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冬入时令,慈母辞世,落叶归根。重孝三年,几度心空。三载千日,满怀思情。慈母三周之际,挥毫作纪,铭恩养育。
先父一生,平而不凡。八月十八,疾病突发。花甲又四,撒手人寰。先父毕业于荫营两等学校,十九岁参加解放太原战役,六十年代,刻石垦壤,驴驮人扛,母亲帮衬,在二队场自建窑洞三眼,因村镇建设,搬至北岭梁。一九七九年,哥哥患病,给父母亲及全家带来沉重打击,丧子之痛,让父亲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同时父亲也加倍地将爱移植到幼子。
曾记得:在七十年代,父亲怕我吃凉罐头咳嗽,他不是藏在肚里,就是在被窝里加暖,吃着带父亲体温的罐头,享受着浓浓的甜中丝丝的暖,追忆过往,倍感温馨;
曾记得:在八十年代,父亲省吃俭用,天价购衣,四季更替。时髦新衣,备显帅气,同龄孩子,羡慕不已。
曾记得:在九十年代,父传子技,一丝不苟。会计基础,记账技巧,潜移默化,精通会计。
太多太久的曾经,太深太厚的回忆。父爱如坛老酒,越久越醇厚、越静越深情、越严越用心。即便永生不能常伴,那份深深的思念和爱意依旧清晰如昨。
哥染沉疴不幸走,父亲离去空缺留。雪上加霜降吾母,哀伤弥漫心间愁。仨姐帮扶母自强,驱散阴霾撕黑幕。家慈相伴情依旧,共撑大伞遮头颅。
父亲的离去,让姐弟更加珍惜与母亲的相依相伴,彼此扶持,共度岁月。
母亲是个勤劳的女人。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早早地起床,为一家人准备早餐,开始一天的忙碌。无论是洗衣做饭,还是打扫庭院,家里的大小事务,母亲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馨、整洁、和谐、坚强的港湾。
曾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富裕,母亲总是想尽办法让我们吃得饱、穿得暖。母亲从不浪费,爱把旧衣服加工成新款式,让我们按时入校读书、温暖舒适无忧虑。母亲还会在菜市场上为了几毛钱和摊主讨价还价,只为了能多给我们买一些好吃的。母亲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在艰苦的岁月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曾记得:农业合作社期间,母亲参加小队劳动,一出勤两担饭,晚上参与学毛选;
曾记得:八十年代,母亲在耐火厂捆砖,不带手套指流血。
母亲是一个坚强女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母亲从未抱怨过,亦从未退缩过。母亲的一生为人诚实,善良本分,踏实做事,省吃俭用。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五个儿女长大,给我们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母亲的一生历经了人生的磨难和艰苦的考验,为儿女操碎了心、为儿女洒尽了汗、为儿女的生计压弯了腰……
我为家中幼子,当失去了父亲及哥哥时,与母亲及三个姐姐相依为命,饱受生活的艰辛,长大成人。叹曰:我们可爱可敬的母亲,一生奔波为儿女,无怨无悔付流年;岁月荏苒功既在,爱如深海情似天。
三年前,母亲不幸离去,深深爱戴您的儿女及子孙、外甥为您哀悼、为您祈祷、为您送行。母亲的节俭、朴素品行,永远是儿女们前行的航灯。
母亲与我们永别了,母亲带着对儿女亲情的无限牵挂和深切爱恋离开了我们,留下了母亲对生活深深的眷恋和对子女深切的关爱,后人今生今世永远铭记于心。
在母亲三周之际,我们怀着极其沉重的心情,在新居纪念母亲。再回味:母亲最爱吃豆腐,豆腐的细腻,那是母亲品味生活的艺术;豆腐的纯粹,那是母亲拥抱生活的热情;豆腐的平和,是母亲岁月沉淀的智慧。
再回味:母亲对儿女的教育更是无比重视。母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只是扫盲时,识了不多字,但是母亲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母亲总是教导儿女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每当儿女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母亲总是鼓励我们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
而现如今:父母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父母的爱和教诲永远留在了儿女心中。每当儿女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父母的坚强和勇敢,想起儿时对我们的鼓励和支持。父母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让我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可悲儿女无回天之力,再赋短诗一首,以作纪念:
潇潇西风催落叶,
老宅处处遗旧痕;
此生再无相聚日,
祈愿来世膝前绕;
丧夫葬子峥嵘月,
追忆往昔多诲教;
床前尽孝难回报,
冢边只闻百灵嚎。
亲爱的父亲、母亲大人,请安息吧!愿您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