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小说吧短篇小说
文章内容页

备考(短篇小说)

  • 作者:微力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3-12 09:54:06
  • 阅读0
  •   上 集

      中国有句老话:天时地利人和。这句话用在母亲身上最为合适,准确地说用在母亲报考就读萍乡师范最为贴切。

      先说天时。 自从外公被打靶之后,外婆全家都抬不起头来。整天提心吊胆夹着尾巴做人,走路都像老鼠一样顺着墙根溜。看人也不敢正眼,一遇见对方眼神就半路拐弯。说话低眉顺眼轻言细语,像是蚊子发出嗡嗡几声。

      房子店铺山林水田全都分了,丫鬟佣人长工短工也都走了。稍微像样值钱的东西,也都顺手牵羊不知去向。母女俩望着这空空如也四面漏风的破烂屋子,禁不住抱头痛哭。就是哭也不敢哭出声来,生怕被农会的革命分子听见报告上去又惹事端。

      母亲那年芳龄二八,按理说也是豆蔻年华风姿绰约。可惜时运不济恰逢改朝换代,再也不敢摆小姐架子。凡事都要亲历亲为偶尔出门办事,也是低头快步不敢看人不敢说话更不敢笑。十几岁的小姑娘,就像是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

      总哭也不是个办法,人活着还得考虑生计学点养家糊口的手艺活啊!母亲那时年少好奇,什么都感兴趣:我看唱戏不错,吹拉弹唱风花雪月。公子落难小姐相救⋯⋯⋯一会又说:放牛牧羊也不错哦,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都是一些花里胡哨不着边际的事。

      最后还是外婆拿主意:我看还是去师范读书吧。不管谁坐天下,孩子总得要读书吧?学校总得需要老师吧?外婆一锤定音,事情就这么定了。这就是天时,任何人都拗不过。如果不是改朝换代天地翻覆,堂堂富家小姐哪里用得着找饭碗谋生计?读什么破师范当什么孩子王?

      再说地利。按外婆想法,本想要母亲去读省城女子学校。自己就是从那里毕业的,一打听大大吃了一惊:新政府已经把该校取缔改为养猪场。原因也很惊悚:基督教会学校是反动敌对势力所办,主要是培养女特务女间谍云云。

      离铜鼓最近的,是长沙第一师范和南昌师范。长沙毕竟是外省,人生地不熟而且民风强悍暂不考虑。南昌师范按理说应该也是不错,不过那是个伤心之地想想就堵得慌。对了,听说前些年新成立了萍乡师范,倒是可以重点考虑。

      说起这个问题,也是挺有意思。中国的行政地区划分,历来朝三暮四朝令夕改。解放之初,铜鼓渝水萍乡都统归宜春专署管辖。五十年代末搞大跃进,把萍乡渝水划出去各自单列为市。

      两地官员平地官升三级,欢呼雀跃山呼万岁。萍乡几十年来倒是水波不兴,各级官员太师椅坐得稳稳当当。可笑的是渝水,山重水复一波三折。六十年代初闹饥荒,重新恢复县制回归宜春。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渝水再次划出宜春恢复市制。

      现如今萍乡宜春渝水三个地方各自独立为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就像太平洋和大西洋里的两个漂流瓶,根本就没机会碰到一起。这个就是地利,你不服还真不行。 试想,如果母亲当初去了省城女子学校长沙第一师范或南昌师范读书,父亲哪有机会遇见母亲?

      萍乡地处赣西与湖南醴陵接壤,历史上有“吴楚咽喉、赣湘通衢”之称。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四季分明。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热情,颇多山地盛产煤炭是中国有名的煤城。震惊中外的安源大罢工,就在此地发生。

      萍乡环境秀美山水极佳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最著名的就是一山一洞。武功山总面积为二百六十平方千米,白鹤峰金顶海拔高达近二千米。历史上曾与庐山、衡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道是“衡首庐尾武功中”。景观主要以“云、石、峰、瀑”等风景闻名,十万亩高山草甸有如绿海闻名天下。 胜佛禅林影响深远惠泽东亚,佛光普照碑石林立温泉遍布。

      孽龙洞位于福田清溪风景区,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洞”。相传古代鄱阳湖有条孽龙兴风作浪残害百姓,许真君施展法术将其镇于杨岐一山洞故此得名。洞长约五公里,蜿蜒曲折水随洞转洞因水活。最大洞厅高达三十米可容千人,尤其是“洞天飞瀑”似银河泻落倾注潭中,为国内溶洞之罕见。

