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日记大全
文章内容页

橘香满寒舍 亲情传万家

  • 作者:张小明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05 11:17:18
  • 阅读0
  •   2025年4月1日,天气晴朗得连石龙山的轮廓都格外清晰。赖家园第24代传承人、化州市赖家园橘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强瑞与赖中越、赖伯荣三位表亲带着两本典籍和“赖家园橘红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品,风尘仆仆地来到我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橘中心语》和赖家园第24代传承人赖强瑞整理的《化州橘红》书籍,书皮摸着像老树皮一样粗糙,翻开时竟有股淡淡的药香飘出来。

      强瑞表弟拿出祖传的《橘中人语》书籍介绍说:“《橘中人语》此书成于咸丰庚申(1860年)闰三月,是赖家园的橘红集,木刻印刷,早已绝版,现在仅存二本,一本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一本经历代先祖的保存,现存在他手上。”翻开《橘中心语》第一页,我一眼就看到清朝咸丰年间赖家园风貌全图,从图中看到有赖家园的松阳别墅、赖氏宗祠、橘井、橘香亭和荷花池等建筑物。他笑着说:"别看现在橘红满大街都是,我们家是化州最早种植化橘红,经历祖代,到目前已有380多年的历史了。"手指划过泛黄的书页,《橘中人语》里还一幅三人下棋图画,大有“过客停骖,往往流连不欲去”。文字方面,㡰跋诗文,有题有咏,“自宰相以至山人墨客皆有留笔”,最有名的是阮文达的《化州橘记》,书共数十页,详细介绍了赖家园,我望着他指尖摩挲书页的动作,突然意识到这是380年时光在掌心流转的温度。

      中越表哥打开《化州橘红》书籍,里面有张老照片:一口长满青苔的古井,旁边站着几个戴草帽的人。"这口井顺治年间就打好了,"他说,"最新检测报告显示,井水含有天然礞石矿物质,和宝岭土壤成分一模一样,比其他水重5%。"他掏出手机展示检测数据,"现在我们给它装了纳米净水器,既能过滤杂质,又能保留这些微量元素。"我望着他手机屏幕上跳跃的数字,仿佛看见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在井水中交融。

      伯荣表弟讲起李宗仁与橘红的故事:"1921年夏秋之交,两广军阀为争地盘打起来,广东陈炯明和广西陆荣廷在两广边界交火,几次硬仗后,时任营长的李宗仁随队进入化州境内。入城后,由于连日战事影响,加之六月暑湿缠绵和两淋,部队很多士兵患了咳嗽和肠胃不适,李宗仁也反胃作呕、喘咳不止,人心惶惶,以为是中了邪。由于化橘红治咳名声早已传入广西,一日两个士兵闯入赖家橘红园,从树上摘下十几个披着绒毛的小橘红,回来煮茶给部队士兵饮用,结果药到病除,士兵饮用橘红汤后,元气恢复。李宗仁知道此事后,立即派人到我们赖家园里买了几颗陈年老橘果当茶饮,结果神清体健,疾病清除。此后打了几个胜仗,由营长升至边防司令,连升三级。李宗仁说,他的荣升有化橘红的一份功劳。李宗仁先生从副总统到代总统,从大陆到美国,直到退出政坛。1965年7月,李宗仁从海外回到祖国。1966年春3月李宗仁专程来化州参观我们的赖家园,他的化州之行,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拜会在新安认识的故旧;二是希望能再得到我们赖家园橘红。前一愿望不知可否已偿,后一个愿望确实是实现了。我父亲说,当日橘花飘香,阳光灿烂,李宗仁和他的随从人员步入橘红园,深深呼吸,凝神远眺。李宗仁临走之时,我们赖家园赠送了橘红和橘红工艺品给他留念。”他翻开《化州橘红》的民国章节,泛黄的报纸上印着李宗仁在橘香亭前的留影,"当时他咳喘不止,喝了我们用古井水泡的橘红茶,当场就觉得顺畅了。"伯荣表弟从书中取出一张泛黄的题字复印件,"这是他临走时写的'橘香依旧,家国情怀',现在成了我们公司的精神图腾。"我凝视着题字复印件上斑驳的印章,突然读懂了"家国情怀"四个字在橘香中的分量。

