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背着妈妈去上坟

  • 作者:魏冬捷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4-08 16:03:28
  • 阅读0
  •   清明,如同萌发的春芽,在心田悄然生出对亲人温柔的思念。今年清明,做了一件从未做过的事——背着妈妈,去给姥姥姥爷上坟。

      四月初,大自然在皖北平原擘画出绝美的画卷。这里没有南方的层峦叠嶂,北方的麦田一望无际,麦苗随风摇曳出绿色的波浪。阳光窸窸窣窣挤过云层,映出麦苗的色泽从淡绿到墨绿,层次分明。田间小径旁,零星的黄色野花化作是跳跃的音符,为这片绿色增添几分灵动。

      姥姥姥爷的坟,在老家麦地的东南角。四周围上了一片蓬勃的绿海,那绿油油的麦苗,像是铺开的翡翠绒毯,生机盎然中带着岁月的沉静。这次回来,只剩我们一家没有去上坟了。老家很重视家族集体提前上坟,舅舅们通常会提前通知直系亲属在清明节前一二周商定具体日期。如今几个舅舅都退休了,他们家离老宅车程就四十分钟左右,所以他们提前一周就集体上过坟了,就剩我们一家在合肥工作,只能等清明节这天放假才能回去。

      一路辗转,近八旬的爸爸说,家乡的道路河流印记已然融入血脉,他就是活地图不需要导航,指挥着接我们的车子停在乡间小道边,爸爸精神矍铄带着妈妈、我和孩子,徒步走进那承载着思念的地方。

      我搀扶着妈妈缓缓下车,妈妈的目光就久久凝望着姥姥姥爷墓地的方向。眼神里,藏不住的思念和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埋着她心里永远放不下的牵挂。妈妈是老中医,一辈子治病救人,如今却被岁月折了羽翼,渐渐忘却了很多事。近几年妈妈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用了几十年的办公电脑如今找不到开机键,连我的年龄妈妈也始终记得是三十多,其实我快五十了。但一提到回去给姥姥姥爷上坟,她就会颤颤巍巍的走到窗边,眺望远方,眼神像换了个人似的,流露出坚定。“哪怕是爬,我也一定要去,爬也要爬过去。”作为女儿,感同身受,在妈妈心里,姥姥姥爷的分量有多重;更让我惊喜的是,那份思念,妈妈仍然铭记于心。可现实却残酷得让人无奈。年年我们都回去扫墓,但今年她腿脚明显不灵便,走几步就得歇歇,每迈出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肌肉萎缩更让每一步都伴随着疼痛,更不要说从合肥到太和老家,一路奔波。

      坟头在麦田里面,小麦长势喜人,已到小腿肚,郁郁葱葱。但从田间小道穿越麦田一往一返得近400米的距离,行走不易。对妈妈而言,却似隔着千山万水,难上加难。爸爸年事已高,还要带着鲜花水果在前面引路。而坟就近在咫尺,我不忍见妈妈遗憾,于是提出背起她去上坟。这时,我十六岁上高二的儿子站了出来,要自己背。这孩子,是在我父母的悉心照料下长大的。还记得十几年前的三月,乍暖还寒,细雨滴答,不到一岁的他,用小手指着门外嘴里咕咕地想出去,我的妈妈便用薄被裹着他,右手抱着,左手撑伞,带他雨中漫步。如今,孩子也长大了,但小家伙太瘦了,像根细细长长的绿豆芽。见我面露疑惑的眼神,他卷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小肌肉,信誓旦旦地说能背动姥姥。我欣慰于他的懂事,但还是决定自己来背。就像小时候,妈妈背着我,岁月流转,现在也该到我来扛起这份责任了。

      在这片麦田下,长眠着我最爱的姥姥姥爷,小时候的点滴,温馨的回忆,一幕幕在眼前闪回。姥姥给我做过又香又脆的地锅馍,买过五毛钱一碗的甜米酒,好吃不醉;夏天的晚上,她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神话故事;我调皮闯祸时,姥爷那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的棍子,满是疼爱;当我有了孩子,孩子学走路的第一步,也是在姥姥的鼓励下迈出的。姥姥姥爷深爱着我的妈妈,也深爱着我和我的孩子。每走一步,都是我对他们无尽的思念;每走一步,都感觉他们从未走远,就像以前站在路口冲我招手笑一样。我用了用劲,把妈妈往背上颠了颠,好让她老人家在背上趴的更舒服一些。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松软的土壤里,就像脚踩棉花糖一样。双脚陷下去,一只脚再费力拔出来走,当两个人的重量叠加在一起,每走一步,都格外艰难。

