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我的小舅(散文)

  • 作者:单培文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0-09 21:41:56
  • 阅读0
  • 我有两个舅舅。大舅为人古板,不苟言笑。从情感角度上讲,我更喜欢小舅。

      1990年夏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我家房子的土墙经不住长时间的浸泡,在一个深夜轰然倒塌。幸好天气不冷,父母用塑料布遮挡的同时,想着烧几窑砖,砌砖墙,防水耐用,不再重蹈覆辙。去除农田里表层的黑土,取深层的黄土,请师傅在模具中拉出砖坯。烧窑至关重要,需要大量的柴火,需要上好的师傅掌握火候,避免断裂易碎,导致辛苦白废。只是家里穷,样样支出都要钱,我们五兄妹读书,全都要钱,根本入不敷出,没钱请师傅。自己烧窑,工夫是有,但技术呢,谁敢?这时,小舅主动来到我家,承担烧窑任务。

      父亲有些担心,毕竟小舅也是农民,并不是专业师傅。小舅拍着胸脯笑着讲,放心,他自己家也烧过砖窑,还跟师傅请教了许多问题,算是半个行家,保证没问题。看他说得那么信誓旦旦,贫穷的父亲只能同意。其实,小舅心里也打鼓,但为了解决我家的后顾之忧,只能这么说。

      话说了出来,事总得干好。小舅在我家住下,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土窑不远,在土地庙附近。小舅累了,就靠在土地庙的石头墙上休息,喝一口水润润喉。到了晚上,母亲喊他回家吃饭睡觉。他让母亲把饭送来,睡觉就免了。窑一旦点火,中途不得暂停,若是因为睡过头,忘了添柴,说不定误了大事。父亲说他加就行,肯定没事,小舅摇摇头,加柴有讲究,多加少加,快加慢加都不合适,让父亲负责砍柴就行。父母听了他的话,只能作罢。

      小舅就住在土地庙里。其实,不叫住,因为没有床,只在几块垫在屁股下的石头,到了后半夜,实在累了,就闭眼休息一下。漆黑的深夜,宁静的村庄,两旁聚拢的大山,不知名的鸟兽鸣叫,庙里可怕的泥土塑像,真让人瘆得慌。我常常半夜醒来,尿急却不敢上厕所。小舅不害怕,硬是让前来陪夜的父亲回去睡,说有他一个人就够了,免得白废两个人的工夫,耽误白天干活。

      时不时,小舅到土窑前,扔几根柴火进去,拿个长树杈挑拨两下,让空气进入,火势更旺,砖烧得更彻底,拿火铲铲出火炭,用冷水浇灭,白天再晒一晒,便于冬于烤火。山里温度低,小舅烧窑时已是秋末,露水湿重,每天早晨,他都睁不开眼,既黑又肿。

      幸好,烧窑时间不长,只要十来天时间,几窑砖就烧好。一窑砖出窑,等不及窑温下降多少,就得趁势往外搬,往里移砖坯,避免窑冷却后,费时费柴。这时,窑里往往格外滚烫,父亲不让小舅帮忙。小舅说闲着也是闲着,一起帮着干,干得脸红通通的,双手戴着厚厚的手套,还落了一层皮。我搬过几次,实在吃不消,就退了出来,在外面帮忙。

      砖烧好,小舅没要一分工钱,反而带着我走了十几里山路,到隔壁的乡镇——“浙源”集市上逛一圈。我当然乐于前往,见识浅薄,一直呆在乡间,难得外出,想看一看外面的景色,最好品尝一下美食。

      小舅知道我的心思。他疼爱我,对于我这个外甥,给予太多宠爱。穿过十八弯山路,一路踩在青石板上,累的时候,他带我坐在石板上休息,打来甘甜的山泉水,给我讲故事,还给我采来几个酸酸甜甜的山果。有水的地方,他背着我,宽厚的肩膀壮实有力,给了我极大的安全感。到了集市,十分热闹,沿街的店面一间又一间,足有十几家。小舅找了间小吃店,要了两盘炒粉:金黄的粉条,绿色的青菜,爽滑的肉丝……满足我吃的欲望。我拿起筷子,手也不洗,不到几分钟,三下五除二就干完一碗炒粉。吃噎住,哽在喉咙里,“咕咕”灌下一杯凉白开,继续吃。小舅看看我的空盘,又把他碗里的炒粉给了我三分之一。我这才吃饱,满意地打了个饱嗝,露着幸福的笑容,感觉不虚此行。

      吃完炒粉,小舅采办了一些东西,还买了一支圆珠笔送给我。我看着圆圆的塑料笔壳,还有一个精致的笔套,可以微微掰开,插在兜里,喜欢得不得了。虽然现在一支笔十分便宜,十分常见,并不稀奇。那时我读小学,要用笔都是从商品里买来笔芯,山上砍来竹子,削制出笔壳,写字时摇摇晃晃,将就着用。有了这崭新的笔,下次就不需要再用竹壳笔,写出丑字让老师批评。想想都开心,回程的路虽有15里,弯曲狭窄,两旁草木茂盛,也别有一番滋味。

      每次节日,母亲都会带着我走亲戚。到“里蕉”——舅舅家所在地,我们先直奔大舅家。外婆住在大舅家。呆不了几分钟,我就趁着母亲与外婆聊天时,跑到小舅家。小舅勤劳,有时不在家,一听说我来了,总要放下手头的活计,从田里或山上回来,做饭给我们吃。家里虽然没有鱼,但腊肉还是有的,从房梁上取下来,提到河里,浸在水中,细细地洗干净,切一块,再切成薄片,放在各色蔬菜里,炒起来吃,因为有了肉香,素菜成了荤菜,我总觉得格外美味。

