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路漫漫半月亲临铜梁县

  • 作者:雷一声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5-04-20 17:31:29
  • 阅读0
  •   半月亲临铜梁县,

      就像蜜蜂采蜜甜,

      到了县城下了乡,

      少云老家观田园。

      民风纯朴正能量,

      助人为乐新风尚,

      热情接待不铺张,

      仰慕英雄爱家园,

      凤山瞻仰纪念碑,

      安居古镇江水翻,

      没有高楼和大廈,

      县委没有建宾馆;

      只有平房七八间。

      一晚只要五毛钱,

      粗茶淡饭待客人,

      样样菜肴麻辣鲜;

      方言土语多采撷,

      动人故事润心田,

      采得花儿朵朵艳,

      明朝进京写新篇。

      这首诗,记述的是1973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我和陆军第29师原师宣传科的科长离职在湖北日报担任军代表的王远炽,在四川省钢梁县采访调研体验四川人的生活半个月后感受和体会。

      方言俗语,反映了四川人,反映了钢梁人的性格。在与四川人铜梁人的交谈和接触中,我们有意识地感触和采撷感受和体会了四川人的性格品性、风俗习惯和语言风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川人,不管是男女老少,都特别爱吃辣椒,爱吃胡椒,喜欢吃味道冲鼻子的莞荽和大蒜,每一种菜里他们都要放上这些麻辣十足味重冲人鼻子的东西。用了这些佐料,炒出来的菜,虽然是有一些辣人冲鼻子,但吃起来就特别的有味,越吃越香越下饭。也许是长年吃这种麻辣食物的缘故,四川人的性格就充满了像辣椒那样火辣辣的豪爽,他们忠厚诚实,勤劳善良,有一种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实干苦干、一往无前的精神。当年在邱少云的身上,就有这种倔强的四川人的精神。四川人的语言更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他们把讲故事叫做摆“龙门阵”,把喝酒叫做“吃酒”,把什么叫做“啥子”,把是的叫做“对头”,把自己的大小儿子分别叫大“朗白”和小“朗白”,或者是叫“老大”和“么儿子”;“玩一玩”叫“耍一耍”;在表达感情称呼自己发表感叹时,喜欢说“格老子”,对别人不满时或者亲呢时,爱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你个“龟儿子”;把“赶集”说成“赶场”,或者“赶墟”,女方称自己的丈夫叫咱老汉等等,这些收集到的四川方言,对今后我们写作《邱少云》的故事,有一定的帮助。

      在铜梁县半个月的日子里,经县委宣传组(那时县委宣传部叫宣传组)的介绍,我们访问了铜梁县邱少云纪念馆的负责人谢大有和铜梁县川剧团的副团长代明,先后多次参观了矗立在凤山上的铜梁县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收集到了纪念馆的解说词。铜梁县对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迹的宣传,是十分的重视的,他们花重金修建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建成后,每天都有一拨子又一拨子,从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群众,前来缅怀邱少云,参观访问学习邱少云的动人事迹的人们。铜梁县川剧团的副团长代明,早在1958年,也就是邱少云牺牲后的第六年,就把反映邱少云的事迹编写成了一万多字的一场十五幕的川剧本,把邱少云的事迹搬上了铜梁地方戏剧的舞台,并演出过100多场。听说我们要写《邱少云》的故事,代明无私地把他在邱少云壮烈牺牲6年后的1958年辛勤编写的一部宝贵的《邱少云》川剧剧本原始刻印剧本,那是全国最早的川剧剧本送给了我们一册,让我们在写作时作为参考资料。在铜梁县城访问调查学习生活了一个星期后,我们赶往了离县城1百多里远的邱少云的出生地——铜梁县安溪镇少云乡邱家沟玉屏村调查访问体验生活。我们从县城汽车站搭车前行了一百多里,抵达铜梁县安溪河边后,前行路况不好,不通汽车。我们只好以步代车,继续前进。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峰,我们从一座简易的便桥上走过安溪河,朝着向少云乡(少云乡被命名前叫关溅乡)的方向走去。走了10多里,到达少云乡。接着,由一位乡长主动陪同带路,继续向邱少云孩提时代生活的地方——邱家沟的玉屏村走去。又走了10多里山路后,终于走到了1926年邱少云的出生地邱家沟玉屏村。

      在玉屏村,我放眼一望,只见一条长长的邱家沟夹杂在两山之中,玉屏村就在沟子里的最西边。村子里没有几户人家,邱少云家的两间千疮百孔的破草房坐落在村子里的一个低凹处。邱少云的父母早已去世,已无人在此居住。在邱少云这个伟大的战士曾经住过的破草房前,我的思绪万千,我仿佛感受到了邱少云在少年时代他和他的一家人遭受过的贫穷、落后、压迫、剥削、痛苦和灾难生活。

      我和王远炽是在1973年2月20日,从重庆市解放碑一带的长途汽车站。乘车前往大约280里外的铜梁县的。那时,铜梁属于四川省永川地区管辖的一个县,一路上,我们要经过璧山、璧城河边、青龙湖、大路、庆隆等地。中午时分,我们赶到了铜梁县。那时,铜梁县委、县政府办公地点,设在高那高高的凤山上,铜梁县城和重庆一样,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别具一格的山城,我们住进铜梁县政府招待所,那时县政府没有招待客人的宾馆,一个有80万人口的县,招待南来北往的客人,都是在铜梁凤山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大约有300多米远的一个老旧的小院落里进行的。院落里有八间简陋的黑瓦小平房,两人一间,每晚的住宿费五毛钱。房间虽然很简陋,但是收拾得干净利落,住宿在这样样的房间里很轻爽很美气很舒服。每天尽管只有八毛钱的生活费,但我们却吃得很得劲,很美,很快乐。每天早餐,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稀饭,一盘萝卜丝加一盘莞荽(香菜),两个馒头,中午和晚餐,不是蒜苗炒腊肉,就是一个五香粉蒸肉。每天负责打扫卫生和接待我们的是一个20多岁俏丽的川妹子,她直爽热情,豪放勤快,泼辣能干,大方缭亮,总之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她一天到晚,都在忙个不停,不是抹桌子洗板凳,就是把每一间客室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稍微闲一会她就去帮助厨师洗碗淘菜。总之,她十分的好客,十分的热情,她眼里有干不完的活儿,深受住所客人和县政府干群的好评。如果我们有什么事向她讨教帮助时,她总是热情地用四川的话说“要得”,微笑着回答我们。“要得”,就是可以,就是行的意思。我和王科长,白天在招待所里,讨论整理采访笔记,构思《邱少云》故事的写作;晚上,我们就去邱少云纪念馆里,找谢大有摆龙门阵,交谈有关邱少云的故事,核实有关采访到的事实。这次铜梁之行,参观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我们获得了不少有关邱少云幼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资料,为下一步的写作《邱少云》的故事,打下了良好基础。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路漫漫半月亲临铜梁县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jieriduanxin/24121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夏岚夏岚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4
      • 获得积分:662
      • 入驻本站: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加为好友112.49.223.*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