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

  • 作者:夜雨纷飞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15 11:40:08
  • 阅读0
  •   破京灭明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决定东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李自成的军队在沙涡口打造了三千艘船只,顺利渡过黄河,相继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次日又拿下怀庆(今河南焦作),并杀死了卢江王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李自成的军队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率领五千士兵出城迎战,结果全部战死。初八日,李自成以守将张雄为内应,用大炮轰破城门,太原守将蔡懋德自缢身亡。李自成的军队在太原休整了八天。十六日,攻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当地官民纷纷投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借城池顽强抵抗,双方激战十余日。由于周遇吉兵少食尽,不得不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周遇吉全力坚守,最后火药耗尽,他开门与敌军奋力拼杀,直至战死,全身被箭矢射得如同刺猬一般。他的夫人刘氏率领二十多名妇女登上屋顶射箭,最终全部被烧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攻克宁武关,前后双方战死将士达七万余人,伤亡极其惨重。《罪惟录》记载“后来李自成的军队攻陷京师,很多士兵身上都有创伤,他们大多是参加过宁武关之战的。”李自成一怒之下,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的降表也送到了李自成手中。随后,李自成的军队又接连攻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大军抵达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全城百姓一片欢腾,纷纷结彩焚香迎接”。此时,崇祯皇帝急忙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京护卫京城,同时号召在京的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与此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也出城投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的部队经过昌平,抵达沙河。十七日,大军推进至高碑店、西直门,并用大炮轰城,午后开始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关于此事存在争议,可参见曹化淳条目)。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进行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记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闯军兵强马壮,希望朝廷割让西北一带土地,封其为国王,并犒赏军饷百万,闯军则退守河南······闯军接受册封后,愿意为朝廷遏制各地贼寇,还能用精锐部队协助朝廷剿灭辽东的清军。只是不接受朝廷诏令,也不入京朝觐。”然而,双方谈判最终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接刘宗敏所部军队。中午时分,李自成在太监王德化的引导下,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城,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祯皇帝带着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却发现大臣们都已逃散。最后,崇祯皇帝前往景山自缢身亡,这一事件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以礼安葬崇祯皇帝,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之后将其移入佛寺。二十七日,崇祯皇帝被葬于田贵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刚进入北京时,兵力不足两万。李自成严令:“胆敢伤人或者抢掠百姓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因此,京城秩序起初还算良好,店铺照常营业,“有两名士兵抢掠绸缎铺,当即在棋盘街被剐杀。民间百姓大喜,生活安定如初”。但从二十七日开始,农民军的行为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拷打明朝官员,四处抄家,并规定助饷的数额为“内阁大学士十万两,部院京堂锦衣七万两或五万两、三万两,道科吏部五万两、三万两,翰林三万两、二万两、一万两,部属以下官员则各以千两计算”。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这些夹棍的木头都带有棱角,用钉子相连,用来夹人,无人不骨碎。”城中的恐怖气氛逐渐加重,人心惶惶,“凡是拷打百官,大致家中资产有万金的,要被逼出二三万两,数额稍有不足,就会再次严刑拷打,夹打炮烙,手段极其残忍,不死不休”,“牵出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官员,以及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在《枣林杂俎》中称,因此死亡的人数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的士卒肆意抢掠,臣将骄奢放纵,“每天都有人被杀,大多是兵丁抢掠百姓财物所致”。大顺军在占领区都设置官员治理事务,首要任务便是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军索要饷银,还动用炮烙之刑”;在汾阳,“搜刮富户,用夹棍逼迫助饷” ;在绛州,“士大夫们被施以夹棍等酷刑,很多人惨遭拷打致死”;在宣化,“权将军发文征召绅士、官员和大户人家,用夹棍等刑具,手段极其残忍,强行索要金钱”。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一则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们都想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李自成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的是刘亮与李侔。

      据说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多年不用,有三千七百万锭,每锭五百两,上面镌有永乐字样”(《明季北略》卷二十)。当时的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中借谈迁之口说道:“就算减去零头,这些钱财也足够替代两年的加派赋税,然而如今每日考核催征,四处搜刮,天下动荡不安,而这些钱财却一直锁在库中,难道先帝没有看到这些积蓄吗?实在是令人感慨万千。”但这一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我觉得如果真有如此多的金银,需要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头才能装载,即便循环运输,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由此可知这种说法不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内地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左右。明朝灭亡前,虽有大量西班牙银元与其他外籍银元流入,但总量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战败覆亡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在一片石展开战役。激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难以支撑。在此危急关头,吴三桂无奈投降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随后,清军与吴军联手,成功击溃李自成的军队,大顺军主将刘宗敏受伤,李自成只得急忙下令撤退。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至京城时,手下仅余三万余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愤怒之下,他杀了吴三桂家大小34口。然而局势紧迫,次日他便逃往西安,从山西、河南两路撤离。撤离前,他火烧紫禁城和北京部分建筑。七月,李自成渡黄河后败归西安,不久又弃西安,经蓝田、商州,向武关方向逃窜。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以及大顺军节节败退的局势,许多原本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纷纷再次倒戈,投向南明或清朝。如此情形之下,李自成疑心日益加重,最终竟妄杀李岩等人,致使内部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军攻陷太原,紧接着分兵南下晋东南。大顺军长治守将刘忠难以抵挡,被迫率部转入河南。至此,山西全省基本落入清军之手,仅剩西南一角还在大顺军控制范围内,李自成在山西的防线基本瓦解。十月下旬,清军兵分两路攻打陕西。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尚可喜等军队,从大同向榆林进军,而后从陕北南下西安;另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部,从河南怀庆攻击潼关。李自成得知消息后,匆忙率军增援潼关。十二月,清军向潼关发起攻击,大顺军列阵迎战,刘宗敏首战便不利。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统兵出战,却遭遇挫折。李自成亲自率领马步兵抵抗,依然被清军击败。初五、初六两日夜间,大顺军接连袭击清营,但均以失败告终。初九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运至,进逼潼关口。大顺军挖掘重重壕沟,建立坚固壁垒,试图堵截清军。十一日,清军先用红衣大炮轰击,随后大举进攻,相继攻入大顺军阵地。大顺军依旧顽强奋战,以300骑兵反击,还分兵迂回到清军阵后攻击,然而都未能成功。与此同时,北路清军由阿济格率领,从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攻榆林。

      经过十三天的激烈战斗,潼关最终失守。李自成见清军两路夹攻,深知陕西陷落已成定局,无奈之下,只得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退入襄阳,并声称“欲取南京,水陆并进”。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准备尚未充分,清军便分水陆两路突然来袭。李自成仓促之下,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大败大顺军,切断其东去之路。李自成见东下无望,便掉头向西南进军,打算穿过江西转入湖南。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山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20余名轻骑登山探路,不幸被当地民兵武装程九伯杀害,尸首下落不明。李自成战死后,农民军悲怒交加,立刻在九宫山区展开扫荡,对当地民众进行报复性打击。《明史》中也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大顺军余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锦推举李自成三弟李自敬为首领。李自成的故事,至此落下了悲剧的帷幕,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唏嘘的过往。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gushi/zlgs/24071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