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公公婆婆

  • 作者:龚贵英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4-14 12:27:31
  • 阅读0
  •   我刚认识公公婆婆时,他俩还是满头乌发。

      岁月如梭,二十几载转瞬即逝。如今,公公婆婆已是古稀老人。

      五十年前,婆婆身怀六甲。一天,婆婆独自一人背着大背篓去陡峭的大山里找柴火。当她快把背篓填满时,一窝马蜂神速地串飞围攻。婆婆眼疾手快,丢掉了手里的柴刀,背着柴急速往山下走。由于步子太急,脚下一滑,不一会儿连柴带人从半山腰滚到山脚。

      当婆婆踉踉跄跄背着柴回到家时,山上的惊吓顿时烟消云散。公公烧锅热水,让婆婆换洗找柴穿的衣服。还叮嘱婆婆不准上山找柴了。庆幸的是肚子里的孩子安好。

      长子两岁时。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村子里的一位捡狗屎的少年,神不知鬼不觉地,早早地来到老院子后面马路边。他放下手里的行头,蹭上那碾大石磨。稳坐一会儿,他身子使劲摇晃。只见,磨盘中间的磨心石顺着一直滚压在公公婆婆的房梁上,喀嚓一声压断了房梁。当时,婆婆已起身进厨房煮早饭。床上的父子俩还在熟睡中。那次,惊中无险,磨心石不偏不斜砸在长子的脚边。

      长子五岁那年。立夏后的一个早晨,婆婆又去厨房煮早饭。一声惊雷后,大雨倾盆。不一会儿工夫,厢房后方墙壁垮塌,房屋后面的崖壁泥土松动,顺势垮下一大堆泥土挡在床边。孩子声声哭啼,夫妻俩吵了起来。隔壁院子里的堂哥堂嫂闻讯赶来,大伙儿瞅瞅孩子安然无恙。接着,劝说夫妻俩,大清早的别吵架。

      长子六岁那年。公公婆婆在院子对面的一块菜地里盖起了几间土墙瓦房。从此以后,一家三口有了自己的新家。公公婆婆种植管理地里的庄稼,每年过年能出栏一头肥猪。还适当喂养些鸡鸭。小日子日渐平稳。

      长子十岁那年。家中添了次子。由于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次子出生时胖乎乎的,寨子里的人都称他小胖墩。直到孩子小学毕业,体质一直都很好。

      1998年家中盖起了一栋一楼一底的小楼房。房屋后面一片翠竹,竹林里鸟鸣声不断,房屋右面山坡绿树成荫,整座农家小院清秀雅致。

      2000年正月里。夫家奶奶与世长辞。老人家安祥地离开人世。当念祭文时,一大家子人哭成了一片。公公六岁丧父,当时小姑四岁。当年家境极其贫寒,一家人在村里乞讨大米,用乞讨回来的大米掺杂玉米一起煮,才将爷爷的丧事办完。后来,是在大食堂煮饭的大姑,长姐如母般搀扶弟弟妹妹长大。

      2006年,兄弟经过数年寒窗苦读。以理科580分的成绩考入了江西南昌科技大学。由于从小勤学苦练,一步一个脚印走稳了求学之路。那一刻,公公婆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说只是一所一本院校。但勤劳朴实的农家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终于将孩子送出本县,去更广阔的地方开阔眼界,是一桩喜庆之事。大伯的大儿子从云南寄回2000元钱,作为奖励也作为鼓励,鼓励兄弟好好完成学业。我和爱人也给兄弟2000元作为鼓励。

      公公婆婆总是为我和爱人着想。他们不愿意影响我们的小家。在二老看来只要我们的小家过得平稳就好。平时通电话,两位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

