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杨将古台

  • 作者:邢培庆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01 00:22:52
  • 阅读0
  •   位于河北蔚县郑家庄村北与上苏庄村南的交界地带,遗存着一处北宋时期的军事遗址——“杨将古台”。

      据郑家庄峯山寺树立于顺治八年(1651)的一通《重修峯山寺碑记》中记载:峯山寺“北临杨将古台,三岔深涧。”明确指出,此地为“杨将古台”。

      杨将古台现状为坐东朝西的土台。其长约30米,宽约20米高约6米。虽经千年变迁,仍有当年点将台之轮廓。点将台的西面是能容纳数万军队的宽阔平地。遥想当年,西风飒飒,战旗猎猎,队伍雄壮,气氛肃杀,士气振奋,斗志昂扬。真可谓:大宋军威武,沙场秋点兵!

      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辽军南犯。“四月,宋田重进进飞狐道,潘美、杨继业进雁门道御辽。”辽军“两部突骑赴蔚州。”辽军“斩首(宋军)二万余级,遂取蔚州。”(摘自清·庆之金纂修,光绪三年刊本《蔚州志》253页)

      杨六郎(杨延昭)主政河北西北部的边防。辽军南下占领蔚州,杨家将从山西代县出发,北上抗辽。在一次追逐辽军时,一直从山西追到蔚县飞狐峪一带,在飞狐峪与辽军展开决战。战到最后,辽军大败。这时两国代表在边界之城议和,重新确定边界线。相传,杨六郎指出,辽国是战败国,以他射箭落地为准,辽国退回一箭之地。辽国人认为,一箭之地不会有多远,爽快答应。杨六郎弯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从飞狐峪南的倒马关直向北飞。神箭穿过飞狐峪顶端的一处山峰(箭眼山),跨过壶流河,射过蔚县西北山巅(箭口山)落到弘州(今阳原县)的山上。神箭飞经涞源、蔚县、阳原三川约300里之遥。宋辽以弘州北部山脉为疆界,辽国兵马不得已退到弘州以北草原。从此,在蔚州这一带便传颂着杨六郎“神人挽神弓,一箭射三川”的神话传说。不甘失败的辽国,仍多次南下骚扰蔚州,百姓不得安宁。杨家将从山西代县出发,“追奔逐北,至飞狐口。”(摘自清·庆之金纂修,光绪三年刊本《蔚州志》253页)为鼓舞士气,血战到底。于是在“杨将古台”召开誓师大会。杨家将指日誓心,精忠报国;点将发兵,血战疆场。之后,杨家将奋勇杀敌,打败辽军,收复山河。

      公元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北宋边界划为白沟一线,蔚州便成为辽国属地。

      时光荏苒,到了顺治八年(1651),由于山洪冲刷,“杨将古台”周围已是“三岔深涧”了。

      近年,据上苏庄村民康春、郑家庄村民陈桂举介绍,千百年来,此地一直叫“将台”。更有村民在“杨将古台”附近耕作,捡到多枚锈迹斑斑的铜、铁质箭簇。其中,郑家庄村民李昌发捡到数枚铜质箭簇(见图);上苏庄村民张胜小时候在村南玩耍,捡到一枚箭簇。上面有一层浅蓝绿色的锈斑,拿回家在石磨盘上一磨,是一种暗红黄色的铜质箭簇。

      近期,笔者二人实地考察,访问村民。认为该地应是“杨将古台”。(见图)

      故“杨将古台”者,北宋军事遗址也。

      站在杨将古台之上,思绪翩跹,颇有感慨,填词一首:

      念奴娇·杨将台怀古

      翠屏山下,见碧空万里,千古遗垤。

      土厚横秋云激荡,杨将沙场调燮。

      旌旆西风,雄师振奋,气势平千列。

      收还山泽,执戈昏旦争夺。

      北宋雍熙年间,辽侵宋域,人寰凄悲绝。

      神勇北征杨府将,发代县飞狐越。

      挽救生灵,挥戈擐甲,剑指骁骑捷。

      忠良千古,寄怀松柏秋月。

      2025年3月14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杨将古台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gushi/zlgs/23952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懒猫懒猫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0
      • 获得积分:60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