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节日散文
文章内容页

三月三

  • 作者:徐恩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3-21 17:46:18
  • 阅读0
  •   我国农历三月初三,古亦称“上巳节”。祖国各地各民簇有各自的习俗庆祝方式。

      ——题记

      小时候过完年就盼正月十五,因为正月十五不光有好吃的糖圆子(元宵),还有好看好玩的灯笼。过完了元宵节就盼三月三了。

      老家夏桥集的三月三庙会热闹非凡,当年赶会的场景,至今未忘。

      皖北颍河岸边,农历三月三桃红柳绿,夏桥集上的庙会吸引着十里八乡的人们来赶会,届时人山人海,人们前来赶会看热闹。

      庙会上有好看好玩的、好买好卖的、好吃好喝的。内容丰富多彩,令人流连忘返。

      01.好看好玩的

      小时候在庙会上,最喜欢看的是从利辛县来的耍猴,那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会打锣、敲鼓、骑木马、骑自行车;算算术、猜骨牌(牌九);以及假模假样地吹笛子、吹喇叭等乐器,甚至会舞枪弄棒的简单打斗。

      玩旱船也很好看,花花绿绿的旱船中间“坐”着一个天仙样的美女。撑旱船的艄公打扮:装扮者反穿皮袄,歪戴着没有帽顶的破草帽,草帽后沿反卷,腰间或脖子后插一把芭蕉扇。穿戴不合时宜、不干不净,丑相百出。两个嘴角各画有一撮上翘的小胡子。艄公不会撑船,因而备受美女戏弄,出尽丑相。旱船扭来扭去,艄公跑前跑后、跑左跑右。旱船不顺风不顺水、颠簸不稳。时而风高浪急歪歪扭扭,不是乘风破浪,而是东倒西歪,万分惊险的样子。

      还有一个节目叫“推小车子”也叫“丁香回娘家”很有趣,丁香女“坐”在花花绿绿的“小车子”里。一个推车的,一个拉车的。好像道路不平,一会上坡,一会下坡。上坡费劲、推拉不动,下坡危险、刹不住,也是惊心动魄的。似乎危险、惊险不断出现

      珍珠女节目也叫河蚌精或蛤蜊精。凡是成精的妖怪,为了迷惑人,都长得很美。硕大的蚌壳一开一合。美女时隐时现,很吸眼球。

      庙会上各种表演让人目不暇接。

      02.好买好卖的

      庙会也是买卖农产品盛会,现在叫“农交会”,吃喝玩乐,各取所需,应有尽有。……

      商家会在逢会前备足各色货物,并用各种装饰和彩头来吸引顾客。

      从前去赶会的农民们带着自产自销农产品,如扫帚、刷把子、簸箕、筛子;还有树苗,以及自编的筐篓等。也有红枣、红芋、萝卜、鸡蛋、鸭蛋等农副产品。

      吸引着孩童们的是各种玩具、小吃,米花糖、杠子糖、梨膏糖等。好用的、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

      还有以物易物的,各取所需。小儿拿着鸡蛋换玩具拨浪鼓、花摇摇、彩风车等。农妇以鸡蛋换火石、火镰、纸媒子(引火的纸)及针头线脑。农民去铁匠铺、铁匠炉预订小农具。不胜枚举。

      03.好吃好喝的

      庙会上有各种风味小吃:如汤圆、馄饨、烧饼、煎饼、麻花、焦叶、油条、馓子、麻圆、糖糕、烧鸡、煎饼、凉皮、凉粉等;还有糖果、烟卷、花生、瓜子之类的零食。一些漂亮的小糖格外吸引人。琳琅满目,在街边一字摆开,应有尽有。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大声吆喝着:“走一走,站一站,瞧一瞧,看一看,尝一尝,甜不甜!”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赶会看热闹带走亲戚,一举多得。中午离家近的就回家吃,远的就在亲戚家吃;没有亲戚的就在街上买些吃的。

      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坐在呼啦汤摊边要一碗糊辣汤,或者再来一根油条;年轻人就喜欢吃凉皮。各取所需,打个饱嗝,心满意足。

      20世纪六十年代初,因正处于饥寒交迫的困难时期,集镇庙会停办了多年。

      如今,在振兴乡村号召下,庙会重新焕发青春,更加丰富多彩。新时代的逢会是对传统习俗的继续和发展。

      古老的庙会经过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的改造,更加繁荣健康。一些健康的民俗被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重新振兴。一些封建迷信不健康的民俗如:算命的、卜卦的、烧香拜佛求子的等内容彻底消失了。

      04.集镇旧貌换新颜

      当年在集镇东头,有一座大庙,庙里香火旺盛。除了各路神仙塑像外,庙里的山墙上有个娃娃山,山上很多小娃娃,是泥塑的,约4、5寸高。每逢“三月三”庙会时,求子者磕头许愿交香火钱,和尚从娃娃山上取下一个娃娃,用红布包好给求子者。求子者十分小心把娃娃抱在怀里。据说如若不小心碰到那儿,生出的小孩就会不“全乎”,即会有残疾。抱回家小心放在床里边。求子成功生出孩子后,得去庙里还愿。来还愿的得送香塔、盘香、鞭炮等。

      如今,集镇东头在大庙的旧址处,屹立一座窗明几净高大的教学楼:夏桥中学。集镇西头是一所设备齐全的医院。

      随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庙会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在传统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意义。商业、旅游和文化活动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成为集产品展示、交流、合作、贸易、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盛会。

      时代飞速发展,如今每逢农历三月三,镇上街头设彩门,各店门前扎花门、拦街布幔、悬红灯。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本身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价值坐标。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三月三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jieri/23868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