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时的孙子偶尔会哭几声,大多数时间很乖,只要有人逗他,就会毫不吝啬地奉献一场开心的笑,笑靥很美。在孙子出生还不足八个月时,我和爱人走上了跨省的打工之路,远行时,除了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品,脑海里还存下了孙子甜甜的笑。
打工的日子里没有电视相伴,活动范围也很小,工友中虽然有很多老乡,也仅限于打个招呼,没有其他的业余活动,因为大家都很累。累了、困了,就容易想起在家里的日子,特别是守着孙子时的场面,他在自娱自乐、我在静静地读他的笑。实在心烦时、腰酸背痛时,也想过辞职回家陪伴老人、守着孙子,但是条件不允许。
打工的地方离家较远,请假回家的时间也只有每年厂子设备检修时的夏季,假期多则十几天,少时最多一周,陪伴孙子的日子就更少了。也许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孙子对爷爷奶奶并不感到陌生,反而让我们感到了愧疚,辛苦了善解人意的儿媳。最难过的是每次临行前的夜晚,孙子总是找各种理由想多呆一会儿,每次又都是恋恋不舍,我们的心里同样不好受。
弹指一挥间,打工的日子已走进第九个年头儿,孙子也上了二年级,有时周末会主动与我们视频。视频中,孙子纯洁的笑、调皮的笑,治愈了我一天的疲惫,回味无穷!
礼账员
小时候特别羡慕礼账员。小桌子一摆,香烟、茶水、瓜子一放,宾客来了记记账、人少时数数钱,样子特有范儿。没想到成年后,自己也有机会做上礼账员。
礼账员的作用一般是在红白事的席面上。办这事时通常设一位总管,总管负责协调办事家庭的帮忙人员,如按排迎来送往、入座、厨房、上席等事宜,另一个“主角"是礼账员,礼账员负责收礼金、记礼单,这种场合上的总管和礼账员一般是办事人家信得过的人,同时也是有一定威望的人,也具备应对意外状况的能力。席面大的场面,帮忙的人较多,分工较细,有时席面十桌左右,总管、礼账、司仪是一身兼的,虽然做了准备工作,也是忙的焦头烂额,等开席后,才有时间核对账目,最后入席。
前几年做礼账员要写两份礼单,一份是账簿、另一份是毛笔写的大纸礼单,喜事用的是大红纸,白事用的是大黄纸。大纸记录时得把长辈写在前面,接下来写亲亲,最后写朋亲,写完后贴在醒目的地方,账簿随同礼金交给办事家的主事人。白事还得对办事的家庭人员交待清楚收支明细,如果遇到一家人有矛盾问题的,如子女间、兄弟间,涉及到财产分隔、赡养继承等事还得说合好,才算结束礼账(总管)任务。
由于曾经做过几年财务方面的工作、也能写一笔还算凑合的字、有一些人缘,红白事上做礼账员、做总管的事儿常有,虽然没有"工资",但是能够帮上忙、尽上力,心里非常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