      兄弟上大学那几年。婆婆在家种地养猪,每年能出栏两头大肥猪。留一头猪自家吃,卖一头猪供兄弟上学用。公公则是给上头湾一位做木材生意的小包工头当砍树工,一砍就是几年。每天清晨出门,夜幕降临才回家。几年时间里,几位砍树工人跟着小包工头走遍了几个镇。他们日日行走在山坡上,除了下雨躲一躲,其余时间埋头苦干。他们用斧头砍倒了棵棵大树,然后,艰难地慢慢扶着树杆走下山坡,把树扛到马路上,最后装进货车。完了选择合适的时日,在砍树的地方重新栽种树苗。

      那几年,公公在自家院坝种上一盆水仙花,粉红色的花儿给农家小院增添了一缕生机。公公还从外面带回一棵雪松,种植在房屋左侧平地上。那棵雪松成了农家小院独具一格的风景线。

      有一年我从云南回老家探望。一进屋,公公喜乐乐地从里屋拿出两件宝贝让我欣赏。一个外壳粉红色的热水瓶和一盏崭新的矿灯。原来,不久前公公与寨子里的一位大叔,去往山西煤矿区当临时铲煤工人。去时,他俩特意去北京瞻仰毛主席纪念堂。没多久他俩就离开了山西。回来时,他俩在火车上买了几袋麻辣胡豆和一瓶白酒。二三十个小时的车程,他俩只吃了一顿饭。农家人从小过惯了俭朴的生活,自然是能省则省。公公不后悔没从山西挣回多少钱。反倒是认为自己亲眼目睹了伟大领袖,不虚此行。公公心态平和乐观豁达,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

      有一回,由于老屋年久失修,下雨时房顶瓦缝漏雨。公公搭上楼梯,独自一人在房顶上翻盖瓦片。不曾料到,翻盖了一半以上的瓦片后,房梁断开,公公跌倒在院坝上,头顶受了伤。公公说什么也不肯去县城医院。大伯大娘陪他去村卫生院缝了八针。爱人千里迢迢回老家看望父亲。我执意让爱人悄悄放1000元钱在家里。爱人出门时公公特意给我捎来40个皮蛋。

      2021年儿子考入了云南省一所师范大学。全家人更是喜出望外。公公婆婆从几十年的积蓄里拿出一万元奖励长孙。儿子接过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可是老人的积蓄。任重而道远,以后一定不辜负爷爷奶奶的期望。

      平日里公公婆婆与乡邻乡亲和睦相处。 这些年寨子里每蓬红白喜事,公公婆婆总会去主动上门帮忙。一楼那台老式衣柜里存放着一堆毛巾和一些香烟。那是公公婆婆从主人家那里带回来的小礼物。

      这几年婆婆去城里带小孙子。公公一个人留在乡下老家生活。适当种些庄稼,饲养一群鸡,在房屋右前方自家田里喂养草鱼。公公常说自己还动得了,尽量不麻烦后人。等到有朝一日实在干不了活儿了,才去儿孙那里。这些年,公公婆婆每年都会托人给我们捎土鸡蛋来。少则几十枚,多则一百枚。土鸡蛋营养丰富,搭配各种食材食用,吃着健康,还能增强体质。那一枚枚精致的土鸡蛋,承载着浓浓的亲情。

      如今两位老人已走过金婚。看着公公弯腰驼背的模样,儿孙们心里有一丝心寒。两位老人历经大半个世纪,携手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再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勤劳,慢慢地兴家立业。如今,三世同堂一家人小日子过得平稳。回首七十几载风雨人生,有迷茫,有艰辛、有酸楚,也有生活的甜美。

      岁月更迭,四季轮回。而今,老房子堂屋正面墙壁上还依旧贴着那张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伟人的巨幅画像。公公一生敬仰伟人,伟人们心怀大略,他们对国家对人民功勋卓越。公公常常教导儿孙勤劳勇敢,为自己的幸福人生铺垫基石。鼓励孙子辈多读书读好书,将来用知识改变命运。

      站在院坝上抬头仰望,后山一片郁郁葱葱。傍晚,一轮红日落在西山。老屋上空升起了一轮新月。

    【审核人:雨祺】

        标题:公公婆婆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ieren/24060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