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遥远的牛拉车

  • 作者:冰泉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3-30 11:07:04
  • 阅读0
  •   “晨曦微霜映田畴,牛影蹒跚步未休”。晨曦初灿,牛儿蹒跚起步,拉着沉重的车辆,行于乡间小道,不畏艰辛,默默前行。这就是曾经活跃在乡村的牛拉车的情景。

      我的家乡地处丘陵地带的渝东北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峦起伏,道路崎岖,人们肩挑背磨的生活艰辛而繁重。但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兴起的牛拉车,为农村生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一九八八年,我所工作的地方非常偏僻,只有一条简易的土路通往乡政府,交通条件十分贫乏,短缺的交通阻碍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少地方逐渐兴起了牛拉车,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注入了活力。

      在乡政府附近有一孙姓大叔,于一九八九年率先做起了牛拉车行当。他身材魁梧、高大挺拨,弯弯的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耀着祥和的光芒。孙大叔用木料做成车架子,买回一对轮胎,将自家耕田的那头棕黄色的黄牛用作拉力。这头牛高大肥硕、威武雄壮、精神抖擞,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呈倒八字的犄角十分锐利,是保护、防御和进攻敌人的致胜武器;修长的面孔上嵌着一对鼓鼓的、黑宝石般的大眼睛,能看到很远的地方;芘芭叶似的耳朵,偶尔扇着凉风;辫子般欣长的棕色尾巴有节奏地左右摇摆,驱赶着烦恼的蚊虫;粗壮有力的四肢,肌肉饱满;宽厚的蹄掌走起路来,“嘀嗒嘀嗒”地敲打着地面的碎石;密稠的毛发如一床绒毯披在身上,细腻、浓密。

      孙大叔为人和善、服务热情、收费合理,请他运货的人络绎不绝。天刚朦朦亮,他赶着这头牛,用尼龙口袋装上干枯草,以作牛儿在运输途中的午餐。他轻车熟路,在二十多里蜿蜒盘旋的山路上行进,到中心集镇为供销社运送盐巴、化肥、农药等物资。约两个小时后到达了区供销社,办好手续,他将一袋袋沉重的货物搬到车上。别看这辆两米长、一米宽的架子车,还能装上五百公斤的货物哩。

      在往回赶的路上,孙大叔驾着车,应付上下坡和凹凸不平的土路。在平路段处迎面驶来一辆拉着木料的架子车,孙大叔老远就看到是邻村刘老五的车。他驾的这头呈黄褐色的牛虽然帅气,但略显老态。昔日高耸的肩峰己耷拉下来,金缎子般闪亮的毛色黯然无光,饱满的肌腱己萎缩得不成模样,额头上那块皎月似的白斑己变得焦黄。别看它老态瘦削,拉起车来倒技艺娴熟,一点不含糊。它从不像马那样撒野,乱蹦乱跳,不必人用鞭子赶,也不必拉着缰绳驾驭它,它自己知道方向,还会挑选没有坑坑洼洼的平坦的路面行走,给刘老五省了不少事。有一次,刘老五去运货时,刚到库房,他突然生病,浑身乏力,坐在车上,昏昏睡去,恍恍惚惚中,仿佛听到车轮“叽咕、叽咕”的声音,这头通人性的牛,硬是把他拉回了家里。每一次车轮滚动,都是牛的艰辛付出,承载着赶车人对生活的执着与坚持。人活着,就像拉车的老牛,每个人背后都有别人体会不到的心酸与无奈。

      孙大叔与刘老五在汇车时停下,简单交流一下业务的事后,各自向相反方向驶去。孙大叔驾着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他弓身的影子在阳光下忽左忽右的晃动,像一曲动人的乐章。汗水在额头上凝结成晶莹的珠子,仿佛破晓前的明珠。上坡时,他俯下身子,两手紧握车把,使劲蹬着脚往前拉,棕扫似的牛尾左右甩动,刷着孙大叔黝黑的脸庞,,嘴巴里还不断“嘘池、嘘池”地摧促着牛儿加油、使劲。牛则喘着粗气,蹬起八字脚,一步步朝前拉动,纤索崩得像一条直线。下坡时,孙大叔两手抬起车把,并挟在掖下,脚用力蹬着地,挺胸抬头,让车后面的木棒在地上磨擦,增大阻力,放缓车速。这时拉车的纤绳妥成弧形,牛儿轻松地加快脚步。它饿了,就吃随车带的枯草,渴了就喝路边的田水,就像那些年人们的生活单调、乏味。

      一九九一年初春,乡政府在修建学校时,需要大量的石料垒基础,孙大叔邀约了邻村的十多辆架子车,从山上的采石厂运石料到校址。只见黄牛、黑牛、水牛、还有花牛,一字排开,装满条石,浩浩荡荡一路前行。车轮缓缓转动,仿佛带走了岁月的痕迹,留下了深深的蹄印和汗水浸润的土地。下坡时,个个都抬起车把,“叽叽咕咕”的刹车声回荡在山谷,成为偏僻乡村少有的一道风景线。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遥远的牛拉车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ushisanwen/23938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