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进山,到风景优美的挂龙尖去观光,真的很欣喜。
中巴车在逶迤蜿蜒的山路中蛇行。真的很佩服师傅娴熟的驾驶技术!也许是跟着老师们一道,心情激动的缘故吧,居然没有晕车!老天眷顾,不晴不雨,不冷不热。早晨八点半,到了约定地点——挂龙尖风景区。龙尖斛创始人徐经理已早早地等在那儿,他既是向导又是解说员。望着那绵延的群山和翻滚的云海,我们被秀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禁不住连声赞叹!徐总适时地介绍着。“龙尖斛”三个字不时地闯入耳膜,而我的注意力早就被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他指着不远的空地(一个小型停车场)说,现在是上午,如果下午四五点的话,那停车场上就会升起许多帐篷,那是一些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为了迎接明天的日出在此露营。是啊,登山看日出,我知道那真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呢!说话间,我们拾阶而上。条状的石阶旁及石缝间,长满了许多野生植物。时值春夏之交,道旁芳草青青灌木葱葱。出生在药材世家的徐总告诉我们,这是核桃,这是断血流,这是鱼腥草……一边指认,还一边介绍着药性。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忙不迭地踏着台阶前行。虽然六安亲戚叫我们“山里人”,但不是生活在农村,有些药材听过见过,不认识的还是居多。刚下过雨,路上凌乱着一些枯草和落叶。走了一段路,我发现台阶上星星点点地洒落着一些黑色的小颗粒,也不知是什么树或灌木落下的小果果,也许是药材呢!我好奇地捡起一颗,很光滑的样子,正想问这是什么,“啊呀,这是山羊屎,你捡它干嘛”!身边的人连忙提醒,“快扔掉!赶快用路旁的青草擦擦手”。呵呵,今天进山,真的长见识了!
不知不觉,一行人已来到挂龙尖的制高点。恰在此时,下起了小雨,山顶的寺庙——白云庵,接纳了我们。据介绍,白云庵初建于唐代,据说是公主李翠莲(李世民妹妹)看破亲情看破红尘,修建了白云庵。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庙里的陈设,古色古香,古朴庄严。特别是呈现在眼前的天井小院,让我立马想起了我曾经工作过的用祠堂改建的学校。如柱的雨水从四方小瓦屋檐下,形成水帘汇聚到天井当中。我呆呆地望着这四水归一的情景,逝去的人和事浮现脑海……
事过境迁,往事如烟。此情此景,现实生活中已不可多见!大约一个小时,临近中午,雨停了。大家嘻嘻哈哈奔出庙门,眼前的山石、树木,经过雨水的洗刷,更加苍峻与青翠!随行的摄影家捕捉着翻滚的云海,人们用手机定格精彩的瞬间。真的是美啊!是啊,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近处的山谷云雾缭绕,“白云庵”实在是名副其实!
也许是天意吧,大家边走边看,行走在雨的间歇中。午饭后,我们来到野生石斛种植基地。“石斛花开石头上”,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我们的眼前,大大小小的石头上真的开满了石斛花:有的簇拥抱团,有的星星散落。瀑布旁,悬崖边,只要有石头,上面就有石斛花。我就很奇怪,岩石上没有土壤,却种满青翠的石斛幼苗。原来真正的野生石斛,不是生长在土里,而是长在石头上。它的根就像爬山虎的脚一样,紧贴石面,扎根岩石。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石斛花真的开在石头上!
据介绍:石斛生长时期有三个阶段,育苗在温室,初长在大棚,生长成熟在高山石崖之上。紧接着,我们参观了石斛培育基地,又去看了成品制作中心。那里的工人们,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分工合作,训练有素。据说都是陪读的宝妈。
“霍山石斛,石中芝兰,仙草之首,气度非凡。”霍山石斛七大功效,十八道工序十二道非遗古法炮制。实体企业,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惠及他人,致富不忘乡邻。霍山需要更多的像徐仁发这样的企业家。
愉快的一天结束了。有人说:“我种石斛,那是臆想石头开花,但我相信,只要按科学办,就一定能让石头开花。”也有人说:“你们今天是‘雨中行’”。而我说,感恩天时,占了地利,我们行走在雨的间歇中!
今天,既参观了霍山县龙尖斛石斛基地,又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见证了石斛花开石头上的奇迹。这真是:九曲十八弯,石斛藏深山,云雾缭绕间,又见白云庵。行走在雨巷,游览挂龙尖,进山长见识,收获很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