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附近的一条条沟、一道道坡岭与山梁,都有我当年踏过的足迹。它们曾经给予我艰难生活中的索取与供求,增添过我昔日的苦涩与快乐。可以说这些沟坡山岭与峁梁既是我曾经的生活炼狱、又是我昔日生活中留下刻记最多的乐园。如今回想起来,仍是印象深刻,难以释怀。
——题记
俗话说:男孩不吃十年的闲饭。因处于农村的生活环境,自少年时候起,我就学着村里大人的样子,节假日星期天到村西边的沟坡峁岭与山梁上拾柴火、给牛割草、挖药材。帮着大人干一些力气活,参与一些生产劳动或者想着能补贴一些家用。因为那个年代大人农活太多,家里生活太困难了。
记得少年时代能给家里做的就是拾些柴火或者给牛割草,那时候还是从农业合作社才分产到户时期,村里每个家庭都有生产队解体时分得的牲口。有的人家分得了马、骡子和驴,而我家分到的是一头健壮的大犍牛。牛的力气大,拉运耕地都很得力,但吃的也多,所以我们这些孩子在家里就要帮大人假期放牛、或者给牛割草。
我在村西边的西坡、月坡、西沟、月沟、盘草坡、石磨岭、矶嘴、张店洼、西梁、后窝里、庄子梁、庄子沟、黑疙瘩洼里、西山沟里等沟坡峁岭上都拾过柴火。甚至还到更远一点的马沟里、镇风寺山上都拾过柴禾、挖过药材。拾柴、割草这样的农活一般出去不远,我主要是在盘草坡里。这里有绿色的森林,可以拾干枯了的洋槐树树枝,还可以上到大槐树上砍下一些枝枝杈杈。这些斜长的树枝砍下来后,叶子可以给牛当草吃,树枝可以当柴禾。我和小伙伴们,有的给牛弄草,有的给家里拾柴禾,各取所需。但砍伐树枝还得长点眼色,要随时注意林场的护林员在不在。不能让他们发现了,如果让他们发现到来了,是不允许砍树的枝条的。
在山坡里拾柴割草往往去得早,干活的时候迟。先是眯缝着眼睛坐在草地上,呼吸着周围新鲜空气,晒着暖暖的太阳。或者在炎热的夏天靠在大树下乘凉,等休息够了才动手干活。所以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拾柴、割草总是回去得晚,这样常遭到家里人的埋怨。
挖药可以不停地在山坡里行走,边走边找。看见了哪里有就停下来,挖出来用绳子捆好,再到别的地方去找去挖。如果原来的手机有微信运动的话,不知一晌要走多少万步呢!背柴、背草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我们却活灵活现、蹦蹦跳跳的行走。虽然汗流满面,汗水湿透了脊背和衣服,却体会到干活劳动、身体疲惫后的那份舒适与快乐,这是只有体力劳动才可以专属于独享的。
从到十岁以后的前十年,我从事的是帮衬家里大人拾柴、割草的活计。自1995年村里土地调整,妻子和女儿分得了土地。我的主要活计就变成了翻地、播种与收获的零碎,从事经营家里的几亩土地。地里先后种过麦子、豆子、油菜,还栽植过苹果树、如今的地里只种玉米和花椒。
寒假往往在干整理田地的农活,暑假总是在摘花椒,几乎成了我多年生活的常态。也只有假期闲暇之余、家里农活不忙的时候,才可以慵懒地上山转转,打些柴禾。但现在相对来说,农户用柴禾的地方少了,做饭村里人用天然气、取暖用电器。加之家家果园里修剪的树枝一年到头都堆积如山、烧不完,就没有人再上山打柴了。
除了夏秋季节,人们能到山坡打打酸枣、采采野果、挖挖药材,几乎再没人常去山坡了。所以,偶尔到昔日的沟坡峁岭山梁里跑一回,看到到处枣刺、荆棘丛生,草把路遮掩的都看不见了,让人无处插脚,甚至无法经过。这是森林生态环境变得更好的标志,一座座山被草木森林所覆盖,让人不禁赞叹祖国的青山绿水常在,深切体会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与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