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仲春,气温如过山车,大起大落。一场桃花雪,让春姑娘刚露出娇美面庞,又赶紧蒙上了面纱。春寒料峭,我们冒着蒙蒙细雨,随大巴车来到有“大别山中小江南”之称的冶溪。
清晨的冶溪河,空气清新。远处的山,近处的水,道路,田野,村庄,都沉浸在如梦如幻的薄雾里。河水清澈,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偶有白鹭掠过水面,几只野鸭嘎嘎叫着,飞速游向远方,留下一串串洁白浪花。惊讶于眼前景象,误以为闯入江南水乡。极力在记忆中搜寻,茫然若迷。唯有岸上一棵棵古树,躯干虬曲,容颜沧桑,见证了历史岁月中冶溪河的点点滴滴。
史载,冶溪河,曾泛滥成灾。山洪所到之处,田地道路家园悉被冲毁。为防洪固堤,老百姓在沿河两岸,栽植大量枫树杨树和柳树,形成了独特的古树长廊。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集民智,凝民心,举民力,多举措治理冶溪河。在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冶溪人民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凯歌。他们发扬大禹治水精神,风餐露宿,前赴后继,用十年时间,修建了全县面积最大的东方红水库。同时修河道,筑河坝,建河堤,确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由于无序采砂等多种因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床下陷,河水干枯,河面变窄,堤坝千疮百孔。冶溪河治理迫在眉睫。
中小流域治理项目,让冶溪河再一次迎来春天。建设者们上下求索,殚精竭虑,对冶溪河干支流做了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现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
沿河是一条新修的防汛道路,沥青路面,平坦笔直,似乎通到天际。漫步其中,有天高地阔之感。河水汤汤,古树巍然,堤坝坚固。护坡上,栽植的草坪整齐划一,绿意盎然。吹面不寒杨柳风,路边的映山红,星星点点,含苞待放。农田里,油菜花,开满沟沟坎坎,像硕大无比的金色地毯,又像一道道黄色闪电。微风吹来,浪涛滚滚。还没到春耕时节,几头黄牛悠闲的或坐或卧,或闭目养神。水草丰美,初生牛犊埋着头,伸着腰,骨骼似在拔节生长。不远处,有座桥,通村庄。隐藏在古树后面的联庆堂,黛瓦粉墙,安静详和。突然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游的东方红水库,碧波荡漾,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万亩良田一库水”,护佑着这片土地,人们得以在此生息繁衍,安居乐业。站在大坝,极目远眺,冶溪河像一条亮晶晶的缎带,曲曲弯弯,点缀着这片土地。山环水绕,一排排村庄,一片片农田,一棵棵古树,阡陌纵横,错落有致。黄的花,绿的草,红的房,白的水,似一幅刚完成的水彩画,透着清新,透着明快,透着水润。冶溪河,如母亲的乳汁哺育着这片土地。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一村一品正在形成,蔬菜,西瓜,茶叶,中药材,闻名遐迩,打瓜子,咸鸭蛋口舌留香。鱼米之乡名不虚传。
换上新装的冶溪河,像美丽娇羞的新嫁娘,迎着春风,沐着春光,向东流淌。哗哗水声似浅吟低唱:风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落日与晚风,朝朝与暮暮。
冶溪河,一泓春水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