等各色鲜花次第开放,惊艳了时光,芬芳了岁月。山茶花、月季花也似乎忘记了季节的变化,不时露出灿烂的笑靥,装点着人间的美丽。
曼陀罗花是一种四季常开的花,听其花名就知不是中土之物。在以前看过的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这种花,说是一种情花,产于西域,种于情人谷;花色艳丽,毒性巨大,人入其谷,必中其毒,轻者失去心智,重者丧其性命。其实,据记载,曼陀罗花的毒性主要在果实中,具有麻醉作用,古人常用来制作蒙汗药。只要不食,是对人体无害的。按理说,这种花不宜做庭院花卉,但因见其花太美,我从别处砍了一截树枝回来,插在院坝边的空地里。不想此花生命力极强,有土就能活,且生长极快,不到两三年的功夫就有了几米高,长得枝繁叶茂、繁花似锦了。曼陀罗花瓣呈黄色,形似喇叭,硕大而繁盛。微风一吹,满树摇曳,别有一番风情。凡有客来,都道此花好看,必拍照留影。
父母毕竟是农民,不谙花事,却喜稼穑,在院坝外与花草毗邻的空地里,东一簇南瓜,西几株茄子,种了好些蔬菜,细心侍弄。没过多久,南瓜的藤蔓就如爬山虎一般四处蔓延,布满了地坎石壁;茄子长势旺盛,嫩绿葱茏。一时间,黄色的南瓜花、紫色的茄子花竞相绽放,与各色植物花卉交相辉映,融为一片花海,甚是有趣。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人活的是一种心境,而幽雅静谧的环境更能涵养人淡泊宁静、超然洒脱的境界。我想,王安石笔下的湖阴先生一定是一个心性淡泊、爱花惜花之人。他身居陋室,与花为伴,心无旁骛,陶然忘机,颇有隐士之风范。而那苍翠的青山也仿佛受到了隐者高雅情操的感染,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送上一片青绿。闭上眼睛一想,那是怎样一幅唯美的画面,又是怎样一种诗意的享受呀!
我既非高人,也做不了隐者,那就栖居林泉,去做一个山野闲人,度此余生吧。净扫庭院,闲弄花草,灯前读诗,月下酌酒,闻蛙鸣池塘,听雨打芭蕉,忘却世间的一切烦忧,静候时光慢慢变老。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