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我作为一名临近退休的单位职工,回顾这段学习葫芦丝的日子,满心皆是感慨与感恩。起初,为了给退休生活增添色彩,更为了锻炼手指、提升肺活量,抵御老年痴呆的潜在风险,我怀揣着对健康晚年的期待,经亲戚介绍,踏入了县老年大学的葫芦丝班,幸运地结识了汪庭云老师。
汪老师今年74岁了,岁月好像对她格外温柔,并未留下太多痕迹。她身形中等匀称,着装简约大方,一头利落短发,圆圆的脸庞两边,镶嵌着一对深深的酒窝,每当她微笑时,酒窝轻现,那笑容就像春日暖阳,洋溢着无尽的温暖,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亲近。她走起路来,时而带着年轻人的朝气小跑几步,浑身散发着健康与干练的气息,这种活力总能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她微信头像昵称“最美女神”,这并非夸张的赞誉,而是她由内而外散发魅力的真实写照。
汪老师不仅有着亲和的外表,专业素养更是令人钦佩。曾是我县葫芦丝协会会长,她在中国葫芦丝大赛中斩获数枚奖牌,金银闪耀,这份荣耀的背后,是她深厚艺术造诣的有力见证。即便身兼数职,日常事务繁多,可在教学这件事上,她始终一丝不苟。老年大学每周仅有半天课程,对我们学员来说,这是宝贵的知识汲取时刻;而对汪老师而言,这半天是她倾尽全力、精心授课的时间。不仅如此,她一心为学员着想,主动在文化馆和工人文化宫申请了两个双休日的半天时间,免费组织大家练习曲目,只为让像我这样平时上班,只能周末学习的学员,能有充足的练习机会。
课堂上的汪老师,堪称耐心与专注的典范。教唱谱子时,她的嗓音清脆悦耳,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都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直至每一位学员都能准确跟上节奏。讲解吹奏技巧时,她更是细致入微,一旦发现学员面露困惑,便立刻走到身旁,手把手地纠正指法。她掌心传递的温度,不仅仅是吹奏技巧,更是对学员满满的关怀。为了丰富我们的学习体验,她还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巧妙地将葫芦丝演奏与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让每一次练习都宛如一场精彩的小型文艺汇演。
课下的汪老师,同样心系学员的成长。她利用手机录制教唱曲谱和吹奏指法视频,深夜的灯光下,常能看到她专注录制的身影。她如此用心,只为第二天能及时将学习资料发到群里,让未能来上课的同学也能跟上学习进度。她深知学习不应局限于教室,于是时常组织户外研学活动。在山水之间,我们吹响葫芦丝,悠扬的乐声与鸟鸣、清风相互呼应;空旷的场地中,跳绳、踢毽子、唱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每次出行,汪老师总会带上她的爱人,她爱人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摄影师,用镜头捕捉我们的欢乐瞬间,之后再精心制作成视频,成为我们珍贵的回忆。老年大学的每一场葫芦丝演出,台前是我们精彩的演奏,台后总有汪老师夫妇忙碌的身影,他们努力定格那些闪耀时刻,让艺术的光辉永远留存。
在汪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葫芦丝于我而言,早已超越了乐器本身的范畴。它是开启健康生活之门的钥匙,更是连接师生情谊与欢乐时光的纽带。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可我心中没有丝毫的不安,只因有这片充满魅力的葫芦丝天地,有汪老师如明灯般的指引。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爱与感恩,继续在葫芦丝的悠扬旋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晚年。也衷心祝愿汪老师的教育之路鲜花满途,持续照亮更多人的晚年生活,永远做大家心中的“最美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