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播放着康辉演唱着“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下个不停……”优美细腻的旋律在房间里缓缓流淌,诉说着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纯真爱情的眷恋。电视屏幕上,2025年全国两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李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那沉稳有力的声音传递着国家发展的坚定步伐。而窗外,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乌云,更不要说歌中所唱的小雨了。
我静静地躺在养老院那张有着护栏的床上,此时的我,只有丰富的想象力,却没有一点执行力。听着歌,看着电视,时间在无聊中缓缓流逝,我的心也平静得如同止水。人啊,真是奇妙的生物,在不同的境遇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心境。养病期间,是没有心情去回忆青春的,此刻我满心只盼着什么时候生活能够自理,能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这简单的愿望在当下竟成了最大的奢求。
我是因为做了腰椎滑脱手术,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养来到这家养老院的。它是中国人寿旗下首个医养结合型养老养生社区。这里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3万平方米,绿地率高达45%,宛如一片城市中的绿洲。社区可容纳约1000人入住,如今已有500多人在这里开启了别样的生活。
术后第六天,我被从医院病房用担架小心翼翼地抬到转运车上,历经30公里的行程,抬到了这个陌生又带着些许温馨的房间,享受着二级护理待遇,意味着24小时都会有人照料。
看到窗台上一盆盛开的小花让我瞬间有了好心情。
腰部手术带来的影响太大了,腰不能用力,生活一下子变得无比艰难。起床、穿衣、洗漱、吃饭……这些曾经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如今都成了难以跨越的障碍,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他人的协助。然而,能够来到这里康养,我深知自己是幸运的。这份幸运的背后,是退休养老金给予我的底气。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经济基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选择。在这里我要由衷的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我住的房间是拼房,一套公寓里有3个独立的房间,大家共用一个厨房和一个卫生间。考虑到经济因素,我选择了次卧的阴面房间。房间虽没有阳光的直接眷顾,但每个房间的设施都一样,宽大的壁橱可以存放很多衣物,电视机能带来一些外界的信息,饭桌方便用餐,床头柜摆放着日常用品,每个房间还贴心地配备了升降晾衣架。屋内恒温30度,最主要的是相比阳面的主卧,每月能便宜2000多块钱,性价比高,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主卧住着一位90岁的老太太,听护工讲,她年轻时是一位内科医生,想必也曾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挥洒过青春与热血。她有三个女儿,两个远在美国,一个在天津。岁月无情,她如今只能靠下胃管进食,身体也无法自主活动,护工每两小时就要给她翻一次身。夜晚,她有时会拉在床上,但护工总是迅速地给她更换床单被罩。尽管护理精心,她身上没有褥疮,可这样毫无生活质量的日子,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无常,活着的无奈。
另一间阳卧住着的老太太89岁,每餐都需要护工耐心地喂饭,一顿饭常常要吃上一个多小时。饭后,护工会将她抱到轮椅上,推到走廊的桌子前,让她稍作活动。可她总是手里不停地撕着餐巾纸,纸屑弄得桌子上、地毯上到处都是。保洁姐姐一趟又一趟地过来打扫,却没有一个人对她有过训斥。看着这一幕,我心中五味杂陈,在衰老和疾病面前,每个人都可能变得脆弱无助,而这里的包容与耐心,显得尤为珍贵。
这里的管理人员大多毕业于护校或其他学校的养老专业,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真正照顾老人的护工,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她们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养老行业默默耕耘。她们大多在40岁到50岁左右,月薪6000元,没有五险一金,不过管吃管住。护工的流动性很强,我来半个月了,每天都能见到新面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在养老院的日子,看似平淡,却充满了人间百态。每一位老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位护工都付出着自己的汗水与耐心。我看着这些老人,想着自己的未来,心中既有对康复的期待,也有对生活的感慨和唏嘘。此刻,健康的身体、生活的自理,以及身边的点滴温暖,才是真正珍贵的东西。
我期待着自己能早日康复,离开这张病床,去重新拥抱生活,去珍惜那些看似平凡却无比美好的日常瞬间。躺在病床上更加明白,拥有健康的身体,能够为别人付出,能做一日三餐,饭后散步遛弯,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