      麦浪在风里翻滚,葱绿的麦芒刺得人眼眶发潮。土壤松软,走得我愈发吃力。妈妈心疼我,可还是不忘提醒:“别压着麦子,你姥姥最疼庄稼。”她总记得这些,记得姥姥姥爷是怎么送她上学的,记得深夜堂屋依然亮着的煤油灯和早晨袅袅的炊烟。如今在妈妈的眼前呈现的是更辽阔的风景:村口新修的柏油路蜿蜒如带,麦田尽头,泛着银光的草莓大棚连成片。听着妈妈在耳边一句句的回忆,我又想起小时候,交通不方便,回老家的路需要先坐汽车再转轮渡,下了轮渡再乘车,到了县城再换被老百姓称作“蹦蹦蹦”的小三轮去镇里。乡间小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三轮车行驶在上面,遇大坑颠得都能把人飞起来。大人们坐在里面紧握柱子,眉头紧皱不言语,孩子们却乐得看谁颠的更高,颠簸中笑声撒落一地。下了“蹦蹦蹦”,已被颠的头晕目眩,但离姥姥家还有一段小路要走。皖北的冬天,又冷又下着雪,路上泥泞湿滑,妈妈就一路背着我,肩上还挎着从合肥百货大楼买给姥姥姥爷的日用品。虽然累,又舍不得让我下地走,累了就扶着路边的树歇一歇。如今,我长大了,我能背着妈妈了,而妈妈却老了,走不动路了。想到这里,眼泪一下湿润了眼眶。

      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感觉像是走了好久好久。汗水从额头流到眉毛,又从眉毛流到面颊,最后也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我却丝毫没觉得累。背上的妈妈,生怕我不舒服,两只胳膊不愿意使劲,在背上扭动着想减轻重量,儿子在后面用手托着她,我们三人就这样踯躅前行。腿一软,一不小心和妈妈一起摔倒在麦田里,麦苗又厚又软,就像一张舒适的大床,我们索性躺在上面拍了个照,蓝天、白云、麦浪还有我们,如果时光能倒流,如果妈妈没有满头白发,如果这一刻能化为永恒,那该有多好啊。

      终于,我背着妈妈走到了姥姥姥爷的坟前,大口喘着气把妈妈放下,200米的距离差不多走了半个小时。爸爸先到一步,已经把苹果、橙子、柚子这三样水果整齐的摆放在姥姥姥爷的坟头,代表着平安、诚心、佑子。妈妈单薄的脊背微弓着,左手攥紧我的衣袖借力,右手将爸爸递给她的鲜花护在胸前,仿佛怕沾了田间的潮气,一步一步挪到墓碑前。她蹲下身子,把鲜花整齐的摆在坟前正中间,然后用手擦拭碑文,指腹反复摩挲着凹陷的“慈父韩保如慈母高夫英”几个大字,我瞧见妈妈嘴唇翕动着,深情回忆着当年艰难吃不饱饭的时代,姥爷早期随同乡到东北林场扛过大木头,回来又学手艺当裁缝。为了供孩子们上学读书,姥姥姥爷经常整宿不睡的给别人做衣服换点手工钱,含辛茹苦把六个孩子培养成才,妈妈和舅舅们大学毕业努力奋斗,有的成为医学专家、有的成为大学教授、有的成为法院院长,在各行业都有建树。然而积劳成疾,姥爷三十多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姥姥离开我们也有十多年了,妈妈的声音哽咽道,“我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你姥姥姥爷苦了一辈子拿命换来的。”待要起身时,妈妈忽然踉跄,我和爸爸赶紧上前搀她,却触到她掌心里的湿润,原来是妈妈的眼泪,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小家伙一改往日的调皮,神情肃穆的站立在我们身后。爸爸等我们站好,用低沉的声音说,“俺大俺娘,我们来看你们了。我们现在过得很好,感谢你们在天之灵的庇护,小外孙明年就高考了,他会好好努力的。你们放心吧。”然后扶着妈妈,带着我们三鞠躬,那一刻,爸爸的声音沙哑了,眼睛也泛红了。风,轻轻拂过麦田,把我们对老人的无尽的思念带去远方。

      回去的时候,妈妈心疼我累着,说什么也不愿意让我背了。我笑着跟妈妈打趣:“养女万日,用女一时。平时工作忙还没机会锻炼身体,这下可好了,正好锻炼锻炼。小时候您背我,现在我背您。”不由分说,我蹲下身子,背起妈妈,就像四十多年前妈妈背起我那样。儿子在小路顺手捡了朵蒲公英,轻轻吹散:“这些种子会落在太奶奶的坟上吧?”忍不住,我回眸远望,麦田连片成海。看着四处飘散的蒲公英,我想到: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何止是麦子?从姥姥姥爷那辈人用血汗浇灌的生存,到父亲母亲那辈人用知识守护的小康,到我们这代人用科技耕耘的富裕,再到我儿子这一辈的复兴,每代人都在麦田里写下自己的注脚。我忽然懂得:有些路,注定代代相传,代代要走。岁岁年年,生生不息。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背着妈妈去上坟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anwen/xushisanwen/24011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离别殇离别殇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12
      • 获得积分:247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