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日记大全
文章内容页

清明,是弹动心弦的一首词牌

  • 作者:杨光英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5-04-06 10:32:26
  • 阅读0
  •   清明细雨,折菊寄相思,抚琴吟唱。雨是人的离愁别绪,丝丝缕缕,声音沙哑,柳条摇曳着,送故人在灞上,这也是四月里的天。清明,清清明明的记忆,绿草树下,拳拳相思意,墓前,凝重的尽是愁绪。

      柳绿花红,烟雨纷纷的雨丛里,人影浮动的是愁容倦意。或是故人不在,去年今日此境中,少了伊人,多了离愁,这阴阳异地,或是天涯久远的远隔,即使是美丽的风景也总是有点孤独与寂寥,风景依旧,只是看着风儿微微点头的空落,此时是最难言的滋味!

      或许最解愁意的就剩下那杯杯盏盏里的三两淡酒,暖风熏得人憔悴,温一壶清酒,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身上的湿衣,更解解心上的愁绪,远在他乡的游子,春意浓浓闹乡愁!

      四月的天,你是人间最美景色。清明,是不敢轻易触碰的,易碎的心扉,总是在这个季节里演绎着,凄凄婉婉,往事淡了,回忆却浓了:我的祖母、外婆、二伯、舅舅、大姨、婆婆、姑父、伯娘、堂四姐,还有疼我四十多年的两位恩师,还有那些为国为民牺牲的英雄,我不能一一去给他们扫墓,但这时总回忆起他们的好,挥之不去的人影总是在西窗烛光闪亮着,那光慢慢地升腾,浸入心间,似一地的花瓣凄凉而温暖着!无语的沉思,缅怀,泪在心里流,点香默念,敬茶酌酒,以解那份忧思!

      大凡墓地,均偏居一隅,远离生者的家园。这抑或既为冥界,就要远离凡尘,互相保持距离,彼此常存挂念,以“清明”为媒,用雨线相牵,作生灵与亡灵的真诚相约。对于逝者,或许依然孤寂,浑然不觉,可作为生者,却时时在心之深处祈盼有来自冥界灵光的照耀,以此指引前行之路,沐浴、福佑永久平安。

      同许多节日一样,“清明”以其独有的方式使世间奔波的人们暂且抛开所有的纷繁,汇集、团聚,以相同的路径、既定的目标走入另一个天地,去作一次心灵的宣泄、祈祷、感恩和祝愿。

      清明,对祖先神明的祭奠,这种古老的传统,是我们活着的人对列祖列宗的尊重,也是天地赋予人的真正情感。它能使我们想起,曾经和我们一起生活的亲人,包括那座温暖的庭院,还有他们看护我们成长的幕幕场景。这些伴随我们一生的回忆,成了我们精神的宝贵财富。我们活着,有他们的希望和祝福;我们活着,要有他们的尊严和脸面。我们的一言一行,延续着先人留下的家风家训;我们今生的贫富贵贱,也有一部分来自他们积的阴德。所以,我们要常想,怎样做人,才不会使先人蒙羞,才会走出更有益的人生路。

      大地春回节候清明,自古吸引无数骚客诗人竞相咏唱。唐代温庭筠云:“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啭莺。”你瞧,雨后初晴,蝶飞莺啼,春景是多么美好!宋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诗里不仅写到了桃李含笑、草木轻柔、蛇虫苏醒,还写到了田野上愁云凄惨的坟冢,这就自然而然暗示了清明节的两大习俗——游春和春祭。

      耳际响起滴滴答答的春雨声。清明的雨,淅淅沥沥,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眼泪?与清明雨幽会,与清明雨释然交谈,也就多出一份幸福与从容。走出唐诗宋诗的清明日子,依然感受到清明雨丝的烂漫真情,若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依然能领略到清明的别样节气雄风。

      清明,天高云淡,白云在万里天空飘荡游弋,随风走动,它也随着人们的关注而灵动。云朵在不远的将来会春风化雨,人们的心灵也会在清明的到来得到洗涤。此时,桃花绽放得异常的热闹,杏花热烈地开着;樱桃还有一点青涩,不胜娇羞地隐匿于青枝绿叶间,躲闪着我们探寻的目光。它们与杨柳嫩芽相间,点缀了一路的风景,春风中,到处弥漫着青草的气息,带来枝头的点点新绿,携来初绽繁花的阵阵芳香,送来阳春的和煦和妩媚,更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未来的憧憬。

      在绿染春光的日子里,清明,是最能弹动人心弦的一首词牌。怀念逝者,只见花开咫尺,却觅不到故人的音容。倘若,哀思有千里万里般悠长,却只能哭皱了一池的碧水。那些脆弱的心绪,如同清明时节的落雨,那一丝一缕的雨线,总是穿梭着人生的沧桑和梦幻。

    【审核人:站长】

        标题:清明,是弹动心弦的一首词牌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meiwen/23992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