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细雨如丝,斜斜地交织着,将四月的天空织成一片朦胧的轻纱。又是一年清明,我站在书桌前,望着玻璃上蜿蜒的水痕,思绪不禁飘向了那个已经远去的身影——周恩来总理。
长安街上的砖石依旧静默,它们记得四十八年前那个寒冷的冬日。那时,整条长街沉浸在泪水之中,人们自发地站立在寒风中,只为送别那位身着补丁中山装的总理。如今,岁月的尘埃早已落定,但每当清明雨落,那些记忆便会在湿润的空气中苏醒。
西花厅的海棠花想必已经盛开了吧?我想象着那些粉白的花朵在雨中轻轻摇曳的样子。总理生前最爱海棠,他说海棠不争春,却自有一番风骨。此刻,雨打海棠的声音,多像时光在轻轻翻动一本厚重的相册——万隆会议上睿智的谈吐,地震灾区泥泞中的脚印,深夜办公室里不熄的灯光……每一帧都如此清晰。
书桌上的报纸刊登着今日中国的外交成就,我不禁微笑。那些曾经在总理手中萌芽的外交智慧,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联合国讲台上中国的声音,一带一路沿线绽放的笑脸,不正是他当年播下的种子吗?只是,当我们的代表团在国际舞台上从容应对时,总会有人想起那个在日内瓦会议上舌战群儒的身影。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在积水上洒下细碎的金箔。孩子们的笑声从远处传来,他们胸前的红领巾鲜艳得像四月的杜鹃。这些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孩子,或许只能从教科书上了解周总理的故事。但他们知道,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应该献上最庄严的队礼。
我轻轻合上手中的《周恩来选集》,封面上总理温和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注视着我们。是啊,这盛世如您所愿——高铁穿行在当年您考察过的山区,卫星翱翔在您凝望过的星空,而您最牵挂的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暮色渐浓,远处的霓虹开始闪烁。我忽然想起总理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一代人是注定要吃苦的。”此刻,在这清明时节的黄昏,我真想告诉您:您吃的苦,已经化成了今天的甜;您走过的路,已经开满了鲜花。
窗台上,不知谁放了一枝新摘的海棠,沾着雨水,晶莹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