      萍乡师范创建于1941年,坐落在北郊黄花巷。东邻风景秀丽的鹅湖公园,西南面是鳞次栉比的住宅区,北面是绵延起伏的苍翠山丘。师范学校嘛当然主是培养师资队伍,正规学制一般是三年。但在特殊时期它又负有特殊使命,这个不难理解。

      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可谓百端待举,当务之急是培养一大批基层政府管理人员。那些工农干部斗大的字不识几箩,基层工作比较繁忙琐碎不允许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学校按政府指示因地制宜,办起了文化速成班。短的二三个月长则一年半载,结业颁发证书文凭。

      学校除了常规招生和培训工农干部之外,也面向社会招生快速培养师资力量。一则为了加强全区中小学基础教育,二则为了适应下面扫盲工作需要。新学校名气不是那么大,门槛自然也就没那么高。

      至于人和,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且听我慢慢道来。外婆找来萍乡师范招生简章,逐字逐句仔细研究。常规招生倒是不错,只是费时三年感觉太长。天知道三年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古灵精怪的事情呢?培训工农干部,这一条似乎不合要求。只有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师资一年速成班,最符合自家的情况。

      母亲那时初中毕业呆在家里,便依外婆所言选定目标认真复习准备应考。对于考试外婆很有经验,她对母亲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考则已考则必中。师范学校嘛,不外乎是些国学数学,还有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既要讲基础更要有专长,要让招生老师眼睛一亮过目不忘。

      中 集

      外婆不愧是才女,既是校长又是主任还是最好的辅导老师。每天把课程安排得满满的,严格按基督教会学校那一套来。早上唐诗宋词上午国学数学,下午音乐舞蹈晚上书法绘画。除了吃饭睡觉,母女俩基本上是鞭打陀螺连轴转。

      外婆讲课那都是杠杠干货,没有半点水分:国学主要是作文和朗诵。作文不外乎是审题扣题人物景物,此外就是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最关键的是多读多写多改,才会有感觉。你必须每天坚持写日记,三言两语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周写一次作文,写完再改改完再写,反复多次必有长进。

      外婆每次出的题目也比较新颖,总是让母亲有话可说。以前外公经常派人骑马送来各式物品,母亲趁其不备把马偷出去兜风。风驰电掣长发飘飘,别提有多心跳刺激!外婆出的题目就叫《第一次骑马》,并循循善诱:那马是什么颜色?你怎样把马偷牵出去?骑在马上什么感觉?一路上所见景色如何?写毕外婆逐字逐句面批面改,有时还进行扩写或缩写训练。

      外婆对朗诵也很有体会,她说:朗诵最容易打动观众和读者,也最能体现国学水平和艺术表现力。这方面外婆下的功夫最多,发音吐字语速节奏表情动作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像是篦头发一样,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帮母亲在日后赢得了很多机遇和声誉。

      关于数学,外婆如是说:我认为主要是靠平时基础,临时抱佛脚效果不大。我看还不如好好练练算盘精益求精更上一个台阶,说不定日后会用得上。而且打算盘也很实用容易出效果,你不妨多下点功夫。外婆这样说,正合母亲心意。

      平时外婆怕她贪玩耽误学业,总是把算盘东藏西藏。不过母亲人小鬼大古灵精怪,不管外婆藏在哪都能找得到。按外婆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居然有模有样进步很快。母亲以前只是偷偷摸摸玩一下而已,如今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心中别提多高兴了。

      这个算盘是我爷爷留给我的,跟了我几十年。现在我正式转交给你,你要答应我妥善保管。外婆表情严肃满脸虔诚,接着又说:你要完好无损传给下一代,并发扬光大。她一边说着话,一边递过算盘。母亲被这种情绪感染了,庄严地点了点头。双手在衣襟上擦了擦,赶紧接过算盘。

      算盘规规矩矩方方正正,木质黑里透红红里带黑。算盘珠子一个个油光水滑,摸上去手感挺好。四个角镶有银丝图案的紫铜薄片,因为年代久远早已磨得铮光发亮。正面两格间隔处,有一行用贝壳镶嵌的小字道是:人算不如天算。背面同一位置,也有一行小字道是:天时地利人和。隐隐约约之间,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外婆的三大绝招,从小就让母亲神魂颠倒羡慕不已。一是玉手纤纤轻缓优雅略一抖落,算盘上下两格楚河汉界自然分开。就像是两队捉对厮杀的顽劣孩童,老师轻轻一声吆喝便各自收队回营。

