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丹林看梨花,是我心心念念的期盼,却一直没有机会。今年三月,机会终在期盼中缓缓走来。应泸州市作家协会的邀请,我有幸参加“梨花诗韵,春满丹林”第十一届梨花诗会文学采风活动,这便有了走进丹林的机会。
丹林的三月,春风和暖,梨花盛开,引得游人纷至沓来。又是一年梨花开,当我踏入丹林的那一刻,似乎踏入了一个梦中仙境。走进丹林,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从山脚放眼望去,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宛如一片雪海,将丹林装点得如诗如画。
丹林有座山,名叫方山。方山的后山,有一个被梨花簇拥着的村落,这便是梨花村。幽静的山村,以梨树闻名,每年春天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赏花。在梨花纷飞的季节,我也汇入赏花的人流,共赴一场诗与远方的浪漫之约。
我和几位文友,跟随泸州市作协向导的脚步,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上前行。山道两边,一片片梨树林顺着山麓高低错落,枝连花拥。山林间,除了竞相绽放的梨花,还有桃花、李花、樱花、油菜花点缀其间,争奇斗艳。路边的野花也不甘寂寞,起舞争春。漫步在丹林这片诗情画意的土地上,那山,那花,那一抹春天的绿,令人赏心悦目。春风轻拂,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那份纯净,那份悠然,让我心旷神怡。
我闻着淡淡的梨花香,走到一片茂密的梨树林。近看,一株株梨树伸展着枝叶,在春风中摇曳,洁白的梨花像雪一样挂在树上,层层叠叠。一片片洁白如雪的花瓣,晶莹剔透,如雪如玉,娇媚的花朵,宛若少女羞涩的脸庞。一阵微风拂过,偶尔有一两片花瓣飘落,我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梨花飘落的声音,如梦如幻。漫步在梨树林中,恍若置身仙境,让我找到了心中那份宁静与期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文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我们在梨树下留影,定格心中永恒的画面。我挑选了九张梨花的照片,填满了九宫格,添上一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发了个朋友圈,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不远处,一群赏花人也在这片梨花树下追逐嬉戏,拍照打卡,尽情地享受着梨花盛宴中的美好时光。梨花又称晴雨,在丹林梨花盛开最繁茂的梨花村,有一棵梨树,叫“快雪时晴”。春风拂过,漫天纷飞的化雪,洁白剔透,一瞬即逝,如下了一场急雪,留给游人浓浓的春意和畅快的心情,许多游客常来此树下许愿。
我和文友们穿行在丹林梨花村,不知不觉,走到半山腰。山道旁,遇见几位梨花村的老人,他们一边叫卖着自家腌制的大头菜,还有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一边向过往游客诉说着梨花村的过往。我听见,一位卖蒲公英的老奶奶,好像在吟唱古老的歌谣,便好奇地走向前,问老奶奶:“唱的啥子歌?”她说:“梨花谣。”这首祖传的《梨花谣》打开了老奶奶尘封的记忆,她粗糙的手,指着不远处的一棵梨树说:“那棵古树,已两百多岁啦。”我走近这棵盘踞在坡地高处的百年瓢梨古树,仰望它高大的树干,抚摸它皴裂的树皮,瓢梨古树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沧桑。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丹林的梨花,为何让人念念不忘。梨花村有无数棵百年瓢梨古树,听文友说:“在丹林,比梨花更珍贵的,就是这些瓢梨古树了。”在青山梨花间,挺拔的百年瓢梨古树,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我想“百年瓢梨之乡”的美名,的确是名不虚传。
诗会设在山谷深处的百年梨园,诗人们徜徉在梨花盛开的山谷,共赏梨花美景,吟诗作赋,梨花像细雪般飘落在诗人的肩头。寂静的山谷中,优美动听的朗诵声,声声入耳,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声波在花海中震颤着,将平仄跌进泥土,我忽然感受到那份梨花飘雪,如云似霞的盎然诗意。
风过丹林带酒香,飘梨美酒醉一场。晌午时分,半山腰的农家乐,飘来阵阵醪糟的香气,老板娘说这是她亲手酿制的瓢梨酒。我坐在梨树下,品尝着梨花村的农家风味,端起丹林特有的瓢梨酒,轻轻一嘬,满口果香。闻着山间飘梨酒散发的浓郁酒香,仿佛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令人沉醉不已。
百年梨雪,纯美丹林。也许,我并不懂得丹林的梨花为什么这样白,白得让人心净。但我懂得,那一尘不染的洁白,点燃了春的期待。如果我没有置身于丹林的春天,这份对春天的期待,我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