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成长日记
文章内容页

我的飞鸽“座驾”

  • 作者:心连心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02-19 10:42:17
  • 阅读0
  •   1974年12月我在广德中学高中毕业,到1979年10月将近5年的时间里,有一部“座驾”陪伴我走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它就是天津产的“飞鸽”牌载重自行车。

      1975年后,广德县杨滩公社五合大队农业学大寨已是全县、乃至全芜湖地区的一面红旗,我曾经在《五合记忆》写道“五合虽然是一个生产大队,但是在广德县农业学大寨的历史活动中,其组织架构、集体收入的核算体系、文化教育事业建设、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村办工业等等,都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史料性。”当年,五合大队的10分工分值已经突破1元人民币,一个整劳力月均收入已经相当于国家干部23或24级的工资水平,青年男女婚嫁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已经普及。自行车已经成了五合人的代步工具,一般的家庭至少一辆,在队办的纸厂、综合木材加工厂、灯泡厂、茶厂、制刷厂、商业经理部、合作医疗站、中学等单位的上班族全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骑着骑着,比牌子的意识逐渐兴起,当年,国内自行车最好的品牌是天津产的“飞鸽”、上海产的“凤凰”和“永久”三大品牌,能买到这三个牌子的自行车说明你家外面有人,很有面子。因此,多数家庭,想方设法找关系开后门,购买名牌自行车,广德离上海近,离天津远,所以,“凤凰”和“永久”这两个牌子就是当年五合青年男女追求的目标,尽管无锡产的“长征”牌自行车质量也很好。

      五合是山区,离杨滩公社集镇所在地,最近也有16华里,我所住的吴村小学则有25里之多,虽有山区公路,但是,没有开通公共汽车,大队有一部南京产的“跃进”牌货车,各生产队都有手扶拖拉机,那是为生产服务,为山货运输服务。山里人出门上街,走亲访友,绝大多数骑的是上海产自行车。而我的“座驾”就有些例外了,它是五合大队唯一的一辆天津产“飞鸽”牌载重自行车,它的到来,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1975年初,我就地由非农业小集镇户口转为农业户口以后,也成了“下放学生”,其实我就在吴村长大,住在吴村小学,父母都在学校教书,为了上街买米采购物品的方便,准备买一辆载重自行车,品牌当然是“凤凰”或“永久”,当时杨滩供销社的自行车销售计划已经卖完,到广德城里更无门路可走,好在此时,村上芜湖下放的知青钟华同志,其父母是芜湖市生资公司的职工,便委托他在芜湖购买一辆自行车,品牌当然是上海产的“凤凰”或“永久”,但是,芜湖市生资公司所辖的所有门市部无货,只有天津的“飞鸽”,“飞鸽”也是名牌,就定购了一辆,提货的那天,我是早上从宁国乘火车到芜湖的,在芜湖提货后,搭的是芜湖到广德送货的生资公司便车,到广德下车后已是下午四点多钟,顾不得吃晚饭了,我就骑着这辆崭新的“飞鸽”自行车,兴奋地往五合吴村骑去,近60公里路程,3个多小时到家,回到家才觉得肚子饿了。

      从1975年,到我参加税务工作的1979年10月这几年,“飞鸽”不仅仅是我的代步工具,更是我们家“忠实的黄牛”。

      买米。我非转农以后,家里还有父母和弟弟都是非农业人口,粮站每月供应的大米都是我用自行车在杨滩粮站买了后用自行车驮回的,记得有一次,120斤大米,我硬是一口气蹬回了吴村,还都是上坡,那年我20岁。

      因父亲左腿残疾,5里的路程,还能勉强步行,再长一点就走不动了,1970年代的中后期,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达到高潮,全县所有的大队,有条件的自办了初级中学,没有条件的也办起了初中班级。父亲是五合大队唯一的公办老师,教学活动比较多,经常到大队(大队部距离吴村小学有9里的路程)或学区杨滩集镇参加会议,“飞鸽”成了父亲的专车,我成了专职驾驶员,父亲只要一有活动,我就得向生产队章队长请假停工,到大队中学教书后还得向校长请假与其他老师调课。

      记得有一年,正在城里参加全县中考的弟弟,因暴雨,广德到宁国的公共汽车线路在柏垫青峰岭水库被冲毁了一节,杨滩当年是招手站,全线停运,考试结束,回不了吴村,无奈之下,我又“驾”着“飞鸽”,骑行60公里,到广德城里弟弟所住的旅社,接回弟弟,来回120公里。

      文革后恢复高考的1977年,我与村上的几个发小,都是小学同学,同班同届,一直到初中,初二我转到广德中学。1972年我在广德中学,村上的几名发小就在大队办中学同时考上柏垫高中。高中还未上到两个月,全国上下就开始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停课,学工学农,高中的两年几乎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复习时,我倡议到广德找我的老师为我们补课,大伙一致赞同,于是,我们又骑着各自的自行车上城请老师补习。

      特别是1976年后,我到五合初级中学当了民办教师,大队中学离吴村有近5华里,“飞鸽”更是成了我的“伙伴”,早晚陪伴,如其说我骑着它,倒不如说它驮着我,从不“叫苦叫累”,为了使它更好地为我服务,我也学会了“医治”它的“毛病”,如钢丝盘了、车刹磨损了、内外胎戳破漏气、链条松紧不均匀、车轴出现响声一定是弹子有了问题等等,为此,还置备了修理的工具如扳子、老虎钳、起子等。我参加了税务工作离开了五合后,弟弟接替了我的“驾驶”岗位,“飞鸽”一直服务我父母退休搬到广德城里。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我的飞鸽“座驾”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chengchangwenzhang/14174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心连心心连心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58
      • 获得积分:1125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223.104.51.*
          【心连心】发布的其他文章: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