      中越表哥接着说:"你知道吗?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用橘红提取物做了件事。"原来2022年疫情最严重时,赖家园带着团队用古法炮制结合现代技术,生产出橘红雾化吸入剂。"当时医院里挤满了咳嗽不止的病人,"他掏出手机给我们看当年的新闻,"我们连夜送了两千盒过去,医生说效果特别明显。"现在这种吸入剂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还出口到东南亚。我望着新闻照片中连夜赶工的身影,突然对这些在时代浪潮中逆行的守艺人肃然起敬。

      喝茶时,强瑞表弟指着《橘中心语》里的古法炮制图谱:"这种九蒸九晒的手艺,现在成了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他打开手机展示"赖家园橘红科技有限公司"官网,页面上排列着橘红茶、含片、精油等30多种产品。"就说这个在制品,"他从随身携带的锡罐里倒出几片毛茸茸的橘红,"刚摘下来的鲜果要经过36道工序,光是晾制就要21天。"我接过一片橘红放在掌心,仿佛捧着三百年的时光沉淀。

      暮色渐浓,我们站在寒舍门前合影。伯荣表弟指着东北方黛色的尖岗岭:"看见那片橘林了吗?现在那里是我们的标准化种植基地,用无人机喷洒生物农药。"转身望向西边如屏风般矗立的石龙山,中越表哥说:“政府正在把那边打造成城市后花园,不久的将来,市民就能在石龙山麓赏橘花、闻橘香。"我望着三位表亲被夕阳拉长的身影,突然发现他们既是传统的守灯人,又是未来的引路人。

      我抬头望着两座静默的青山,突然明白为什么橘红只在化州生根一这东北屏障挡住寒潮,西南季风带来雨水,礞石土壤赋予灵性,连井水里都溶解着宝岭的精华。三位表亲的身影在暮色中与山影重叠,仿佛380年前的先祖正穿越时空,将橘红的秘密托付给子孙。

      三位表亲要离开时,从停在家门口的SUV后备箱里搬出几罐橘红茶在制品:"拿去自己晒,等出太阳时放在竹匾里摊开,每隔两小时翻一次。"我抱着罐子,路灯已给屋边橘树镀上银边。伯荣表弟突然指着树冠:"这些橘树能定时灌水吗?"我回答:"我不常在家,从未淋水。"他笑着说:"那就交给老天吧,化州的雨水最懂橘树的心思。"

      夜色里,路灯在橘树枝桠间投下斑驳光影,树影在地上摇曳成流动的网。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橘中心语》,书页还带着体温,扉页上"赖家园橘红科技有限公司文化顾问"的烫金字在灯光下微微发亮。这才想起强瑞表弟曾说:"我们注册公司不是为了赚钱,是想让老手艺代代下去。为了让全球三百万赖氏宗亲认识赖家园橘红,从今年开始,每年祭赖氏始祖叔颖公时,公司赠送50000克化橘红给总祠瑧藏。"

      此刻,我捧着未完成的橘红茶在制品,突然为这些表亲感到骄傲一他们不是守着老黄历的古董商,而是用三百年积淀的智慧,在时代浪潮中闯出新天地的弄潮儿。就像这罐在制品,既保留着乾隆年间的醇厚药香,又带着现代科技的清新气息,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等待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而这份光芒里,不仅有化州山水的灵性,更有手艺人代代相传的匠心,以及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

    【审核人:凌木千雪】
        上一篇:五棵松

        标题:橘香满寒舍 亲情传万家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meiwen/23985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