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成长日记
文章内容页

茅草屋

  • 作者:顽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3-22 10:04:23
  • 阅读0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杜工部老先生的成圣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起首两句,而这诗正好是在城西浣花溪畔的草堂里,或是草堂旁边的小木桌上所作,因此,可以推断,成都的茅草屋最晚在唐朝就有了。诗作里透出那位瘦弱、清寒的工部先生深深的无助和凄凉,但茅屋总还是很带有些诗意的。

      我十几岁读林校的时候,哪里体会得到这其中的诗意。那时,我们班有几个来自南充地区的同学,言语间,总是称他们那里的农舍是小青瓦的二层阁楼,让人陷入无尽的遐想,羡慕不已,又自惭形秽。真的希望家里住的是他们那样的房子。

      打记事的时候起,我们岳家院子的房子就是茅草盖顶,土坯为墙的茅草屋。夏日黄昏,日落西山,各家各户都开始升火做饭的时候,炊烟从房顶上袅袅升起,整个院子的茅草屋和院落周围的竹林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烟雾里。那时来看我们院落,真是人间仙境,那才是诗意盎然呢。我想,如果杜工部老先生看到这样的情景,该会写出一首完全不同的诗篇吧。

      我们的家就在这院落中,有三间正房由东向西一字排开,中间的一间房子是我和妹妹的卧室,也是过厅,两边是父母和两个姐姐的卧房。我的卧房往南接另一间房子,那是我们的堂屋,再往南是灶房。猪圈房和厕所是在正房北面搭的一个“偏偏”(附房)。从空中俯瞰,整个房子就是一个规则的大写的T。母亲常说那房子是她与父亲结婚一年以后修的,这样算起来,到我记事的时候,该有七、八年了吧。

      土坯房,茅草屋,最大的好处是冬暖夏凉。隆冬时节,一踏进家门就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夏天屋外赤日炎炎的时候,一进屋,总能感觉到一股清凉之意。但,夏日一但来了疾风骤雨,家里就热闹了,尤其是在半夜三更的时候。我记得,下大雨的时候,房子老是漏雨。于是,我们要全家动员,也来一次木脚盆、搪瓷脸盆、锅锅儿、碗碗儿的总动员,把它们放在漏点的下面,放在地上、桌上,还有的要放在蚊帐顶上。一时间,叮咚之声乍起,有如请了一个演奏编钟的乐队,木脚盆发出的是浑厚的低声,小瓷碗发出的是清脆的高音。

      不管怎么说,在我们大现六队的岳家院子,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坯茅草房,大哥不说二哥,都差不多。我们生产队的罗家院子也不例外。后来,我年岁长了一点,走的地方多了一点,见到的其它农村概莫能外。只有去城头卖菜,看到了小青瓦木板房。

      对于乡村的人家,盖房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要攒几年的钱,还要带账才能把房子盖起来。

      盖房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准备材料,泥巴,草,竹子,树子。生产队修公房,可以直接用牛拉着碾子在稻田里反复碾压,将碾压坚实的土直接制成土坯砖。但社员私人建房造屋则不能去挖生产队菜地里的土。我们院子后面有一个坡,高两、三米,坡上种的是竹子,竹林中有几个大坑,据说就是盖房子取土挖的。

      茅草屋的墙有几种做法。一种是将湿的散土与稻草节充分混和,铲入一个砖盒子(模子)内,用大木槌反复敲打,做成一块块土砖坯,阴干后便成了砌墙用的砖。另外一种则用几块厚实的大木板,做成一个大号的砖盒子,下面横放几根铁棍支撑,将运来的湿土放入盒里,用大木槌反复锤打,一层层往上移动,直接在四面做成墙。切记,在每两层之间,要顺墙将破碎的新竹片放入墙中,此渭“筋”,正如现在的建筑浇铸时要植入钢筋。一般灶房猪圈房的墙,就用竹片编成竹笆笆,上面糊以混合了谷草节的稀泥做成。

      四面做好墙以后就造房顶。每间房的房顶最起码要五根原木,最粗壮结实的一根架在房脊处做中梁,在房顶的前坡和后坡分别架两根稍小的,固定住,然后将完整的竹子按经纬,用青蔑在房梁上捆扎结实,这就成了房顶的骨架。原木可用田间地头的桉树、香樟或其它什么树,只要伸展,结实就行;竹就从林盘里取,那时每个院子都有林盘,竹材可谓取之不竭。自家莫得可向左邻右舍买。

