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人间四月天,我与老伴随团游览了苏州的石湖景区。其明媚的春光,真是令人陶醉。
石湖位于苏州城西南郊七公里,它是太湖的内湖,因湖底皆石而得名;其南北长达四点五公里,东西宽达两公里。
我们从湖的东口进入,先穿过近百米宽、几百米长的一个区域。这里中间是水体,水体左右是宽阔平坦的步道,步道外侧是大片的树木花草。阳光灿烂,春意盎然。大家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迈着轻快的步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时而停步拍下几张照片。我走近一个水池边,发现水面上平躺着几片睡莲的嫩叶——水温的回暖带来了水生植物生命的复苏;来到树林旁,观察到香樟树老的叶子已经全部脱落,枝头满是绿油油的新叶和淡黄的花蕊——季节交替之时,它已悄然完成了又一轮的新陈代谢。走着走着,前方一片湖面已遥遥在望。于是我们加快步伐向湖边走去。只见湖面越来越宽阔,越来越清晰,大家的兴致也越来越高昂。在湖畔,女同事们欢聚在一起,于欢声笑语之中拍下一张张合影,让美好的瞬间成为永恒的记忆,让生动的画面成为老姐妹们情谊的见证。
然后大家向右沿着岸边前行。我看到浅滩处有几丛芦苇,青青的、细细的、密密的,充满了野趣和生机。再往前,一条与湖岸垂直的长堤伸向远处,如同杭州西湖的白堤。转到堤坝上的拱形石桥“打卡”后,我们返回湖岸,踩着与湖岸平行、离岸几十米的宽宽的、长长的木质亲水栈道漫步,跨越一个拱桥,登上一个亭子。环顾四周,美妙景色尽收眼底,或绿树绕堤,或山势蜿蜒;或波光连绵,或水天茫茫。
这时,我注意到湖中几百米之外有个小洲。它石帮护岸,岸边有个宽大的石埠;岸上有两幢木结构平房,大的那幢背后露出一个檐牙高啄的楼阁顶部。三幢建筑均坡顶黛瓦,古朴而又精致。建筑物周边分布着几棵大树,绿意浓浓。隔岸观景,穿越时空,我想象着功成身退、晚年隐居太湖的越国大夫范蠡和隐居石湖的南宋诗人范成大驾一叶小舟登临其上的情景。
注目西岸,伫立遥望。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山脉,绵延起伏,气势雄伟;植被苍翠,郁郁葱葱。山顶之上,左边高高耸立的宝塔和右边金光闪闪的大佛,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中餐的时间到了,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湖畔。
下午,我们来到石湖西岸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同样属于石湖景区的核心部分。公园面积达五百公顷,林木覆盖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内有吴越古城墙、乾隆御道、烽火台等古迹。
我们拾级而上。几只猴子在一处围墙上快速来回奔跑,引得游人连连惊呼。在治平寺庭院,有一棵银杏树,铭牌上标示树龄为三百年,但比以前看到过的近千年的银杏更加高大,更可喜的是,它十分壮硕,躯干和分枝均没有破损之处,新发的叶子又细又密,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爬上更高的山坡,移步换景。这里树木种类繁多,生态丰富。几棵老榆树巍然挺立,枝干苍劲;一株株红枫尽情舒展,耀眼夺目;盆栽小松树上的松针和松花稚嫩可爱。远眺山下,则石湖水碧树绿。
临近公园出口,有大片梅林,每棵树上都结满了青色的果子,初步估算,一棵梅树有上千颗梅子。可以想见,梅花盛开之时花海是何等壮观。
归途中,我们对周女士表示感谢。此次春游是由她发起组团和包车的,一行十八人都已退休,大多为我老伴原单位的同事。这既不同于散客团队互不熟悉,又比单位集体外出活动更为随性。因此,大家游玩得特别轻松,特别开心。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离我们海宁较近,大家以前都来过;这次选择多数人没到过的石湖景区,使大家更有新鲜感、获得感。时间安排在春和景明之际,大家沐浴在春光里,融观赏石湖秀丽景色与感受无处不在的春天气息于一体。总之是三个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