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干活讲究“带架”的父亲

  • 作者:陆士连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07 07:43:48
  • 阅读0
  •   看似卑微却内心强大,看似瘦弱却精通各种活计。我的父亲就是这种人。他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干活要“带架”的往事,却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我七八岁时,就已经在放学后帮助家里干家务活了,挑水、割草、拾柴、推小独轮车运庄稼等。为此经常受到母亲的表扬,但父亲总说我干活“不带架”。听了父亲的话,我虽然有点不服气,但也在琢磨怎么样才能做到“带架”,于是在挑担子时故意把腿抬得老高,把手甩得远远的;推小独轮车时挺胸抬头拉满架势。父亲看了以后说你这样不是更累吗?挑担子不用拉这么大的架,挺直腰杆,保持平衡,稳步往前走就是了,推小车身体稍微前倾,让小车带着你往前走就很省力。没有架势不行,有了架势也不行,到底怎么做才叫“带架”呢?

      从我记事起,父亲身体就一直不好,面黄肌瘦,经常冒虚汗,重体力活干不了,一到夜间就咳个不停。母亲说父亲年轻时是出了名的能干活、会干活,给地主家当长工,外出割喂牲口的青草,不一会就扛回满满一大筐,人家用手扯草都扯不动,不由得称赞:看人家兰山的这位大哥干活就是实在,满满当当的一筐草扯都扯不动。东家30多亩地,他一个人种得出奇的好。也正是因为他干活肯下力,能吃苦,结果积劳成疾,得了“痨病”。

      听我堂叔说,我父亲虽然不识字,但脑子好使,农村的活计一看就会。年纪轻轻时就成为庄稼地里的好把式。耕地、播种、锄草、割麦、扬场,样样在行,农村需要的一些技艺比如垒墙、砌灶等无所不能。他能徒手在田地里撒种子,做到均匀有度,恰到好处。割麦子速度极快,总是领先他人,号称“领趟人”。在四里八乡,父亲会干活那可是小有名气,经常有人上门找他当长工、做短工。

      而我没看见父亲干过什么活,对他为什么干活特别讲究“带架”不是很明白?

      有一天,父亲指着我们堂屋门上的门链挂儿问我,你看这个门链挂儿结实不结实,这是我年轻时徒手制作的,当时没有用钳子,用了手劲再加上巧劲,这就叫干活“带架”。可不是,那个门链是用粗的铜条精心缠绕而成,又好看,又结实,即使用老虎钳也很难将它一下子剪断,在上面加上一把锁,这个家就有了安全感。看着门链挂儿,我对父亲不由得心生敬意。

      父亲很想教我们怎样“带架”地干好种庄稼的活计,但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到田地里去亲自示范,于是他就尽可能在家里教给我们一些关于“带架”的知识。比如教我们勤俭持家,会过日子,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教我们怎么样防止丢三落四,让我们记住一句话:“有钱难买回头看”,就是你无论下地干活收工,还是在任何场合,准备离开时要回头看一下有没有忘记你带的东西,这样形成习惯,就不容易把所带的铁锹、铲子或提包、手帕之类的物品丢下了;教我们兄弟们学会了编织一种拴瓶子的万能扣,用这种万能扣把装油、酱、醋的各种瓶子拴住了瓶口,挂在墙上既不会脱落,又节省家里的空间。他还教我如何磨菜刀。告诉我,先把菜刀放平了磨,然后再微微掀起磨刀刃,这样磨出的刀,就很耐用,如果上来只磨刀刃,就用不长久,很快又钝了。

      父亲对听过的故事过耳不忘。他经常把从前听来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冬日的夜晚,我们兄弟四个在睡前听父亲讲故事,成了一大享受。只是他经常咳嗽,越到夜晚越严重。每当他一边讲故事一边咳嗽时,我们就在心里默默地期盼着他快点好转。在讲故事的同时,他也讲了干活为什么要“带架”?什么叫带架”?他说“带架”也叫架势,指的是劳作时身手腿脚的选用特别是姿势的正确与否。四肢使用是否得当,姿势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是否省力,是否安全。人的身体各部位各有所长,就灵活程度而言,腿不如胳膊,脚不如手;就力量来说,正好相反,“胳膊扭不过大腿”,腰部和大腿的力量最大。基于这种情况,对既需要力气大又需要持久的活儿,能搬的扛的就不要用手提,因为手提重物费力且走不远。姿势正确与否就更为重要,搬重物腿弯腰不能弯,因为腰弯了容易受伤,那些因为干活扭着胳膊闪了腰的,往往都是因为姿势不对。

      听了父亲的讲解,加上在此后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我终于完全明白了父亲干活为什么要带架。因为,一切劳作,都有最该使用的身体条件、最佳的姿势和着力点,当我们审时度势,找到这些最佳时,就叫“带架”,就能又好又快又安全地完成这些劳作,达到事半功倍。

      再由此联想开来,干任何事情都有“带架”,也可以说是方法诀窍的问题,找到了方法诀窍,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会干什么成什么,不管你处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都会成为行家里手,乃至成功人士。

      父亲的病,其实就是气管炎或肺结核之类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的,只因为家里没钱看病买药,就只能在家养着、熬着,或找些土方验方治疗,没什么效果。

      就在我13岁的那年,父亲的病一天天地加重,不能吃饭了,常常昏迷不醒,母亲托叔叔找了个村医帮助看病,村医看着瘦得皮包骨头的父亲说:他这个样子,打针没有“针架”,吃药没有“药架”,只能准备后事吧,村医居然也讲到了“架”。其实他是认为我们家没钱给父亲治病。

      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如同一盞耗尽油的灯,父亲无声无息地走了,享年只有58岁。

      敬爱的父亲,愿你在天堂安好,依然“带架”“带劲”。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干活讲究“带架”的父亲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ieren/23997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