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残唐形成了杂八五帝乱争唐,石敬瑭为了坐皇帝,不惜出卖燕云十六州获得辽邦支援,终于坐上了儿皇帝,导致了北地十六州人民四百多年被异族蹂躏。
九六零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号称大宋。但是大宋国土不大,武力不强,软弱无能。直到一一二五年在金人女真族协助下击败了辽国,但是燕云十六州又落入金人之手。
金人获得了燕云十六州后,完颜阿骨打四太子金兀术统兵十多万经过连年征战需要休养生息,屯兵在蔚萝川。一日,金兀术与军师哈迷蚩率卫队漫游蔚萝川,军师哈迷蚩举目四处眺望,但见南山巍峨耸立,蜿蜒曲折,连绵起伏,首尾不见,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群山。东西飞狐峪、石门峪垭口天然形成的军事要道。在守势方面一军把守,万夫莫开,在交通方面拥兵南下直达中原。再看北山,山势虽然低矮,地下储有煤炭。信游漫步几天,南山脚下泉水潺潺,川中河流自西向东汹涌而去。河北一个居民相对较多形成村庄的里面,一股暖水从地下泉眼汩汩而出,即使寒冬也是热气蒸腾。(现在的暖泉镇)
经过几天的漫游了解,哈迷蚩赞叹蔚萝川真是风水宝地,南山有林,北山有煤。方圆百里的蔚萝川水草丰裕,真是山川丰美,林草郁郁葱葱,资源丰富。既能满足军马的饲草,又可盛产军士食用的谷物。
哈迷蚩经过综合谋划后,便对主帅金兀术提出战略布局。根据地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他对金兀术说出屯兵蔚萝川的谋划。他认为占据此地,东可控幽燕之地,北部衔接金辽;西可扼大同,直指河东;南可长驱直入,直达中原。多年来连年征战,餐风露宿,在蔚萝川建一座行宫,既可以休养生息,厉兵秣马,以利再战。蔚萝川盛产粮草,又利于兵马补给转运。
金兀术与军师哈迷蚩经过筹划,确定在距离大南山五里的平缓之地建一座万安宫。此地距南山较近,采石伐木运转距离便利。由于当地村庄稀少,劳工较少,于是在周围百里区域征召了十万多劳工,配合兵丁采石伐木,几千匠人昼夜建造。
历时两年多,一座五重大殿的万安宫落成,大殿中间一根通天柱子,直出殿顶,柱子上一个风磨铜圆球,白日与阳光相映熠熠生辉,金光灿灿,夜晚与星光交辉,星光点点,在暗夜中几十里能看到。每层大殿外檐是飞檐斗拱,八个檐角上一个碗大的铜铃。平时铜铃由机关控制,一旦有军情,室内机关按动,铜铃响声传送二里多地,军士闻讯前往万安宫集中。
五重大殿内除了顶层储藏军事重要机密文件,三层、四层将帅住宿,二层是存放将帅使用的器械,一层是议事大厅。
万安宫占地两百多亩,包括整个军营占地千亩以上。营地圈围墙,设三重门,头重门距宫门二里多地,每天骑马开门、关门,二重门距宫门一里多地,三重门是是万安宫的外圈门,门口两旁蹲着两个石狮子,每个石狮子两吨多重。(2013年石狮子被盗)外圈门外是兵营驻扎着兵士,存放着粮草。距万安宫二里地的东南方向是养马场,因为此地泉水丰富,适于养马。
万安宫建成后,有固定住所的人回家,无固定住所的游民安置在距万安宫东一里地定居,村名叫下宫村,安置在正南二里地的居民,村名叫上宫村,安置在东南二里地养马场的地方,村名叫南马庄。经过千年的社会变迁,现在这三个村庄隶属于蔚县下宫村乡。上宫村正南二里多地的大南山小峪垭口,就是当年建万安宫采石凿开的垭口,人们叫小峪。后人上山砍柴,放羊行走小峪垭口。当年蔚县大南山的游击队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从这里往返。一九四八春天的一个夜晚,杨成武将军率领所部也是从这里下山进驻上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