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人,连续取得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黄路等7次战斗的胜利,歼敌5.3万余人,史称苏中”七战七捷”。这是我华中野战军在解放战争初期于苏中解放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是我军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我的老部队原北京军区24集团军摩托化步兵第70师的前身——淮南5旅,曾参加了苏中战役中的丁(捻)林(梓)攻坚战、邵伯阵地防御战及如(皋)黄(桥)路遭遇战,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丰功伟绩。当时,我师的番号为淮南地区华中野战军新2师5旅(以下简称淮南5旅),下辖13团(1969年12月之后为208团)、14团(1969年12月之后为209团)、15团(1969年12月之后为210团)。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蒋军在进攻淮南津浦路东解放区的同时,以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了打乱敌人的进攻部署,我军于7月13日发起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打完第二仗即如南战斗后不久,粟裕便于7月25日向中央军委、陈毅和华中军区建议:为增强苏中战场的兵力,淮南5旅尽快东调参加苏中战役。8月5日又电报中央:淮南5旅增到苏中条件下,于8月内再歼敌2个旅是有把握。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我淮南5旅奉命立即由黄浦镇乘小火轮经宝应、高邮,开进苏中前线,11日进抵东台。不久,奉命集中于丁埝以北25华里的洪家桥一带地区,作为野战军的预备队。兄弟部队在李堡战斗的胜利,打破了敌人迅速解决苏中的迷梦。敌人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把重点放在扼守南通、丁埝、如皋、海安这条公路干线上,加强海安、泰州一线以南的“清剿”。我苏中“前指”为打破敌人封锁、“清剿”,决定向敌之软腹丁埝、林梓进攻,打开缺口。8月21日深夜,战斗打响。1师、6师与敌激战至次日上午10时,丁(捻),林(梓)守敌除交警1个大队约800余人逃往东陈外,其余全部被歼。
为了乘胜扩张战果,8月22日晚,我淮南5旅奉命攻击东陈。这是我淮南5旅到达苏中的第一仗。东陈守敌除原有交警1个大队外,又增加了从丁埝逃来之敌共2个大队的兵力。我淮南5旅部署:13、15团在东陈以西及西北汤家湾、菜花桥一线,担任阻击如皋、海安可能来援之敌。14团分2路攻击东陈,由于地形不熟,河流沟汊阻隔,拂晓前到达该镇,与敌展开了村落战。因攻击正面狭小,部队难以展开,进展迟缓,与敌对峙。下午5时,旅令15团2个营前去夹击,准备向敌侧后进行四面包围。东陈守敌见势不妙,下午6时大部逃往如皋,我旅攻占了东陈。
丁(捻)林(梓)战斗结束后,西线扬州之敌25师于8月23日沿运河北犯进攻我邵伯镇等地,妄图威胁我苏中侧后,“前指”决定采取“攻黄(桥)救邵(伯)”攻其所必救的办法来调动敌人,寻机在运动中歼敌,以此解除邵伯之围。苏中我第7纵队留守控制巷家贲以北一线阵地,1师、6师、淮南5旅和特务团全部向西开进。
在西进途中,我淮南5旅认真总结了东陈战斗的经验教训,部队过去习惯于平原、丘陵和山区行军作战,在水网地区活动与作战缺乏经验,同时,干部战士中有不少同志听不懂苏中地区的方言,加上我淮南5旅着黄色军服,当地群众误认为是伪军改编的部队,因此给找向导和获得群众的支持,带来了许多麻烦。
25日晨,我淮南5旅部队隐蔽地进入如皋西南磨头西北地区集结。当时敌人错误地估计我军将攻占如皋,黄桥守敌99旅(欠1个营)东开增防如皋。该敌怕遭我歼灭,迟迟不敢出动。次日,如皋守敌187旅1个团、79旅的1个团、99旅1个营分3路,向西接应黄桥的99旅。驻黄桥99旅离开巢穴后,“前指”令6师围歼该敌,我淮南5旅奉命配合1师围歼如皋出动之敌。当日中午,敌99旅被我6师包围,压缩在分界、杨家岱一线。如皋来援之敌亦于当日上午到达加力、谢家甸一线,被我1师截住。下午4时,我淮南5旅奉命准时插至如皋以西葛家庄、十里墩、阮家庄、邱庄一带,切断了敌人逃回如皋的退路,并准备阻击如皋继续出援之敌。部队进入指定位置后,确定2个团围攻,1个团打援。令13团插入谢家甸东北姚庄,向敌逼近,并于当日晚与1师部队共同完成对谢家甸之敌的包围;14团插入谢家甸以北,协同友邻攻击被围之敌;15团进至十里墩一线阻击如皋出援之敌,并作为旅的预备队。当日黄昏前,友邻3旅发起攻击,歼敌1个营,我淮南5旅于夜间全部完成了对敌包围的部署。