      二是左手算盘右手笔,云飞水转配合默契丝丝入扣炉火纯青。两个结果同时出来,合榫对缝丝毫不差。三是闭上眼睛或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照样噼里啪啦运算如飞只是不能同时用笔而已。

      尤其是后面两项,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没见过,甚至连听也没听过呢。是啊是啊,这在半个世纪之前那个没有计算器的年代,简直就是独门武功祖传秘技。如果上台打擂比赛的话,真可以说是碾压群芳打遍天下无敌手。

      还有那富有韵律的声音悦耳动听,丝毫不亚于那些乐器演奏歌曲吟唱。再看外婆那手形手势手法手感,优雅灵巧令人赞叹。尤其是那些珠算口诀,什么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更是神奇无比魅力无穷。

      母亲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算盘,闲来无事便以此为乐。把它当作一个玩具天天在那瞎摆弄,左右开弓花样翻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句不夸张的话,丝毫不比若干年后所谓的键盘侠逊色。

      外婆有时也感到纳闷,自己并没正儿八经教过她,这女俚从哪里学来的呢?也许这就是遗传基因的魅力?或许她有这方面的天赋吧?外婆绝对没有想到,日后算盘竟成了母亲的独门绝技看家本领。

      外婆接着说了一些自己的体会经验,算是面授机宜衣钵相传。其实也不外乎是些,心手合一熟练生巧之类的话。外婆最后总结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自己慢慢琢磨体会反复练习,才能不断提高进步。

      外婆斜倚床头报出一串串数字,让母亲快速运算。加减乘除出入进退变幻莫测,最后核对结果两人乐此不疲。不过,母亲并不认为算盘有多么重要,也从未感觉到算盘有多难学。只是觉得好玩,而且百玩不厌。

      母亲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此生竟与算盘结下了不解之缘。更让她想不到的是,这小小算盘日后居然还是月老红娘。看书干活累了玩一会调剂调剂,早上起床后晚上临睡前也要再玩会。只要一有空就亲密接触一下,大概有点像现如今人们玩手机着道入迷一般。

      第一项很快突破,两手握住算盘轻轻一抖落,上下两格哗的一声自然分开。第二项也大有长进,左手算盘右手笔总的来说还算配合默契。只是速度和准确率方面,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有待提高。至于第三项盲打,暂时还不敢问津假以时日吧。

      音乐舞蹈是外婆的强项,外婆自然当作重点来抓。一首歌一首歌练唱,一个音一个音纠正。音阶音准音质音色,反复视唱不敢马虎。只是不敢放开喉咙大声唱,生怕惊扰了革命分子。那时比较流行的是《茉莉花》,就以这首歌为主打歌曲。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

      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

      不过,这首歌稍稍有点小资调,恐怕会引起某些人的非议。为了保险起见,再练一首时髦歌曲《志愿军军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两首歌一阴一阳一文一武,可谓刚柔并济。前一首传统中国味婉转悠扬典雅优美,后一首现代革命味慷慨激昂气势恢弘。而且音调都不是太高容易出效果,母亲反复练唱滚瓜烂熟。再加上表情动作声情并茂,那感觉真是没得说。

      舞蹈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不是外婆不行也不是母亲不行,是场地条件不行。就一个屁样大的地方,两个人同时转身都有困难。只要一伸胳膊一踢脚就碰到南墙,地下凹凸不平稍不留意就扭到脚。不过,这也难不住外婆。既然动作练不了那就练练韵律节奏,甩头晃腰手脚协调效果其实也挺好。

      本来还可以学点乐器。外婆娘家是乡绅人家,琵琶二胡都是现成的。外婆原先还有一个脚风琴,在乡下地方可是个稀罕物。可惜的是,抄家时全部拿走了一件都没留下。外婆一声叹息只好作罢:那你就练习吹口琴吧。

      母亲暗自庆幸:还好,抄家时口琴藏在身上,总算还留下这件宝贝。其实,留下的物品还很多。那些泥腿子们只对金银财宝家具用品感兴趣,书籍图册文具算具则丝毫不放在眼里。这些图书除了卷烟点火擦屁股,狗屁用处也没有!

      说到书法绘画,外婆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古人云:琴棋书画文人雅士,我认为作为老师非学不可。尤其是女孩子,学点书法可以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关键问题是选帖………外婆话还没说完,母亲就抢过话头说:我知道我知道,颜筋柳骨九成宫,对吧?

