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流量感”是不是我创造的一个新词,但是我确实觉察到了流量的重要性。
以前,流量可能是指在规定期间内通过一指定点的车辆或行人数量,在网络指在一定时间内打开网站地址的人气访问量,或者是手机移动数据的通俗意思,等等。
现在,我说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交往发生的流量。
有人说,“流量就是被关注”,对于这句话,我比较认同。其实,人的一生,不就是不断地求关注、被关注的过程嘛。
你看,婴儿第一声啼哭,很大程度上是求关注——如刀郎歌唱的意思:这世界,我来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哭是诉求手段,成本最低,回报最高。母亲得到“孩子饿了”这一信息,赶忙喂奶,满足孩子的食欲。
再后来,人长大了,进入社会了,各种需求也来了,求关注、被关注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
也就是各种流量来了。
流量就是金钱。
流量就是财富。
流量就是机会。
流量就是选票。
流量就是口碑。
流量就是命题作文。
……
流量改变人生。
有人需要的流量大,有人需要的流量小,有人需要的流量不大也不小,关键看他的环境、条件和内心。
所以,每个人身上具有的“流量感”是不一样的。
普通老百姓在意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正如历史学家王笛所说“吃好一茶一饭,就是普通人的史诗。”因此,普通人的流量感本身就很平常。其中,有一些普通人通过搞流量,摆脱了自身不能解决的生活、工作困境,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
有些人吃饱了撑的,需要更多的流量来消化、吸收。现实中,各种搞流量的办法、招数千奇百怪、应有尽有,什么博流量、蹭流量、引流量、蓄流量……,搞的许多人流量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非同寻常。有的甚至以流量为王,使出浑身解数来追求流量。
这些人中,高官、明星、专家、大师、博主……,占据了很大的成分。
有的人期盼全世界的人都关注他,按照他的意愿办事,于是不断地造势、不断地操事,比如特朗普,他的“让美国再一次伟大”口号下的一系列骚操作,让特朗普的人气流量大涨,但也的确让世人关注、揪心。
有的人做的事情,本人不说,也没什么人知道,可他偏偏搞流量,张扬于世。比如,86岁画家范曾以书法形式发布声明称,其与36岁女子徐萌登记结婚了,此乃“艺林佳话”。这件事一传开,结果成了艺林笑话。
有的人以为自己很专业,在俄乌战争打响后,信口雌黄地公开判断,俄罗斯会在十几个小时、十几天打垮乌克兰。结果,三年过去了,战争仍在继续。就这样,他们依然在预测这个、预测那个,自己的脸往哪儿搁都不知道。
也有的人搞流量,隐蔽性比较强。我所在的小城市,曾经有过一个外来的领导,干了几年,走了,高升了,据说后来也栽了。记得他在好几个讲话、报告里,发誓要为我们这个城市“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初听很感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仔细一分析,原来是噱头,搞人气流量的。“努力到无能为力”,情有可原,能力不够嘛;“拼搏到感动自己”,则是矫情泛滥,可笑可叹了。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公务员应尽的责任,期盼谁感动呢?老百姓?老百姓不感动,就自己私下感动?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很欣赏这句话:流量是能量,有使人奋进的正能量,也有杀人于无形中的负能量;流量也是力量,这力量可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力量也可以是“指鹿为马”以假乱真。
在这个流量江湖时代,人在行走,没有流量是万万不行的;但是,流量也不是万能的。认识流量,拥有流量,把握流量,做最好的自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