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
我们见过许多牵手的情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呈现,而是代代相续的传承。
自从小时候母亲教我们蹒跚学步,自从迈出了人生的第一个步伐,我们便有了牵手的经历。曾跟随母亲匆忙的脚步,走过乡村泥土的道路,走过都市喧嚣的街巷。我们在牵手中成为背上书包的学生,我们在牵手中一次次寻找回家的路。在学校的门口,在接送的人流中,母亲的牵手不愿松开不愿舍丢。直到有一天父母的朋友来到家里,我们走近的时候,他们发现的已不是昔日的小孩,而是身材高挑风度翩翩的青年。当我们背起行囊第一次离开父母,异乡他域里又有了新的牵手。我们一起拼搏,一起经受生活的磨炼。在分享成功和喜悦的时候,在亲情和友情的氛围里,有一天爱情降临了。我们有相知的激动,也有牵手的欣喜。有分别时的执手相看,也有重逢时的把臂之欢。经过花前月下的浪漫,经过岁月风雨的考验,最终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当爱情有了结晶,身旁有了聪明可爱的孩子,牵手常回家看看,有相濡以沫的恩爱,也有“慈乌反哺”的回报。当时光一天天流逝,容颜一天天变老,夕阳晚景里又有了老人的牵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你看,人生牵手何其多:母亲的牵手是亲爱,朋友的牵手是友爱,夫妻的牵手是恩爱,老人的牵手是关爱,人人都牵手是博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各种物欲的诱惑下,我们不忘初心,不追求金钱至上,人人都牵手都奉献,这才是一个文明昌盛的社会,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礼让
礼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古代的孔融让梨到今天的为老人让座,礼让之风代代相传。生活中处处有礼让。就说走路吧,本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但也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公共场所出入的时候,乘车上下的时候,先让别人走,自己最后走。养成终生让路的习惯,生活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驾车也一样,本来“大车让小车,空车让重车”,但也有超车和抢道的现象。现在日子富了,道路宽了,越来越多的以车代步。在滾滚不息的车流中,恪守礼让行车,再遥远的路程也能平安到达。
还有家庭中夫妻之间的互相礼让,是传统文化思想的弘扬。有传统文化的“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才有代代延续的“琴瑟和鸣”。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袭,一些人追求个性独立和自由,致使多少个家庭分裂破碎(离婚)。有智者已看到我们东方文明的优越,提出夫妻关系的对比不应该对等,或三七或四六(最好四六),夫唱妇随。如果非要争个平起平坐,就会年年吵天天吵,“白头偕老"成了“白头偕吵”,本来的恩爱夫妻却分道扬镳了。
还有充盈在邻里和同事间的礼让,化解了矛盾,带来了友情。“万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分又何妨",是邻里礼让的佳话。同在一个单位,同在一个公司,不争蝇头小利,不取不义之财。就是领导与领导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礼让是宽容,是睿智,是大度。礼让是处世之道,是君子之风。“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让人是福,百忍成金。礼让是人生的法宝,用到哪里哪里好:走路礼让是公德,驾车礼让是平安,夫妻礼让是和睦,邻里礼让是和谐,同志礼让是团结。如果人人都礼让,那是真正的礼仪之邦礼仪之乡呀。
温暖
说起温暖我想起冬天的太阳,想起一年一度的春风送暖。在寒冷的冬季,在冰封雪飘的日子里,我们心里充满春天的希望。忽然有一天,屋檐下滴着雪水,街道上流淌着雪水,到处呈现冰消雪融的迹象。每当此时我们再不甘长冬的寂寞,纷纷来到屋外的太阳下,孩子们奔跑嬉戏,追逐着初春的阳光,老人们倚墙而坐,谈论着四季变化的气候:“呵呵,天晴了"!“呵呵,暖和了”!年年岁岁,我们享受大自然赐给的无边温暖。
说起温暖我想起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起那个年代寒夜栖息的炕头。因为寒冷,患难夫妻恩爱多。娶媳妇不说娶媳妇,说娶了个“暖脚的”。从相亲到婚姻,从暖手到暖脚,从此开始相依为伴的人生之旅。夜幕降临,寒气进一步袭来,屋子里不生火,只有灯下暖窝的女人。那时候睡觉之前先暖窝,被窝热了脱衣服。丈夫串门回来的晚,将脚伸到妻身上。妻子抱住丈夫的脚,放在自己的胸口上。蒙在暖暖的被窝里,共沐溶溶的爱河里,温柔梦中,盼望着幸福美好日子的到来。
星转斗移,我们终于走进一个温暖的新时代。
我想起今天的日子,居住的房子,出行的车子,常下的馆子,捐献的票子,温暖无处不在,大爱充满人间。北风呼啸寒流来,屋内暖气应时开。走进家来,享受儿孙绕膝的欢欣,享受“春风啜茗时”的恬静。家庭的温馨,邻里的和睦,同事的团结,领导的关怀,大到惠民政策民心工程,小到一次帮扶一次救助,一切尽在温暖中。当地震摧毁了家园,当洪水淹没了农田,当风雪封锁了道路,我们的子弟兵迎难而上,全国人民送来大家庭的温暖。爱的奉献,情的无垠,人生温暖感不尽,和谐社会天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