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柳永只不过失利而抱怨,即使皇帝罚他浅吟低唱,可他的内心依然渴望考取功名。而相信大多数人在名落孙山之后,只能愤愤不平,然后踏上小船回家,一直寂寂无名,这是何等的不甘啊!然而有这么一个人,正是因为他的失败,才铸就了他伟大的辉煌。此后,人们无心记住当时的状元,而他的诗和那个地方紧紧绑在一起,使那个地方从默默无名到全国皆知,而他的名字从无人问津到举世皆惊,他的传奇皆始于此。
从此《枫桥夜泊》捧火了姑苏城,而谈及寒山寺必然又让人想起张继。
初遇他时,还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摇头晃脑地背诵,不知是何意,当时只是仅仅认为是某个大诗人旅程中作的一篇诗罢了。后来稍大一些,偶然读到张晓风的一篇文章《不朽的失眠》,我才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张继的人生。你以为只是登科的一场失败,却是他们人生改变的一次巨大机会。张继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他失败了,多年来的努力都付之东流。所以《不朽的失眠》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两个字。
一种失落感扑面而来,原来此时他是如此的难过与不甘,多年艰辛付之一炬。而坐船回家又是无奈之举,面对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触景生情。十年寒窗苦读,有心酸,有不甘,皆融入此情此景此诗当中,以至于《不朽的失眠》中张晓风说张继是把诗“抄”了下来。
一篇《不朽的失眠》把我们拉回到张继那个时代,把《枫桥夜泊》短短28个字拉伸长成一篇文章,让我们更能动容于思考张继他的人生。张继的一生很短,我们现在大部分人了解他仅凭着那首枫桥夜泊,没有人了解过他的过去,也没有人关心他的将来。留下来的只有那首诗,容我们细细琢磨。
我不知道张晓风是不是心怀私心,因为张继这个诗人也姓张,想为自己的祖先发声,还是因为某个失眠的夜晚望着明月想到了他,于是动笔写下这篇文章,浑然天成,于是一篇佳作产生了,跟张继的诗一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毋庸置疑,他把张继的人生又拉长了一点,更好地呈现给我们世人看。
但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只要写下了,有人看见了,这样就足够了。1200多年前落榜的人早已不在,而他的诗流传至今我们依旧能读到。在读张晓《不朽的失眠》,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让我更好的了解了张继这个人,也了解了张晓风。
那天晚上我读完这篇文章,当我抬头看着那轮明月,某个晚上张晓风是不是也在构思这篇文章,他想把张继的人生用文章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而这轮明月也曾照耀过张继,他是否因闷闷不得志,一晚上愁绪万千而睡不着,而抬头看见了这轮明月,创作了这首千古流传的《枫桥夜泊》。此时的我有点理解当时的李白了,明明多么孤独的一个人,非要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时夜深人静,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在看这篇文章,但我通过《不朽的失眠》了解到了张晓风,我在他的携手下,与1200年前的张继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思想上会谈。此刻明明只有我一人,但我却并不感到孤独,因为房间有两人与我对坐,我们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谈话。
正如李白所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千言万语,皆汇于文章之中,古诗之中,月光之中。
人生若是,如此便足矣。这就是诗的意义,也是《不朽的失眠》的意义,也是我写下此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