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文章内容页

母爱如佛

  • 作者:弄你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3-25 10:48:11
  • 阅读0
  •   除夕那天,南方城市里被一片冷寂笼罩着,寒风里裹挟着年节的烟火气,我们全家人心怀沉痛,早早备齐了“纸钱”祭品,驱车在这座城市找了一个偏僻角落,朝着故乡的方向我在地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圈,在大圆圈里摆好祭品,为我逝去的母亲送上深深的怀念。

      “年三十,祭祖先”,这是我家乡父辈们传承了很久的习俗。因为这些年我们在外地工作生活,有时无法回归故里,像祭祖这样的事我们就在外地寄托哀思。虽然人在外地,但我们在同样时间与家乡亲人做着同样的事,表达着我们对祖辈们的敬畏与怀念,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将来要到哪里去。

      母亲离开我们有一段时间了,但我觉得她好像一直没有真正离开过我们,即便我远在他乡,对她的这份思念也从未有过丝毫的减弱。凝视着故土的方向,那里承载着我对母亲满满的思念,我缓缓蹲下,点燃手中的纸钱,火苗“噌”地蹿起,热气扑面而来,却无法驱散我心底的寒意。

      以往祭祖,身旁的老婆总会轻声引导孩子们:“喊太爷爷太奶奶收钱咯。”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跟着重复,清脆又响亮。可是今年,当纸钱燃起,大儿子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就要喊太爷爷太奶奶,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小儿子懵懂地扯着我的衣角问:“爸爸,今年还是喊太爷爷太奶奶吗?”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怎么也说不出话。这时,大儿子红着眼,小声却又坚定地说:“小弟,今年要说奶奶收钱。”小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跟着哥哥喊出了这句话。

      这些年我们与祖先“隔空对话”,都是念叨“太奶奶收钱,我们来看您了……”,如今要念叨“奶奶收钱,我们来看您了……”孩子们虔诚地跪念叨,我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思念与哀伤。

      祭祀盆中,各式冥币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随着火苗的跳跃,化作一缕缕青烟,升向那遥远而神秘的天际。这烟火,仿佛是我与母亲之间唯一的联系,承载着我们对她的怀念与敬仰。

      望着那袅袅升起的纸灰,记忆如潮水般将我淹没。在这心情异常沉重的时刻,我泪如泉涌,无限悲痛涌上心头,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了,一切恍惚如在昨天。

      记得小时候,母亲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独自扛起了这个家。为了供我们读书,她想尽了办法。家里母鸡下的每一个鸡蛋,那本是贫寒日子里难得的美味,却都被母亲小心积攒起来,拿去换钱,只为让我能安心读书。

      有一次,母亲为了让我们吃饱饭,天不亮就出门,跑到很远的田地里挖些野菜。回来时,她浑身被露水打湿的衣鞋都顾不上换下,赶忙为我们煮上热气腾腾的野菜粥,从破旧厨柜油钵中挖出少许猪油放在粥里,那粥的味道,我至今忘不了,虽带着一丝苦涩,却饱含着母亲无尽的温暖。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母亲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她总是用乐观和坚韧感染着我们。她常说:“人勤地献宝,人懒地长草。”在她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勤奋努力,明白了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收获生活的甘甜。

      “不怕父母穷,就怕儿女怂。”母亲总是这样告诫我,她对我的要求很严,期望我能有出息,走出这贫穷的困境。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母亲的话就会在我耳边响起,激励我勇往直前。

      后来,我到部队服役,母亲送我时,紧紧拉着我的手,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却依然坚定地说:“到部队听领导的话,要好好干。”在部队的日子里,每当训练的艰苦让我难以承受,母亲的叮嘱总能给我力量,让我咬牙坚持,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望着这袅袅升起的烟火,我的思绪万千,母亲的絮叨仿佛又在眼前,“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放心吧,我们在家好着呢,不用管我们。”“家和万事兴,人勤百事旺。”“对媳妇要好点,她可是陪你一辈子哦。”等等,这是经常挂在母亲嘴边的教诲,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智慧,道理浅显易懂,令我受益匪浅,如同甘露般滋润着我的心灵,伴随着我成长,让我始终怀揣着善良与坚韧、努力与奋进,感恩母亲教会我谋生和谋爱,感恩母亲给予了我的一切。

