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日记大全
文章内容页

清明雨下,一纸诗来·诗人陈祥发与两位学者围读对谈

  • 作者:海平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06 21:33:08
  • 阅读0
  •   清明节,古人云“祭之以礼,感之以诗”。对现代人而言,清明已不仅是追思亡者的节日,更是一场与时间、记忆、情感交会的静默仪式。今年四月伊始,我们邀请诗人陈祥发,与诗学学者苏老师、文学理论研究者李老师,共聚重庆丰都一隅书屋,细读其新作《今年,清明雨催早行人》。这场对话如细雨中啜饮的一壶温茶,字字句句皆从日常中来,却不断指向人心深处的幽微之处。

      【人物简介】

      陈祥发|诗人。作品语言纯净,关注乡土记忆与人生静感,擅以方言与日常物事构筑诗性现场,著有诗集多本等。

      苏老师|诗学学者,关注汉语诗体演变与当代诗语革新,文章常见于各专业学刊。

      李老师|文学理论研究者,偏重符号学、文化记忆与诗性思维的交叉研究,现为自由撰稿人,长期关注民间语言的诗性转化。

      【正文:三人对谈纪实】

      地点:重庆丰都·古琴书屋|时间:四月初清明前夜|整理:海平

      苏老师(诗学学者):

      祥发兄,今天早上仔细拜读了您的新诗《今年,清明雨催早行人》。这首诗开篇用的是很安静的语调:

      “清明雨零点便下起/一夜叮叮当当打屋脊”

      乍看近乎白描,却有一种透骨的清凉。这种书写方式像极了晚唐诗人对时令节气的捕捉,极其静观,但内部情绪澎湃。

      陈祥发(诗人):

      我那晚其实睡得迷糊,是雨声吵醒我,梦里闪出母亲的声音——说“一望路”了,方言,很简单的一句,但我心里忽地亮了一盏灯,于是翻身起来,就这样写下来。这首诗,其实是那句话在心里不断发酵的结果。

      李老师(理论研究者):

      “一望路”这句话有一种深厚的地方文化感。它既是语言,也是某种亲缘符码。从符号学上讲,它是时间中漂浮的一枚记忆钉子,一出现,就让整首诗有了生命的关係,带出牵挂之处。有意思的是,这句话唤起的不是悲,而是一种模糊温暖的亮光。

      苏老师:

      没错。这首诗虽然谈的是清明,但诗人不把哀思写得厚重,而是让哀与笑交叠。像“阴阳隔张纸,人心隔肚皮”这一句,一方面是民间口语,一方面又像意义深刻之语,让人忍不住一愣。这种处理,在语言上很高明。

      陈祥发:

      其实那是我真实的感受。我们扫墓时站在那里,想说点什么,却又说不出口。那种语言失效的感觉很强烈。后来我就让雨替我说。人跟人之间也好,生与死之间也好,好像真的只隔一层很薄的纸——透明,看得见,但摸不到。但是却有了一种连结。

      李老师:

      这也许就是现代清明的状态。我认为诗的中段是对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做出回应,像那句“车来车去,看不清彼此面魇”,其实是对高速社会中情感疏离的某种指控。而那句“烧给谁?跪给谁?念给谁听?”——几乎是当代性祭仪的自我质疑,诗性语言在这里似乎开始断裂,但断裂之中还有诗意黏连。

      苏老师:

      最后“安登逸”那三字真是妙笔。它一出现,我整个人笑了,也哽了。这种方言式收尾,既有生活的温润,也像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对旧时光的记忆抽屉,让爱意浸满全诗。

      陈祥发(轻声):

      那是我妈妈的声音。她每次都这么喊我,我记得那年清明天气也湿,她披着雨衣在田埂上站着看我……这首诗,其实是我写给她的回信,一封用雨写的信。

      李老师:

      所以这不是一首单纯的节日诗,它是诗人用诗语写下的个人“清明仪式”。读者或许看的是诗,但本质上,他们是在倾听一位儿子,对逝母说出未说完的话。这样的诗,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

      【诗作原文】

      《今年,清明雨催早行人》|陈祥发

      清明雨零点便下起

      一夜叮叮当当打屋脊

      打入梦里

      梦里出现一个声音喊

      “一望路”了

      一望路——

      就是可以动身走的路

      不是清晰的语言

      不是催促

      是一种温柔的召唤

      今年的清明来得早

      没有提前通知

      不设暖场

      雨来就是“行程”开始

      像某些爱过的人说走就走

      车来车去,看不清彼此面魇

      都不再缓步、打伞、持纸伞

      不再站在墓前细说从前

      阴阳隔张纸

      人心隔肚皮

      烧给谁?

      跪给谁?

      念给谁听?

      最后

      我笑着念出——

      “安登逸”

      也不知道是她说给我听

      还是我说给她听

      【结语】

      一首诗,是一把微光中的钥匙,打开的不止是字句之门,也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柔软、最久未触及的地方。陈祥发的这首诗,不声不响地走进清明,走进我们共同的记忆与失语之处,而后轻轻说:“一望路”了,你可以起身,带着笑,也带着一点点泪。

      而当这条“一望路”延伸进灵魂的深处,我们或许也能在雨中听见另一种温柔的召唤——那是来自天上的声音。上帝说:“我已为你预备好了路,使你不再只是向过去回望,而是朝着有盼望、有恩典的国度前行。”清明之雨洗净悲伤,也许正是为了让我们在回望中学着用信心向上仰望。

    【审核人:凌木千雪】
        上一篇:花开丹林
        下一篇:悲壮成诗

        标题:清明雨下,一纸诗来·诗人陈祥发与两位学者围读对谈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meiwen/23996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梦想海梦想海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4
      • 获得积分:64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