27日上午10时,如皋守敌获悉派出的接应部队被围,又出动了1个团前来增援。该敌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在十里墩一线向我15团2营阵地发起冲击,气焰嚣张,该营等到敌人进入阵地前沿五六十米时,以短促火力予敌迎头痛击。此刻,1营迅速投入战斗,经过30多分钟激战,我15团将突入我阵地的敌军1个营大部歼灭,并乘胜全线出击,残敌仓惶退回如皋。这时,谢家甸被围之敌更加惶恐,分路向如皋方向突围,我14团当机立断,迅速插到敌人突围的主要方向上,在十里墩西南公路两侧构筑阵地阻击。谢家甸突围之敌,在野外遭到我友邻部队的追击,建制被打乱,仍作垂死挣扎。敌187旅的1个前卫营沿公路向如皋方向突围,恰好被我插至如皋西南的14团截住。我淮南5旅部队服装与当时蒋军的黄绿色军服颜色近似,当14团向敌前卫营迅猛出击时,该敌误以为是如皋的援兵赶到,在欢呼跳跃中,当了我军的俘虏。后面的敌人得知其前卫营被消灭后,准备孤注一掷,以3个多团的兵力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向我14团阵地猛烈开火,强行突围。我全体指战员表示决心:“人在阵地在,坚决不让敌人逃跑!”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向14团前沿阵地猛扑,妄图夺路逃命。该团以猛烈火力给敌以大量杀伤。这时,部分阵地被敌突破。14团一面继续坚守阵地,一面组织部队由阵地两侧向突围之敌实施全线出击,与敌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歼灭了部分突围之敌。与此同时,旅令13团迅速出击,迫使逃敌绕道向15团方向溃退。我15团奋勇抗击敌援兵的进攻,堵截逃窜之敌,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将突围之敌分割于谢家甸东北的庄稼地里。另一股逃敌约200余人企图窜入村庄,我13团2营趁敌刚进入村庄立足未稳,跟踪追击,只用半个小时,全歼该敌。此刻,掩护突围的敌机不断地俯冲扫射,对我出击部队威胁甚大。我从俘供中迅速弄清与敌机联系的对空联络信号后,部队把洗脸的白毛巾扎在胳膊上,并用两幅红色及黄色的布条交叉举起来,敌机飞的较低,看到联络信号和我旅部队的黄军服,误认为是蒋军部队,立即停止对我扫射。我13团4连抓住时机,用步、机枪集中火力对空射击,当即击落敌机1架,其余敌机见势不妙纷纷逃命。
为了尽快歼灭谢家甸野外被我包围之敌,我出其不意,一鼓作气,发起猛烈攻击,歼敌大部,少数逃窜。我14团6连打扫战场时,发现芦苇塘里一顶草帽在晃动,仔细观察,见露在水面的一个黑脑袋又钻向了另一处,便从芦苇塘里拖出一个身带左轮手枪的大胖子,弄清了他就是敌187旅少将旅长梁采林。
在我苏中部队的共同努力与当地党政机关、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如(皋)、黄(桥)路战斗于27日下午5时全部结束。此次战斗,我淮南5旅毙伤俘敌少将旅长以下3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加力、谢家甸战斗结束后,“前指”决定继续向西扩大战果,我淮南5旅奉命夺取黄桥。黄桥位于如皋、泰兴之间的公路上,是苏中的重要集镇,由敌160旅5个连及土顽一部驻守,如皋西出接应之敌在谢家甸全军覆没后,黄桥守敌孤立无援,甚为恐慌。
8月29日,夜色朦胧,我14、15团向黄桥以西及西南地区开进,阻击泰兴可能来援之敌,并防止黄桥敌人逃跑。旅令13团及14团2营夺取黄桥。部队经过一夜行军,于30日拂晓前,全部进入了指定位置。按预定部署,我13团1营由北面担任主攻,2营位于东面助攻,3营围歼敌外围据点。是日下午,1营首先发起战斗。因敌情变化,13团当即改变助攻为主攻,由2营从东面一举突破了敌前沿阵地,迫敌退到一所学校依托核心工事进行顽抗。该团继续向纵深推进。在纵深战斗中遇到了敌桥头堡碉堡楼的瞰制,我集中使用迫击炮行平射抵近射击,并趁此爆破了桥头堡。此间,13团3营消灭了外围据点之敌,14团2营、13团2营突破阵地。接着,我主力全部投入纵深战斗,勇猛直入,发扬近战夜战之特长,以小包炸药、手榴弹开路,与敌人展开了巷战。至31日上午,我控制了全部街道,将敌压缩在街西及西北角。敌人被我四面围困,成了瓮中之鳖,但仍凭借小圩子、大碉堡控制广大地面,向我进行交叉射击,依托圩墙顽抗。这时,我集中炮火轰击高堡、圩墙,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开展政治攻势,进行火线喊话,守敌160旅的5个连向我缴械投降。
我淮南5旅在苏中作战中,共歼敌4000余人。取得了如皋阻援、谢家甸出击、黄桥攻坚等作战经验,使部队在较大规模的战斗中受到了锻炼,部队的装备得到了改善,每个步兵连增加到9挺轻机枪,提高了作战能力。
苏中战役,我军先机制敌,在1个半月内,进行了宣(家堡)泰(兴)攻坚战、如(皋)南运动进攻战、海安运动防御战、李堡运动进攻战、丁(捻)林(梓)攻坚战、邵伯阵地防御战及如(皋)黄(桥)路遭遇战,七战七捷,歼敌6个旅及5个交警大队共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坚定了“蒋必败、我必胜”的胜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