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刚站在黄鹤楼楼顶,像是有什么心事。
黄小刚出生在武汉。据说他出生时,他妈妈的病房外正好能看见黄鹤楼。碰巧爸爸也姓黄,爷爷有感而发,希望他像黄鹤楼一样千年不倒,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做一个刚强、正直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黄小刚。
小刚大了一点儿后,去了外地读书,很少能跟留在武汉的爷爷见面。他一般春节才回老家,跟爷爷过年。每次他回老家,爷爷都会带他去黄鹤楼,在楼顶给小刚讲故事。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2020年来了,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2020年春节,原本已经准备回老家的小刚一家,停下了脚步。新冠疫情在这时爆发了,老家武汉是高风险地区,显然今年回不去了。
小刚焦急地等待着,希望疫情早点儿结束。可往往上天会不尽人意。每天早上,小刚都会看妈妈手机上的实时统计表。一万、两万、三万……确诊人数一下从零变成了五万多。现在,小刚是不指望能回老家了,他只希望爷爷能平平安安就好。
一天小刚在家上网课,听见妈妈与爷爷在通电话,还隐约听见“确诊”“情况不稳定”这样的话。小刚沉着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他惶恐不安地奔向妈妈,妈妈脸色很难看,小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里。妈妈告诉了小刚一个不幸的消息:爷爷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小刚一天比一天担心,一天比一天害怕,生怕爷爷有什么三长两短。他几乎每天都要跟爷爷视频通话,向爷爷询问病情。
今天,小刚照样向爷爷发起视频通话,可是一直没有接通……小刚感到不安起来,他扭头看了一眼妈妈通红的眼睛和抽泣中的鼻子,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他跑回房间,锁上房门,大哭了一场。
疫情渐渐在国内消失了,小刚终于回到了老家。一天清晨,他偷偷地起了床,蹑手蹑脚地出了家门,朝着黄鹤楼的方向奔驰而去。没多久,小刚到了黄鹤楼。他停好自行车,沉重地迈着脚步,一步一步上了黄鹤楼。
到了楼顶,小刚取下背包,拿出相册,一页一页地翻着,每当他翻到一张有爷爷的照片时,就会把它所在的页数折一个角,不知不觉,相册翻到了最后一页。小刚把相册放在一边,他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
冥冥中,小刚似乎看见了爷爷在一团迷雾前,朝小刚一笑,招了招手,然后转身走进了迷雾……小刚想抓住爷爷,他猛地一挥手,却只抓到了空气。
小刚整个人都晕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然后猛地清醒过来。他朝着爷爷刚刚出现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不知不觉,两行泪水,落上脸颊。
后 记
2024年,在苏州迎来大雪节气。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心中也总有一些温暖的力量,伴我们走过隆冬,走向春天。
这是儿子小学五年级时的一篇旧作。彼时,没有想到平时喜欢嘻嘻哈哈的熊孩子,把细腻敏感的另一面,藏在深处,开出小花。
儿子的爷爷去世那年,他的姐姐写了一篇文章《雪花和泪花》,深深的怀念,在深情的笔触间,淙淙而流,浅浅地,深深地,一点一点戳着心。
同样是爷爷,这个爷爷是“黄小刚”的爷爷,走进了儿子的心里。(我们老家在湖北黄冈,儿子文中取“黄小刚”一名,也许珍藏了他对老家的怀念。)
那天下午,上班还在忙的时候,儿子给我打来一个电话,问了一个让我感觉无厘头的问题。“妈妈,形容一个人坚强,用一个字,哪个字最合适?”我想了几秒,说:“刚。”
一个小小的征询,到了晚上回家,让我有些意外。
当天下午,儿子写了寒假里的第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是《再别黄鹤楼》。作为一个湖北人,他长到11岁,我根本没有带他去过一次黄鹤楼,何来再别?
我皱着眉头,心里有些失望,以为会是凭空想象的一次敷衍和应付。
读着,读着,竟被他质朴细腻的讲述感动。
或许,这里融合着儿子对爷爷的思念和情感;或许,写到最后,他的眼泪在心里飞;或许,再别黄鹤楼,是他对自己爷爷的恋恋不舍……
第二天,我们去了旺山公墓祭拜爷爷。暖暖的思念,穿过冰凉的墓碑,天上人间,凝望处,自难忘。
过去,且珍藏;现在,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