      听舅妈讲,舅舅平时根本舍不得吃,挂在房梁上,三个月都不管它。只有亲戚来的时候,他才舍得割下一些,一家人一起尝尝鲜,剩下的又放回去,直到下一次亲戚到来。我每次馋嘴时,总缠着母亲带我去小舅家。母亲也喜欢去,毕竟那是她从小长到大的地方,有她的娘在,两个哥哥在!外公虽然葬在山那边,但时时去祭拜一下,也慰藉一下思念的心。

      1996年,母亲与后爷爷有纷争,气得连饭都吃不下。爷爷死得早,奶奶另嫁他人,有了后爷爷。后爷爷继续生养三男三女,对父亲并不好。母亲脾气倔,不让人,纷争不断。听说母亲遇事,大舅与小舅一大早,走了三十里山路,八点左右就到了我家。当时,太阳还从山那边爬出来不久,母亲坐在小凳上,早饭也没吃,一个劲地骂父亲没用,老实巴交,只知道干死活。小舅与大舅到达后,一口水未喝,径直去往后爷爷家,依着点亲戚的关系,讲道理,谈感情,说原因……慢慢地,两方冷静下来。虽然关系一落千丈,但至少不再争吵,见面也懂得谦让一下。这已足够。

      其实,只要我家有事,小舅但凡听说,都要邀上大舅,或者一个人到我家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时,哪怕帮不上门,也让人知道母亲是有娘家撑腰的,不是随意可以欺负。这一点,在农村为人处世,其实挺重要,是挺直腰杆的脊梁柱。母亲每每提起,眼里全是自豪,还闪动泪光。

      小舅待亲人十分和睦,但骨子里性格十分刚烈,眼里容不得沙子。大概2005年,农村地基相邻,日积月累,难免有点纷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自然就容易吵架,甚至演变成斗殴。小舅隔壁邻居,仗着人多势众,想要在房子的小巷中间搭个鸡棚,硬说这巷道是他家独有。小舅当然不肯,认为小巷共有,走路行,滴雨行,但绝不能占为己有。

      两家吵了起来,先是妇女站在路口对骂,什么话脏说什么,慢慢地男人抽着烟站了出来。小舅看着对方斜站在柴火边,正吃饭的他端着碗顺势从家里走出。其时,鸡本已入窝,但被人的吵闹惊着,固执地在外面瞎转,“咕咕”地像是在为两家呐喊助威。小舅不动,不开口不说话,不加入吵架的阵仗,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一切尽收眼底,以防势态转变,家人吃亏。

      女人动了手,对方男人开始拉偏架。小舅二话不说,直接走上前,将手中的碗狠狠地砸在对方头上。对方鲜血直流,这场架暂时停下。很快,救护车来了,把伤者送进医院。

      对方报了警,且不接受调解,小舅在监狱里呆够了15天,赔了一笔钱,才重新获得自由。虽然体验了一把另样的人生,但小舅并不后悔,至少小巷里空了,走路顺畅了。

      2012年,小舅患了尿毒症,每星期住院两次,透析两次,人痛苦,又耗钱。身心俱疲下,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直到2017年农历8月,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时,他又因为其它并发症住进医院,时间长达一个多星期。听闻消息后,我购买了一些礼品去探望他。

      到了医院,白色的病房,白色的病床,一切都是白的,看着十分压抑。表姐拿着小凳坐在边上,照顾小舅的生活。小舅身体虚弱,两鬓的头发已经发白,面容憔悴,瘦了许多,手臂上的皮薄薄的,像是一层纸,覆盖在骨头上,血管显得更粗,如同小小的枝条。看起来,他已大不如前,不是我记忆中的健壮。

      表姐扶住他,小舅艰难地起身,坐在床沿边。我以为他要上厕所,正准备上前帮忙,他却阻止我,只是想仔细看看我。那天,他说了很多话,讲了他跟我母亲的事,讲了我小时候的趣事,讲了我哭着闹着要住他家……

      我心不在焉,惦记着家中尚有女儿正在读书,需要我回去监督作业。她只有几岁,自制力不够,正是我这个舵手掌握航向的关键期。

      小舅看看我,勉强地笑了笑,很无奈地对我说:“孩子啊,老舅现在变成这样,也不知道能活多久。也许,这是最后一次见你了。”说话时,他老泪纵横,声音酸酸的,也许已经预知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油已燃完,灯火将熄。

      我宽慰他:“没事,您一定会好起来。我以后,也要多来看你。”我并没有在意,至始至终,我以为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岁月悠悠无尽时,以后见面的机会还很多。谁知小舅一语成谶,那一次见面,真成了永别。

      那年十一月,天未真正寒透,心却格外冰冷,通过电话,我得知小舅离世的消息。母亲前去奔丧,我因工作忙碌,没有同行,想着下次再去祭奠。

      只是,再见也许再也不见,下次永远有下一次。“里焦”那个地方,承载我幼时太多记忆的地方,外婆于2000年走了,大舅在2007年走了,小舅也去陪伴他们。表哥表姐在外打工,平时根本不在家。从此,我再也未能踏上那片土地。

      至今,我都不知小舅葬在何方,山谷还是山坳,背阴还是向阳,坟前的草多高。只能在梦里,想起他的一颦一笑,再次与他一同跋涉遥远的山路,去吃一盘美味的炒粉。

      不过,在我印象中,我总感觉他还活着。某次回老家,村里有位婆婆对他小外甥讲,你小舅来了。我听闻,恍惚间,眼睛有些模糊,前方又出现了那个壮实有力的汉子,对着我微微笑着。
    【审核人:站长】

        标题:我的小舅(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zheli/chenggongzheli/21036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