      盖房顶的草主要有三种,一是谷草,二是麦草,三是茅草。一般的家庭都用麦草,条件差的人家用谷草,只需向生产队买就行。最好的当然是茅草,但我们当地不产,要到龙泉山上去买,都是野生的,只有山坡上才有。

      不管用哪种草,在上房之前都要将草下部的枯叶用草梳子清理干净,以防受潮霉烂。草上房的时候,头胡下,尾朝上,从下往上平铺在房架上。每铺一层要用一个搓衣板大小,类似熨斗一样的木板工具将铺好的草头搪平,再用破好的竹片压住,扎紧。就这样一层层往上铺,一直铺到房脊处。在屋脊的交合处,将草的尾部越过屋脊,在脊的另一边用竹片顺屋脊压住,扎牢。再用草垛子垂直于脊线将竹片压住,称为“压脊”。至此,茅草屋修造大功告成,主人高兴,匠人们高兴,来帮忙的亲戚邻居们也高兴。一时间,鞭炮齐鸣,摆酒吃肉,以示庆祝。

      修房造屋是一个农村家庭天大的事情。那时,我们所在的农村有一帮专门的“盖房匠”,修房要请专门的师傅,亲戚邻居就帮忙打打杂。尤其是上正梁的时候,规矩多,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说要算时辰,要拿墨线,要杀大红公鸡,要放火炮儿……具体咋个弄法,我也搞不清楚了。我只见过四姨家修房,映象已是依稀模糊了,只记得盖房匠的当家师傅会手提着刚杀好的大红公鸡,像走钢丝一样从中梁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将公鸡的血滴在梁上。据说,这样可驱魔避邪,保证房子结实牢固。还要在大门下压硬币,好像是招财进宝的意思吧。

      茅草房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漏雨,是怕火,房子着了火就没有诗意了。我十来岁的时候,大观七队的有家人遭火烧了,着火的现场着实可怕,我目堵了全过程。火苗在房顶上窜得老高,烧过的草灰像“黑雪”一样,从空中飘落而下,还会起风,将一团团正在燃烧的房草抬向空中,我们称为“火老鸦(wa)”。附近的社员听到房子燃起来了都会赶来救火,有的人拿着水桶或脸盆去堰塘头取水,房子周围围一圈人,手里都拿着顶端带枝叶的新鲜竹子,将在空中乱舞的“火老鸦”打落,以免火灾央及邻近的农家。不管怎么救,火是灭不了的,遭灾的人家里只剩下烧黑的四面土墙,还有房主撕心裂肺的号啕,场面非常凄惨。往往,消防车来的时候,房子都烧完了,能做的只能是清理火场。

      我有一个玩伴,与我同岁。夏天院子里的娃娃们一起疯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左边大臂和小臂间连着一块两三指宽的皮,手臂打不伸,手背上也是惨白的。我们不晓得他咋会这样,回家问大人,母亲说,那是我几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家遭火烧了。去救火的人都帮着抢救粮食、家俱,有一个妇女慌乱中将“他”从床上抱起,冲了出来。家里的东西都抢出来了,大家都松了口气,才想起看娃娃。打开包裹一看,里面竞是一个枕头。一个年轻人头顶着用水打湿的铺盖,赶紧冲进火场,将他从火中抱起,冲了出来,才使他逃脱劫难。好在只是伤了一只手臂。生产队大人教育娃儿们不要耍火,几乎是都用这个刻骨的案例。

      包产到户后,社员们的手脚被解开了,大家都起早贪黑地在地头干活,拼命赚钱。不久,我们家的茅草房变成了二层砖瓦楼房。之后,生产队的茅草房一家一家地也变成了砖瓦房,只有我们家从四姨手里买来的两间茅草房,用着灶房和猪圈房保留了下来,成了茅草房的标本,直到修三环路的时候才拆除。再后来,城市迈着大步向东扩展,住在砖瓦房里的农人们被请进了东三环路边的摩天高楼。

      茅草屋退出了我们视线,告别了我们的生活,那些以修草房的匠人们也舍弃了他们的修房技艺。茅草屋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但茅草屋里的生活点滴却一直陪伴着我们。

      2025年3月19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茅草屋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chengchangwenzhang/23873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风中诺言风中诺言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29
      • 获得积分:56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