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想起了少年闫土

  • 作者:林涧小溪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3-12 12:06:32
  • 阅读0
  •   记得读初中时,我很喜欢鲁迅先生写的《故乡》一文,描写他和家乡儿时的朋友闫土一起玩,一起去西瓜地里刺猹的情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

      鲁迅先生笔下的海边乡村少年闫土,十一、二岁,有着紫色的圆圆的脸庞,既单纯可爱,又聪敏机灵,和城里来的富家少爷鲁迅结下了真挚和深厚的友谊。鲁迅回城后,还让闫土来他家帮助看管祭器,两人经常彻夜长谈,闫土告诉鲁迅如何在雪地里捕鸟,清晨在海边捡五色的贝壳,以及如何趁着月光在瓜田里刺猹……闫土走时,鲁迅依依不舍,急得大哭,而闫土也是“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在鲁迅的心目中,少年闫土曾是他崇拜的对象,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懂得也很多,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他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与闫土分手后,两人近20年未见过面。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绍兴搬家,再次见到了闫土,而刚过而立之年、被生活的艰辛和重压折磨的闫土却失去了少年时代的活泼与光彩,满脸皱纹,面容憔悴,反应迟钝,呐呐地对鲁迅讲“农村做人总是难”。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散文真实细腻,充满情感,善于对世事作辛辣的讽刺。他把少年时期的闫土和即将进入中年的闫土做了鲜明的对比,少年时期的闫土是多么无忧无虑、天真可爱呀!而一旦长大成人、就必须为全家人的生存和生活负累不堪。生活的艰难和重压,使闫土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整日心事重重,焦虑低沉,未老先衰。

      一个人最值得留恋的是童年和少年时代,尚未黯知世事,无忧无虑,欢乐的日子相对较多。而一旦跨入中年这道人生的坎儿,上有老下有小,便身不由己,既得操心,又得拼身体、拼命。正所谓人到中年,负重如山,不容你有丝毫懈怠和躺平。

      而现在,童年和少年也几乎没有“幸福”可言了,甚至从0岁起,就开始了人生的艰难历程。有时候,孩子们甚至比大人更辛苦,更不容易。家有“虎妈”和“虎爸”者,从胎教、学前班、小学,一直到初、高中、考大学一路严教施压,有无数的课外班、辅导班、特长班等在无情地掠夺着孩子们少的可怜的自由时间,早起晚睡,压力巨大,不少孩子自我封闭,整日郁郁寡欢,从心理到健康都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从这点上讲,现在有些地方的孩子还不如那时候的闫土,起码少年闫土还曾有过短暂几年的欢乐。

      因此,为了孩子们的快乐和健康成长,需要加大力度改进现在的教育和考试方式,精简课程,降负减压,给孩子们更多一点儿课外和自由的时间,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爱好和兴趣特长,为他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审核人:雨祺】

        标题:想起了少年闫土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zheli/aiqingzheli/23803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慧慧慧慧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41
      • 获得积分:776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