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陶渊明是最好的人生导师之四:书写者陶渊明

  • 作者:彭福东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07 07:57:58
  • 阅读0
  •   沈从文在散文《桃源与沅州》中说过,“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也正因为读了这篇《桃花源记》,全中国的读书人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

      应该说,陶渊明的诗文是他人生最主要的价值标志,在陶渊明的诸多名号中,文学家(诗人)也是千百年来公认度最高、又最为亮眼的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大咖,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对陶渊明都极为推崇,甚至不少人还专程去往柴桑,寻觅陶渊明的踪迹。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王国维更是把陶渊明与屈原、杜甫、苏轼并列为四大诗国巨人。

      但受当时社会条件、个人环境以及传播途径的限制,陶渊明在世时,乃至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其诗文的阅读范围,也只局限于少数亲朋之间,可以说是文(诗)名晚成。陶渊明的好友颜延之,是当时与谢灵运齐名的著名诗人,似乎也未赞其文,只强调他的做人格调。直至南朝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时,才把陶渊明的人格和艺术统一起来论评,“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首次对陶渊明其人、其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到了唐代,陶渊明作为诗人的经典地位则已完全确立,到了宋代,不仅陶渊明诗文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他在诗文中所呈现的思想高度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陶渊明的文学地位,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与最后确立的过程。换言之,陶渊明生前大概并不知道自己会被视为文学家。我们今天读他的诗文,悟他的思想,也感觉不出他把成名成家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成为文学家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已。陶渊明只是在记录生活的日常和内心的感受,并与友人分享,把他的诗文视为“创作”,是一种近乎功利主义的视角,是对陶渊明诗文的一种误读,与其真实的内心世界可能相去甚远。

      陶渊明29岁以前的诗文,基本没有保存下来,留存下来的大部分诗文作于辞官归隐以后。20多年间,陶渊明的生活单纯,他的脚步好像也囿于田园阡陌,耕作、读书、饮酒、郊游、与好友来往,以及对仕途、对人生的反思,这是陶渊明的简朴自然的实际生活,几乎都是可感可见之物,无一不是就近就便之材,于是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他的记录内容与诗文主题。

      因此,我更愿意把陶渊明还原为书写者,一名虽然身在民间,同时又曾经出仕的文人,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不仅读过很多书、熟知各种文学形式,而且还是一个喜欢记录生活的人。只不过他不同于一般的书写者,他才情过人,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陶渊明的方式,类似于今天的博主,并非奔着成为作家的目标而写,只是凭着个人的喜好,将生活日常和内心感受记录下来。陶渊明的写作,没有赢取功利的目的,也不出于炫耀个人文才,他的倾诉对象只是自己、只是内心。对于远离政治、文化和权力中心的陶渊明而言,文学实在不失为寄托精神、自娱自乐及与朋友分享的良好方式。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就让我们翻开《陶渊明全集》,从中选取几个生活场景,来一次时光穿越,看一看陶渊明在诗文里记录了什么事情,想一想他有哪些可乐可叹之事吧。

      拿自己开涮。饱读诗书,但又一事无成;虽有大济苍生之志,但又仕途无望,且不堪束缚,更不愿同流合污,于是只好辞官归去。陶渊明在诗文中调侃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士”。“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吐槽儿子。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陶渊明自然也不例外。何况,自己的愿望还寄望于儿子来达成呢!然而,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陶渊明虽有五个儿子,似乎都难遂父愿,于是他只有苦笑:“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翁、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

      感叹生活艰难。世人常常误解,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过的是一种安逸、诗意的生活,其实我们提供仔细阅读陶渊明的诗文,就会发现他的生活其实是沉重的,劳作是常态,也时常需要面对贫穷与饥饿,但陶渊明始终自强不息,这才是他人生的真正底色。“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鸡鸣”。“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三旬九遇食,十年着一冠”。“倾壶觉余粒,窥灶不见烟”。

      从不讳言酒是自己最爱。读陶渊明诗文,会发现,他写了很多与酒相关的诗句,可见陶渊明喜欢喝酒是千真万确的。“试酌百情远,重殇忽忘天”,酒能够让他暂时忘掉对建功立业的期待、对现实窘迫生活的无奈、对无法回避生老病死的苦恼,然而,但酒气过后,他依然得面对残酷的现实。“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言情述志。陶渊明饱读儒家经典,同时还受到祖辈的深刻影响,青年时期也立下了建功立业、造福苍生的高远志向,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出于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对逍遥自在的无限向往,终于挂冠而去,过上了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淡泊功名富贵。虽然陶渊明无法完全摆脱“三立”(立德立言立功)观念的诱惑,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可能通过出仕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更何况自己也与相互倾轧的官场风气格格不入,所以陶渊明便用“有道则至,无道则隐”的思想安慰自己,以历代贤者的事迹激励自己,终于求得了内心的平衡,坚定了回归的选择。“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吁嗟身后名,于我如浮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高操非所攀,聊得固穷节”。“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想明白了死亡这件事。陶渊明一生从未停止过对于生死的探讨,他在比较了儒家、道家、佛家的生死思想之后,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写出了《形影神三首并序》,系统地提出了形神俱灭、顺其自然的生死观,他甚至还别出心裁,为自己写下了《挽歌》和《自祭文》,表达了直面生死的达观态度。“人生若寄,憔悴有时”。“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人生实难,死如之何”。“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享受耕读之乐。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虽然经历了很多苦困,但也在许多诗文中表达了自己效仿前贤,远离污浊世俗,归耕田园读书的喜悦之情。“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横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晨兴理荒秽,草盛豆苗稀”。“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即使不如意,仍然心有桃花源。《桃花源记》这篇千古美文,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借用小说的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美不胜收,和平宁静,邻里和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丰衣足食的美丽世界,这是陶渊明对政治理想、大同社会的文学想象。由此可见,陶渊明虽然身处战争频繁的时代,修齐治平壮志未酬,耕读生活缺衣少食,甚至乎贫病交加,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好愿景的向往和追求,这正是陶渊明最令人感动与最为人敬佩的地方。

      陶渊明作为书写者,虽然只给后人留下了不足200篇的诗文,但所记载的均是真切平凡的生活,情真景真意真事真,真正做到了“无俗不真,无真不俗”,充满着人世间的烟火气味,不少人都从他的诗文中读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陶渊明的文风平澹,质朴自然,毫无斧凿之痕迹,又极富思想内涵,正如黄山谷所言,“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千百年来,无数文学家、诗人慕陶、学陶、仿陶,然而,即使坚持执着如白居易、才智过人如苏东坡等,也无法做到像陶渊明一样真淳、自然、丰富,让人感觉“终隔一层”。这是任何带有功利“创作”都无法达到的纯净境界,这也是陶渊明作为书写者的最伟大之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陶渊明是最好的人生导师之四:书写者陶渊明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zheli/aiqingzheli/23999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梦想海梦想海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4
      • 获得积分:64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