      外婆解答道:你说的也没错。不过我认为颜体过于厚重,柳体则太清癯。欧体嘛,法度规矩森严。母亲不解地问道:那学什么帖为好呢?外婆说:依我看,女孩子最适宜的帖就是端庄典雅的小楷。如果再有兴趣学点汉隶曹全碑,蚕头燕尾古典雅致。

      外婆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当然,学点行书也是不错。既流畅大方优雅好看,又速度快捷实用得很。我看就学赵孟頫的,秀美耐看而且容易上手。女孩子家千万别学那些草书野性十足神神道道难以辨认,也别学那些魏碑生硬呆板不苟言笑阴气森森。

      至于绘画,外婆意见是稍微接触了解一下即可,毕竟不是以此为专业。真正的画家,应该从小抓起严格训练。画素描画人体必不可少,游历天下遍观山水搜尽奇峰打草稿。要反复临摹经典《芥子园画谱》,用心揣摩古人的优秀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了然在心胸有成竹。

      说到胸有成竹,外婆又讲了一遍这个成语故事。最后总结道:你不仅眼中有竹子,而且心中要有竹子。只有这样,你笔下的竹子才会生动起来,摇曳生姿栩栩如生。历史上画竹子最好的要算郑板桥,配上怪石八分书浓淡相宜大小错落简直妙不可言。

      外婆接着说道:作为业余爱好者和一般老师,没必要花如此之大气力。况且时间条件也不允许,此外未必会列入考试科目。你可以先学点工笔,掌握基本造型顺便还可以磨磨你的急性子。再学点写意,潇洒自如得其神韵。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工笔最好是画点花鸟虫鱼,写意就选梅兰竹菊四君子,既出效果又有情趣也不是很难。她沉吟片刻又说:花鸟虫鱼我看就选麻雀燕子蝴蝶蜜蜂,都是传统题材。然后再把四君子与这些蜂蝶鸟雀相配,变化无穷永不过时。

      外婆进一步解说:梅兰竹菊选用写意笔法,大概有个意思就可以了。花鸟鱼虫则用工笔细描,力求精致传神。再配上小楷落款矜上印章,肯定很出效果。若干年之后,母亲惊奇发现,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老人走的居然就是这个套路。

      外婆还借这段黄金时光,传授给母亲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生活常识。以前总觉得女儿太小没必要说这些,加上平时只顾悲伤难过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如今要出去闯荡江湖,再不说就晚了。恰恰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让母亲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首先讲的是万物有灵众生平等。一切生命都是上帝所造,共存一个空间理应同享平等。心存善念慈悲为怀敬畏自然善待一切,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来而不往非礼也。仔细分析外婆的话很有意思,里面基督教佛教儒教思想相互穿插。这个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外婆笃信耶稣外公深信佛陀。

      其次是谨言慎行少说多听。松云你来说说上帝造人,为什么是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母亲被问住了,张口结舌半日说不出话来。憋了半饷只好无可奈何说:不知道。外婆正色说道:就是告诉我们,要少说多听。切记切记,祸从口出少说为佳,凡事自当三思而行。

      再次是江湖险恶人心不测。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又有古话云,为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也许有看官朋友会说,这些都是增广贤文里的老生常谈。不过,接下来的话就让人有些心魄震憾。

      这个属于敏感话题平常不便涉及,外婆今天逮到机会借题发挥恶补一番:男欢女爱自古亦然。女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有底线。男人的甜言蜜语山盟海誓,统统都是靠不住的。外婆最后总结道:以前你是大家闺秀或许可以无拘无束,现在是虎落平阳凤栖草丛千万不可任性。

      下 集

      第二年春天,母亲正式报名参加萍乡师范一年制小学教师速成班考试。拿到报名表格后,外婆接下来的两件事情做得非常漂亮。尤其是在那个年代,不由人心生敬佩。要知道,即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忽视这个问题。

      第一件是头脸梳洗收拾干净,专程赶往铜鼓城里。找最好的照相馆最好的摄影师,拍了一张标准照。乌黑的头发滑溜的辫子,大大的眼睛似乎会说话。月白色学生装,把皮肤衬托得更加洁白水嫩。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那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第二件是认真填写报名表格。一般人都是草草浏览一下,提起笔来稀里糊涂就开始填写。结果往往不是填错了涂涂改改,就是字写的太大填不下。外婆指导母亲事先设计好,前后练习三次。最后一次成功填写,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唯一感到尴尬的是,填写家庭成分那一栏。地主,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好名声。母亲不觉一阵脸红心跳,犹犹豫豫不敢下笔。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敢不填或谎填?那时有个说法叫隐瞒家庭成分,罪名实在不小。

      外婆见状说道:你如实填吧,这个不是你的错。报纸上不是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吗?再说你考师范当老师,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英才。为人师表无尚荣光,凭自己本事吃饭何患之有?

