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灵璧奇石文化探源

  • 作者:张学勇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3-25 16:08:21
  • 阅读0
  •   淮水北岸,垓下故地,一座浸润楚汉风骨的文化名城静卧于皖北平原。灵璧,这个镌刻着“中国观赏石之乡”金字招牌的秘境,以亿万年的地质沧桑为素笺,以造物者的鬼斧神工为笔触,书写着天地大美的传世华章。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曲传颂千年的金石赞歌,正是灵璧石文化的精神图腾。作为中国四大奇石之首的灵璧石,生于钟灵毓秀之地,长于山奇川媚之壤,天真地秀,星斓月华,自商周以降便被历代文人雅士珍若拱璧。

      追溯其本源,当回溯至八亿四千万年前的古海洋时期。吕梁造山运动将这片区域抬升为浅海陆棚,海藻群落在潮汐韵律中编织出生命的经纬,如同上古乐师在天地琴弦上谱写的生命序曲。这些原始生命体在碳酸盐岩的怀抱中历经矿化重生,恰似被时光封印的水晶琥珀。

      在随后的地质史诗中,加里东期的板块碰撞如天神锻锤,华力西期的火山喷涌似祝融熔炉,印支期的褶皱抬升若女娲造山,燕山期的岩浆淬炼犹共工触柱,共同谱写出海陆交替的恢弘乐章。正是这场天地为炉的造化之功,孕育出隐晶质石灰岩的独特肌理,铁、锰等金属矿物与有机质在微观世界共舞,幻化出墨玉玄黑的深邃、羊脂润白的纯粹、烟雨灰调的氤氲,更有琥珀色纹路如胡桃纹脉脉含情,蜜枣纹暗香浮动,将自然美学推向极致。

      当文明曙光初照磬石山北麓,先民采石的叮当声便与青铜编钟产生时空共鸣。《尚书•禹贡》中“泗滨浮磬”四字金文,将灵璧石的身影镌刻在商周雅乐的青铜铭文里。曲阜孔庙大成殿内,那些见证过两千载春秋释奠的编磬,至今仍回荡着磬石山馈赠的清越之音,仿佛在诉说“金声玉振”的礼乐真谛。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将灵璧石奉为石中魁首,方岩“灵璧一石天下奇,宝落世间何巍巍。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的赞叹,恰似穿越千年的金石和鸣。这片方圆300平方公里的矿脉带,自磬石山向灵觉山、朝阳山绵延铺展,如同大地珍藏的玉带,在历史长河中静候知音。

      赏石者在此间悟道,“三奇五怪”的品鉴体系便是解码灵璧石精神内核的密钥。墨分五色的玄妙色谱里,可见墨玉的深邃如子夜、蟹壳青的温润似春水、鳝鱼黄的雅致若秋叶;以特制檀槌轻叩,金声玉振的韵律能谐和古代八音,恍若听见曾侯乙编钟与敦煌箜篌的千年对话;摩挲其47度硬度的石肤,指间流转的是锶、锌、硒等大地精魄的馈赠。

      那些瘦若嶙峋老梅的傲骨、透如冰裂纹瓷的玄机、漏似月影穿云的禅意、皱比老松虬枝的沧桑、丑中见拙趣的哲思,分明是自然写就的立体《诗经》。尤以金钱纹暗合天道轮回,祥云纹应和紫气东来,将东方美学中的吉祥密码镌刻于石骨,成就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照。

      灵璧石质地细腻若婴儿肌理,温润如羊脂美玉,石纹褶皱缠结如甲骨卜辞,肌理缜密似宋锦经纬。石表起伏若大江东去,沟壑交错类楚汉河界,造型粗犷峥嵘具秦汉气象,气韵苍古含魏晋风骨。常见的石表纹理既有胡桃纹的智慧年轮,蜜枣纹的甘美印记,亦有鸡爪纹的岁月留痕,蟠螭纹的神话密码,龟甲纹的卜筮玄机,璇玑纹的天文图谶。这些纹理或如草书笔走龙蛇,或似工笔精雕细琢,在虚实相生中构筑起东方美学的多维空间。

      天地灵气顺着玄武岩脉流淌,穿越星汉灿烂的洪荒宇宙,见证过寒武纪的晨曦与白垩纪的暮色。灵璧奇石静守这份来自地心的神秘能量,在时空褶皱中等待与知音相遇。今日当我们在博物馆的射灯下凝视这些凝固的时光,看见的不只是文人案头的清供雅物,更是八亿年地质运动的密码本。每道纹路都是地壳运动的速记符号,每声清响都是古海洋的潮汐记忆,每抹色泽都是元素周期表的诗意表达。从磬石山的矿脉深处到人类文明的展柜,灵璧石始终是天地人神对话的信使,在永恒与须臾的辩证中,续写着“石不能言最可人”的东方寓言。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灵璧奇石文化探源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zhuantiwenzhang/23894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重温旧重温旧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9
      • 获得积分:786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