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儿子、儿媳到医养中心看老伴,我说:“你们两个先去周围参观参观,让我留下来给妈妈说几句话。”我把草莓、沙糖桔、葡萄分别送给妈妈。不知怎的,我一看到坐在轮椅上既陌生又熟悉的老伴,就热泪盈眶,内心起伏着波浪,总想大哭一场,但是我一直抑制着自己。我给妈妈说:“先吃草莓,草莓很好吃,但是草莓不好保存。沙糖桔也很甜,葡萄更甜,而且耐放。”我这样絮絮叨叨的,发着颤音,说着说着,泪水止不住流淌。我吻着她的脸颊,贴附着她的脖颈。但是妈妈的反应很平淡,我的语言,我的感情,我的动作,她似乎没有产生共鸣。平时我总想着妈妈的漂亮,黑亮的头发,红润的脸蛋,苗条的身材,伸胳膊踢腿都带着舞蹈动作,那美丽的童音到老都没有变。今天我看着老伴,禁不住涕泪横流。半个月前女儿来看妈妈,她刚走出电梯,妈妈在远处,就尖声急切的喊叫,“哎,我在这儿!”这一次她反应的灵敏度没有了。我和妈妈是同班同学,感情是很好的,几十年,一辈子。现在突然分开,我还真的不适应,我真的感到孤独了。今天,我来到她跟前,她没有像先前那样埋怨我:“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来看我呀?”我看妈妈没有了原来的那敏锐的目光,甚至可以说是目光呆滞,表情麻木了,应该说是衰老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了。临到最后,我跟她说:“我们走了,回家了,过几天再来看你。”我原来曾担心她会有激烈的反应,可是我没有看到她的这种反应。衰老衰亡,这应该是自然法则吧。人都要衰老的,可是妈妈的衰老是不是快了一些?一路上,我泪流不止,甚至抽咽起来。儿子开着车,儿媳坐在后面,如果没有他们两个在,我应该放声痛哭一场,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田野里绿色的麦浪,黄澄澄的油菜花,灿烂的阳光,给春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但是今天我都没有心思去欣赏。老伴儿不在跟前,我感到的是孤独。前几年我还在写文章说,我现在没有孤独,也不会孤独,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我身边有老伴的存在呀。自从老伴送进了医养中心,我真的感到孤独了。
以前我每写好一篇文章,第一个读我文章并且赞美我的就是老伴。不管怎么样,只要她看了,点赞了,我就感到一种欣慰。但是现在,她不能看我的文章了,我也不能听到她的点赞了。我的喜怒哀乐,我所有的情绪与见闻,都不能分享给她。
阳台上安装好了雨棚,又增添了一道风景,我想叫她看,让她分享我的快乐。房子装好了格力空调,无声无风,制热、制冷效果非常之好,我很满意,很高兴。说给谁听呢?叫谁看呢?第一个我想到的就是老伴。我们去旅游,我们和儿子、儿媳、女儿一块出游,每到一个景点,我都禁不住说,秀敏你看你看,太精彩了。我想到的第一人还是老伴,可是四顾茫然,我只能自言自语,老伴不能分享我的快乐。旅游中我会见了两个老朋友。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殷勤,他们的激情,他们对老朋友的那颗赤诚之心,让我热泪盈眶。我最想分享的人就是老伴,但是现在一切都做不到了。回到房子,阳光明媚,通透敞亮,暖意洋洋。我想说,秀敏你看,这房子多好,该我们享受的时候了,该我们享福的时候了。但是我不能说给她听,她也听不到,没有呼应,我为此感到遗憾,感到无奈,感到痛苦。茫然四顾,孤身一人,没有共鸣,几十年来我从没有体验到的那种孤独在袭击着我。
过去我把房子整理的井然有序,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把我们的衣物收纳到衣柜里,折叠摆放,像排列整齐的仪仗队。这时,她会由衷的赞叹道,“朱永欣,你真行,你真能干,你这个本领是不是从你奶奶那里学来的呀?”听了她的赞叹,有一种满足感,我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幸福感。为了她,为了这个家,我愿意干好这一切。当人们夸我精神好、身体好时,我会毫不掩饰的说,我坚信勤奋出健康,勤奋出幸福,我一辈子都像蚂蚁一样的勤奋,勤奋着并快乐着。
但是现在我所做的一切,没有人分享,没有人点赞,没有人共鸣。特别是没有老伴的同呼吸共命运,一种落地无声的孤独感,袭击着我。这就叫孤独吗?
人们常说,少来夫妻老年伴。我曾经看到,有很多老年夫妻那一半走了,不久这一半也走了,是因为无助的孤独吗?也有再结交一个伴侣的,其结局都不怎么理想。难道一个人就不能过下去吗?
几次探望,多次泪水流淌,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与朋友交流,与儿孙交流,一次又一次查阅有关资料。“老爹,乐观豁达,积极向上,这是你的特点啊。”儿子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我似乎有了顿悟。
自古以来,我们国人就赞赏结伴同行,即重视现实互助,追求精神共鸣。但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长生不老,是不能实现的。同一个时间老去衰亡,那也是不可能的。面对孤独是在所难免,怎么办呢?
走出阴影,走出家庭,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与人交友,与物交友,与书交友,与才艺兴趣交友。君不见,退休以后,仍然成为歌唱家,书画家,作家,雕刻家,摄影家者等等,不在少数啊。广泛的兴趣爱好,会让你内心强大起来。
只要经历一个主动探索和真诚付出的过程,你就会在价值观、兴趣或者情感体验方面获得共鸣。当你足够真实地展现自己,那些与你灵魂相似的人会更容易识别到你,就像黑暗中彼此靠近的萤火虫。通过写作、视频、艺术等形式公开表达你的真实想法,在你展示脆弱或独特视角时,更容易引发共鸣。我不止一次有过这样的体验。
我曾写了一篇怀念妹妹的文章,外甥女儿看了后说,“读着你的文字,我一下就泪奔了。”我蘸着泪水写成的文章,在这里遇到了知音,得到了共鸣。她看了我的《海南环岛游记》写道:“读着大舅的文章,如饮美酒,暖风微醺,享受了精神大餐。”这不仅是文字美,品位高,更是情感体验的共鸣啊。
小女儿在读了我的文集后,动心的点赞道:“当您勤奋耕耘的所有文字,能够得到更多人认可时,就是您收获快乐、幸福的时刻。这种幸福感能让你刻骨铭心,能让你忘记所有辛苦与付出,让你忘记所有的烦恼和痛苦,奋斗并快乐着,这就是你的真实写照。”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热泪滚涌,所谓知音、知己、之心者是也。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我止不住泪流满面。作者在叙述重大事情的同时,总是挖掘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直戳人心。读着这些文字,我常常心潮起伏,泪流满面,甚至失声痛哭。我与文学作品产生了共鸣。
我有一个朋友,平时省吃俭用,非常节俭。在老伴去世后,他却花了4万多买了一部摄像机。他喜欢摄影,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摄影作品也多次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在这里,他乐此不疲,他找到了他的价值观念。
我们不靠神仙皇帝,只能自己救自己。
我和朋友的实践经历告诉我,走出去,向着太阳走去,你就看不到阴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