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广州兰圃一直是我心往神驰之处。三十多年前偶然来到广州,路过兰圃门口,惊喜于咫尺间隔断凡尘俗世的熙攘喧嚣,独辟这幽香宁静之处,因同行众多、时间仓促而失之交臂。从此,每有闲暇,总有前往兰圃观兰赏兰的冲动。两年前,参加广东四会“父爱如兰”征文获奖后,得知主办方在广州兰圃举行兰展,更让我的心立马飞向广州兰圃去。初春时节,“巳巳如意”,终于逮住一个好时机,实现多年的梦想,专程到广州兰圃春游。“花傾幽圃三千客,香透羊城十里墙”。广州兰圃,岭南唯一一座以栽培和观赏兰花为主题的专类公园,园内几处观赏兰花之地,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品种多达几百种。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兰花小筑”里各色兰花,以蝴蝶兰为主,或挂竹篱边,或悬树藤上,或垂假山旁,或穿插石缝里,或垂檐或绕柱,春光投射下,如彩带飘飘,若璀璨宝石。定期喷雾,烟雾缭绕,让游客如梦似幻,仿若置身于空谷旷野、兰花花海中,兰香清奇,似有若无、忽远忽近,飘然不定,令人心神俱醉。离开“兰花小筑”,发现树荫下,石架上摆放着近百盆芝兰,春风一拂,真是“清风摇翠,凉露滴玉”。
在“蘭缘盛荟”里,我们有幸参观了连城兰花展,这里展示的主要是传统兰花品种,连城寒兰奇花、黄荷梅,姚姬、黛青梅等等,品类繁多,造型各异,美不胜收。最惊喜的莫过于看到了几盆“朱德素”“朱德素”也叫“武平素”,据传说,朱德元帅在战争年代曾在武平险要石径岭打过仗,此地盛产兰草;而朱德元帅爱人武若兰,因掩护元帅突围不幸牺牲,元帅终身钟情于兰花。1960年赠送给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几株兰花,这几株特殊的礼物被送到当时还是小型标本植物园兰圃精心培养。兰为国香,孔子曾称兰为“王者香”,并说:“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圃的“朱德素”更象征着元帅夫妇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的铮铮铁骨情怀!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广州兰圃不仅是一个以兰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更是一个隐藏在广州中心的苏州园林。
一进兰圃公园,就可以看到一个拱门,人称“月亮门”,亦称芭蕉门,穿越月亮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狭长的夹道,两旁种植茂密的棕竹,夹道以棕竹为屏,绿荫为冠,大有曲径探幽之趣。夹道一拐,又是一番景色,竹林环绕的是松皮亭,亭前一湾碧水一座假山。坐在亭上,听“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看浮光跃金,锦鲤悠游,不禁感慨:亭两边的对联“上下亭台烟雨外,参差花竹水云间”不就是此时此刻美景的真正写照吗?
路过“兰生香满路”的路亭,踩着一路兰香,在国香馆后面是一个古朴写意的园林空间——茅舍。看到如此“竹篱雅舍”,不由让人想起《红楼梦》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带着宝玉和一帮清客来到了杏帘在望“稻香村”时,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室内布局明快清雅,旁有“疑是江南,最是岭南”的广告词,想是迎合近年来很火红的古风化妆摄影场所。
离开茅舍,远远望去,绿色葱茏中,一座亭子的倒影在碧水中清晰可见,九曲回廊中,不知越过多少穿着汉服、摆拍各种古风造型的少男少女,我们来到了亭子上,抬头一望,这就是“春光亭”了。坐在亭子上休憩,看花光树影,云卷云舒,观“叶揽清漪,花亲楚岸”,品“一池锦鲤,半壁风华”,感受此处楹联“笔酣秋露色,墨醉古兰香”的精妙绝伦。兜兜转转到了同馨厅,厅里匾额对联墨宝许许多多,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朱德元帅题“兰蕙同馨”的匾额,还有匾额旁董必武老先生书写的一副对联“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感受前辈们高风亮节、谦谦君子的高尚情怀。
芳华园,作为我国代表参加198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园艺展并荣获两枚金奖的样板园,属于园中园。日近黄昏,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地逛了一下,起云入趣,经观景台,到凉亭,眼看太阳快下山,我们得赶着回家,正想起身离开,忽闻锣鼓喧天,抬头一望,对面水池中,是一座金碧辉煌古色古香镌刻着“临碧”的画舫,几位穿着戏服的演员正粉墨登场,真庆幸我们有缘赶上这里的粤剧表演。坐在凉亭上,看着池上画舫表演,戏曲借着水音更好听,真是佩服造园者的智慧,这样听曲与《红楼梦》中贾母隔水赏乐真是同工异曲。
路过借云庄时,眼看着那么多人咔嚓咔嚓地拍照,还有旁边那座古香古色的风调雨顺钟,突然感慨这么多人能“借一朵白云,拍一张合影”,都是因为赶上了今天风调雨顺的大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