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笔墨写风骨,馨香传百年

  • 作者:刘备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4-03 16:08:03
  • 阅读0
  •   清明前日,天刚透亮,萧龙山艺术研究会的几位成员在萧承震老师的带领下,相约在大蜀山文化陵园前。东风里,手中的白菊尚沾着晨露,陵园外的老树下,陆陆续续聚集了十余人,大家从各地赶来,轻声寒暄,言语间皆是“萧龙士先生为人,为艺”的追忆。

      不多时,年过八旬的萧承震老师带着我们向萧龙士先生陵园走去。陵园曲径通幽,转过一方河塘,先生的碑刻雕像赫然入目。松树下,竹林旁,他凝神端坐,目光温润,发丝随风微动,碑刻原像由黄永玉先生所作。像前镌刻着先生手书:“为人之道,正直为要,顺乎人情,合乎物理,学生自居,师长待人”碑前石阶上早已摆满各地学子敬献的花束,花束边方寸纸卡,均流露着对萧龙士先生的追忆,可谓纸短情长。最后朱沈阳老师简单的主持了仪式,众人依次献花,深深的在墓前三鞠躬。随后我们一行祭拜了周边的文化界前辈鲁彦周,鲍加,陶天月,刘子善,韦书林和郭因老夫人等并向他们敬献了鲜花。结束后我们久久不愿离去,我站在萧承震老师身旁,萧承震老师提议我回去可以写写今天的感悟。作为后学,我斗胆试了试,便有了此文。值此机遇,余下整理了一篇萧龙士先生的理论文章,与艺友缅怀。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萧龙士(1889—1990)是一位不可忽视的艺术巨匠。他以百岁高龄跨越晚清、民国与新中国,以笔墨为舟,在时代洪流中镌刻下大写意花鸟的璀璨篇章。

      一、从龙城到江淮:艺术生命的觉醒与扎根

      萧龙士原名品一,字翰云,生于江苏徐州府萧县(今属安徽宿州)。这片被誉为“国画之乡”的土地,自古文风鼎盛,民间书画传统深厚。幼年的萧龙士便浸润于诗书画的熏陶中,少年时即以笔墨闻名乡里。青年时期,他辗转求学于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师从齐白石,吴昌硕,潘天寿等名家,他融汇吴昌硕的雄浑与齐白石的灵动,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江淮大写意画派”,成为该画派的奠基人。

      二、兰荷双绝:大写意精神的极致表达

      萧龙士先生以兰、荷题材闻名画坛,其作品既承袭文人画的清雅风骨,又饱含时代气息。他笔下的兰花,铁线纷披、苍叶舞风,五叶三花间尽显高洁之姿。正如其题画诗所言:“深山一小草,淡泊而妖娆,能增山色美,不似牡丹娇。”他将兰花视为人格的象征,在抗战时期以墨兰抒写民族气节,新中国成立后则以繁花满卷讴歌盛世。

      荷花则是他艺术生涯的另一巅峰。齐白石曾见其《墨荷图》惊叹:“龙士画荷,吾不如也!”他以泼墨写叶、焦墨勾筋,红荷艳而不俗,墨叶浑厚淋漓,既得吴昌硕的苍劲,又具齐白石的朴拙。其代表作《红荷蜻蜓图》以水墨淋漓的荷叶衬托朱砂点染的荷花,蜻蜓轻灵点缀其间,厚重与灵动相映成趣,堪称“形神俱见”的典范。

      三、德艺双馨:家国情怀与教育传承

      萧龙士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笔墨,更在于其人格境界。他一生秉持“作画必先立人,人品不高,落笔无方”的信念,将艺术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抗战时期,他多次义卖画作赈济灾民;抗美援朝期间,他捐出三十余幅作品支援前线,以丹青报国。即便晚年生活简朴,仍坚持资助贫困学子,培育后进。

      作为美术教育家,他执教五十余载,门生逾千。其“十不”理论(如“重而不浊,淡而不薄,简而不略”)至今仍被奉为用笔圭臬。他倡导“字画要有分量”,强调艺术需扎根生活、服务大众,推动大写意绘画从文人雅趣走向民间。这种“以艺化人”的精神,使得江淮大写意画派薪火相传,影响深远。

      四、百岁丹青:生命与艺术的永恒交响

      萧龙士以101岁高龄辞世,其艺术生涯长达九十余年,堪称“人画俱老”的典范。晚年作品如《兰香四射》《香远益清》等,笔墨臻于化境,寥寥数笔即气韵生动,展现了大写意艺术的至高境界。他的一生,恰如其所钟爱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亦如幽兰“无人亦自芳”,在时代变迁中始终坚守艺术本真。

      刘海粟赞其“有古君子之风”,李苦禅称其墨兰“当代无人可比”,这些评价不仅是对其技艺的肯定,更是对其人格的敬仰。在艺术商业化浪潮汹涌的今天,萧龙士淡泊名利、以艺载道的风骨,尤为值得后人追慕。

      最后:清明寄思,笔墨长存

      清明雨落,万物生长。萧龙士先生虽已远去,但其艺术精神如兰之馨香、荷之清气,绵延不息。他的一生证明:真正的艺术,必以人格为底色,以时代为土壤,以人民为归宿。在这个缅怀先人的节日里,让我们以笔墨为桥,传承先生“重德、精艺、爱国、济世”的精神火种,让江淮大写意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华。

      归家展卷,看到萧龙士先生的荷花和兰草。忽觉先生从未离去:他化作了后学画案前的幽幽兰香,凝结在江淮大地每一株挺立的荷茎里。清明细雨,我们这些后辈将一代一代的,继续传承萧龙士先生笔墨艺术,续写江淮大写意的笔墨风骨。

    【审核人:雨祺】

        标题:笔墨写风骨,馨香传百年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ushisanwen/23974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薇薇安娜薇薇安娜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5
      • 获得积分:674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