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一个搪瓷碗

  • 作者:陈永平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5-04-15 21:28:36
  • 阅读0
  •   搪瓷生活用品,也许现在的九〇后、〇〇后不是很清楚,但对于二十世纪六七十代出生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这个搪瓷碗承载着我与一位敬爱的老师之间的故事。在我的思想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我的心里,我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父辈和家人。

      我读初中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是一个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尤其是生长在人口相对众多、土地资源不足的鄱阳湖周边的贫困地区,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我老家当时就是个典型的湖区贫困乡。由于范围大、人口多,一个乡有三个初中,一个初中管一个片区。我所在的初中每个年级有两个班,每个班50来人,三个年级300来人。除了学校所在地那个村的学生之外,其他周边村的学生都得寄宿,在学校食堂统一用餐,家里带米换成饭票,菜是自己带的各种咸菜。每天到了用餐的时候,食堂窗口前就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人争先恐后往死里挤,一是到了饭点人都饿到了极点,二是怕后面没得吃。

      尤其是早晨,我们是天不亮就起床,赶到学校统一晨练,先跑步再做广播体操,之后是早读,再早餐,然后就要要上课,时间特别紧。加上早餐吃的是稀饭,甚至稀得照见人影。我们学校就有这么一个小插曲,一天不知是那个调皮学生在食堂窗口题了一首打油诗,诗曰:“打开厨房门,稀粥一大缸,缸里照到碗,碗里照到人。”这个学校出来的师生至今还把这首打油诗当笑话来讲。

      每天的早饭场面都像战场,为了维护秩序,保证早餐用膳安全,每天早上一开饭,学校就会安排一名老师值守。那天早上,值班的正是我的班主任王老师,他自己端着个大搪瓷碗,一边喝着粥一边看着大家。早上吃粥一般我们男生基本都是吃三两,我用的是个只能盛二两粥的碗,所以必须排两次队,第一次打二两,回头边吃边排队再加一两。这个细节被王老师发现了,等我打好饭出来后,他便把我叫到面前,跟我说:“我是三两的碗,你是二两的碗,我们换一下,反正老师打饭不用排队。”

      从此以后,王老师那个装三两粥的蓝色搪瓷碗就一直伴随我读完初中。这个搪瓷碗给了我一股无形的力量,每当端着它,我就仿佛看到王老师用他那特别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在叮嘱着我,在鞭策着我,我的学习成绩从比较好变成了特别好,一直在本校乃至全乡同年级中都处于前茅。

      初中毕业我没有读高中,直接录取到鄱阳师范,成为了当时首届初中生考取师范的。师范三年,那个搪瓷碗也一直陪伴着我学习生活成长。师范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当年的学生成了教师,那个搪瓷碗又时刻告诫我要做一个像王老师一样的好老师。这时,王老师已经光荣退休了,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我就会看望他。有时,同事家里婚丧嫁娶做红白喜事,只要王老师在场,我都会主动与他坐一桌,为他倒茶服务,陪他叙叙旧。在后来相处的日子里,直到王老师过世,我们都没有提起过那个搪瓷碗的事,也许在他的印象里那只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他不知道,我却是一直铭记在心,一刻也没有忘记过,这一生也不可能忘记。

      随着年代日渐久远,那只搪瓷碗开始掉瓷生锈,加上我后来到外地工作,就一直放在老家。也不知现在能不能还翻找得到,在不在人世间。但不管怎样,它都会一直存放在我心里,因为它真实记录了一个少年成长的足迹,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一个搪瓷碗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shenghuoqushi/24077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源博源博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4
      • 获得积分:678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170.*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