      翌年春天,学校来信通知母亲去县城参加考试。考试地点就在自己刚刚毕业的铜鼓初中,心中自然就踏实了许多。前来参加考试的人并不多,也就是八九人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没有学校招生老师和教育局辅助人员多。

      考试科目正如外婆所说,有文化考试和面试。上午第一场是语文,考题是一篇作文题为《记忆中的美食》。这个题目简直太有趣了,也太可爱了!而且外婆之前也出过类似的题目,如《家乡小吃》还有《摸田螺》。

      母亲胸有成竹不假思索挥笔疾书:我记忆中的美食是什么呢?砧板肉。那日偶尔从厨房经过,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双脚就像是被粘住了一般,再也迈不开。难怪古人会说: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循香望去,原来砧板上有一小堆刚从锅里捞出来的五花肉。厨师正切到一半被人叫走,五花肉还冒着油光热气呢!我蹑手蹑脚溜进厨房,拈起一小块丟进嘴里巴唧巴唧吃将起来:哎呀呀,太美味了!简直是世界上最最好吃的东西,没有之一!

      我又拈起一块更大的,两手捧着肉一边大嚼一边赶紧开溜:再不走万一被厨师发现告知母亲大人,非骂我小馋猫不可!说不定还要打手心呢!吃完我才发现,这肉既没有姜葱蒜辣,甚至连盐也没有!我突然想起读过的小说《西游记》,心中不免暗暗发笑:当年猪八戒偷吃人参果,恐怕就是这种感觉吧?

      上午第二场是数学考试,不外乎是些列方程计算题之类。解放之初读过书的人不多,初中毕业便算是高学历了。这次又扎扎实实准备了小半年,而且大部分题目都是课本上搬来连标点符号都一样。这些自然难不倒母亲,在此不必细述。

      唯一感到有点遗憾的是,原以为数学卷面考试之外会另外附加打算盘。母亲很想借这个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独门武功。唉,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那个祖传算盘今天算是白带了,这个也没有办法。

      老师们中午加班把试卷改了,成绩即时公布出来。母亲的作文获得第一名,数学是第三名。接下来是面试,除了长相气质衣着打扮常规问话以外,还有两个项目。一个是指定项目一一朗诵。还有一个是自选项目,大概有点像现如今的才艺展示。

      母亲那次朗诵的是戴望舒的诗《雨巷》,这个自然也是外婆亲自选定的。母亲不用原稿尽情表达,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是诗中那个哀伤又彷徨的姑娘。一口标准的官话,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上眉目传情的表演,彻底征服了几位面试老师。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接下来是自选项目,母亲有点小紧张:到底选什么好呢?唱歌还是跳舞?书法还是绘画?正犹豫间突然想起身上还有一个锦囊,那是外婆临行时交给她的:面试若有疑问,可以打开锦囊。

      母亲赶紧找个背人地方,急匆匆打开锦囊。里面折叠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只有六个字:面试冷门书法。母亲恍然大悟,大大方方选了书法项目。这让所有的面试老师都大吃一惊:铜鼓考区居然藏龙卧虎。

      折纸裁纸叠格,调墨润笔挥毫,落款盖印展示。母亲动作连贯一气呵成,自然大方熟练老成,优雅舒展赏心悦目。内容也是奇好:雨巷幽深,与方才的朗诵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味道更是不俗:汉隶曹全碑。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秀丽古典大方优雅。

      考试成绩不错面试效果尤佳,人长得不错字也写得不赖。招生老师一看,头点得如同鸡啄米:人才呀人才!大笔一挥:同意录取。又在旁边注明:拟作班干部。其实人才不人才有时很难讲,有句话说得好: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母亲顺利录取在萍乡师范小学教师一年速成班,还阴差阳错当上了班干部。最初是学习委员,不久班委改选母亲得票最多。按理说可以当班长只因家庭出身地主,班主任为了慎重起见只好让她当了副班长。

    【审核人:雨祺】
        上一篇:我要工作

        标题:备考(短篇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xiaoshuo/youmo/23801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慧慧慧慧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41
      • 获得积分:776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