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暖。一段时间以来,多地打造夜间经济多元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
平心而论,拥有广泛“民意基础”的夜市,是市民和游客最亲切、最熟悉的夜间消费模式,也是最容易开发的消费需求。试想下,华灯初上,一杯啤酒,两斤烤串,三五好友推杯换盏;一尺长布,两个马扎,朦胧月色下讨价还价;还有,集建筑、文化、美食、演艺、零售为一体,步行街“一步一景”、沉浸式体验旅游项目助阵……
有景,有故事,有人生,还有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怎不让人倍感亲切。
然而,以夜经济为契机,启动文旅项目、开发旅游市场,打造地方文旅名片,绝不是建造几座仿古建筑,招商入驻美食摊,抑或照抄“作业”那么简单。
首先,繁荣夜经济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近年来,不少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都在努力打造自身的文旅产业品牌形象,一些相对成熟的范例也印证了“基于本土、忠于文化、敢于创新”的路子具有较强生命力。一些兼具历史文化积淀、特殊地理样貌和地方经济基础的小镇,在繁荣夜经济中独具一格,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乃至给百姓带来更高水准的文化休闲体验提供了诸多智慧样本和思路。不难看出,找准定位、立足创新、让文化“活”起来,才能为夜经济绽放增加活力。
其次,繁荣夜经济要着力提高游客文明素养。夜市不等于路边摊。若还是走原来的老路子,占道挡路、垃圾遍地、卫生堪忧,那么,可亲可爱的烟火味儿,就成了腌臜油腻的反胃。因此,提高市民、游客文明旅游、环保意识乃至培养良好消费习惯应在情理之中。毕竟,发展“夜经济”,不仅展示着一座城市的繁华,更应不断透视这座城市的美丽和温度,以及彰显市民、游客的文明素养。
再次,繁荣夜经济要在扩大消费需求上做文章。夜经济就是种消费经济,夜经济的潜力何在?这个问题要在夜间消费需求上找答案:比如,白天忙,没有时间娱乐,晚上有时间了,想看电影、想唱歌、想听音乐;白天忙,没有时间欣赏风景,晚上有时间了,想去逛个公园,想要坐个小船;白天忙,没有时间学习,晚上有时间了,想去书店图书馆看会儿书、想去博物馆瞧瞧展览……瞧,夜间的消费需求那么多,怎么可能只是吃个宵夜、逛个街这么简单。如此,我们就要精准布局,丰富内涵,满足和包容其多样化发展;繁荣夜经济的大背景下,真正实现“夜经济”新业态的转型升级,立足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满足消费者多种体验和需求,让夜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期待更多地方在繁荣夜经济方面多作为、善作为、精作为,找到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让绚丽多彩的文旅名片能带给广大百姓更高水准的文化休闲体验,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