      记忆中,我的母亲是个特别要强的人,勤俭持家,做事利索。每次她出门前,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很齐整,头发虽枯黄也要梳服帖了,衣服虽破旧也要穿整洁了,出门前还要习惯地掸掸衣服,牵牵衣角,理理鬓发……

      现在,我知道母亲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爱会通过我们,一直延续在孩子们的生命里。我轻声对孩子们说:“奶奶很爱很爱你们,她教会了爸爸很多,现在也希望你们能记住自己父母的教育引导,学会善良和坚强。”

      人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看着懵懂的孩子们,想到我再也没有“妈妈”可以喊了,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忍不住再次夺眶而出。如今,他们在母亲的疼爱中长大,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早已刻在了他们心底。对于他们的奶奶离去,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悲伤,却已经在悄然适应这生命里的缺失。

      “纸钱”正化作一缕缕青烟,飘散天堂里母亲的身边,看着渐渐地熄灭烟火,我带着孩子们用脚轻轻地踩去刚刚划的大圆圈,让祭品的烟灰化作无限的思念飘向远方……寒风依旧凛冽,吹乱了我们的头发,却吹不散我对母亲的思念。我明白,母亲虽已远去,但她的爱永远陪伴着我们,如同佛的慈悲,永恒而深沉,温暖着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祭祖后,我把母亲当年讲述的那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母爱如佛》,给孩子们讲述了一遍,以此表达我对我母亲的无尽感激与怀念。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年轻人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如同荒漠中的一抹残阳,虽温暖却饱含艰辛。年轻人的心中,被无尽的烦恼和迷茫所笼罩,他渴望逃离这尘世的重负,于是,求仙拜佛成了他心中的唯一救赎。

      母亲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无数次地抚摸着他的额头,试图抚平他内心的波澜。然而,年轻人的心已被执念所困,对母亲的苦口婆心置若罔闻,甚至将母亲的关爱视为阻碍他得道成仙的绊脚石。他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刀刃,一次次刺痛着母亲那颗慈爱的心。

      终于有一天,年轻人决定踏上寻佛之路,他瞒着母亲,怀揣着对佛法的无限憧憬,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个简陋却温馨的家。他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那座传说中的名山,找到了那位得道高僧。

      高僧闭目凝神,仿佛早已洞悉了他的来意。他缓缓开口:你若想得道成佛,我且为你指一条明路。下山去吧,凡是你遇到的第一个赤脚为你开门的人,便是你的佛。你只需虔诚地拜他为师,悉心侍奉,成佛之路自会向你敞开。

      年轻人听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叩谢高僧,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途。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里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说的赤脚开门人产生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

      当夜幕降临,他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门口。疲惫不堪的他,用颤抖的手指叩响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那熟悉而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悸和期待。他低声回应:“妈,是我,你儿子。”门开了,一束昏黄的灯光洒在母亲的脸上,她满脸憔悴,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紧紧拉着他的手,将他拉进屋里。灯光下,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仿佛要将他离家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补回来。

      就在这时,年轻人一低头,猛然发现母亲竟然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那一刻,他的心中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所有的疑惑和迷茫瞬间烟消云散。他想起了高僧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他泪流满面,跪倒在母亲面前,用颤抖的声音说:母亲,我明白了,您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佛。您用那双赤脚为我打开了通往心灵深处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世间最真挚的爱。

      母亲微笑着抚摸着他的头,眼中满是慈爱和欣慰。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她用自己的胸怀宽恕了儿子的一切过失。

      故事讲完了,我的眼眶早已湿润,泪水在不经意间滑落。我抬头望去,只见孩子们正深情地凝视着我,那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仰,他们给我递上了纸巾,仿佛在这一刻,像是理解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那是一种超越言语、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

      此时,我轻声地询问道,知道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他们脱口而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母亲就是我们红尘中最大的恩人。母亲不仅给了我们身体,还教会了我们谋生谋爱的本领,若没有母亲辛苦乃至有危险的孕育,没有她日复一日地养育与教诲,这个世界基本上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母亲是我们红尘中最大的菩萨。我深知,无论岁月如何流转,这份母爱都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更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与价值。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母爱如佛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ganwu/23892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