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是崭新的模样。办公室的君子兰又吐新绿,长势喜人的文竹,节节拔高,开花结果。办公桌旁,我精心制作的吸水石盆景,小草绿油油、毛茸茸,生机盎然,成为办公室一道独特的风景。
或许是心血来潮,去年年底,我的脑海里曾经闪现过一个在办公室摆放吸水石盆景的念头。有句话说得好,从想到到得到,中间就是做到,做到才能得到。有了想法,就会全力寻找办法。
新疆以“三山夹两盆”闻名于世,而我工作生活的克州更有“万山之州”之美誉。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石头随处可见,但要很快拥有一块像模像样的吸水石也并非易事。
我在记忆的海洋里努力搜索着吸水石的来源。记得2004年夏天,我在团机关工作。一天,我和团里的乌斯曼江副政委去素有“西陲第一哨”之称的斯姆哈纳边防连检查工作。那天刚好有一辆卡车给哨卡上送给养物资,卡车下山时,乌副政委安排驾驶员从连队“老虎口”方向的山脚下装一车吸水石,顺道带给共建单位康苏火电厂,帮助他们解决堆砌假山之需。按照副政委的指示,连队派出十几号官兵挖山搬石,花费好几个小时。当天,卡车到达火电厂时,天色已晚。火电厂领导看到一车满载的吸水石,连忙致谢,高兴不已。那天我全程参与了装卸吸水石的过程,20多年过去了,至今仍记忆犹新。
记忆中,玉其塔什边防连的六号山口也有吸水石。我任连长时常常去边界巡逻,对山口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那里的吸水石各具特色,大小不一,有的形如龙盘虎踞,镇守边关;有的恰似帕米尔雄鹰,欲展翅高飞。
知道这两个边防连队有吸水石,但山高路远,200多公里的距离,阻挡了我拥有吸水石盆景的梦想,只能盼望着夏天陪同客人上山时有机会捡回一块。
前不久,我惊喜地发现公司办公楼前草坪上突然堆放几块吸水石,犹如从天而降,让我如获至宝,激动万分。这不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石头吗?真有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
于是,我精心挑选了一块大小适宜、形状奇特的吸水石,先是拿到水盆里认真清洗一番,小心谨慎地洗去它身上的沙尘,仿佛接待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未来的日子里,它将与我同处一室,共同见证四季时光的流转。
我在附近的花卉市场就地取材,找到一个大小合适的托盘,将吸水石平稳置放于托盘之中,注入适量的水,就这样,完成了制作吸水石盆景的第一步。
吸水石,因吸水性能好而得名。吸水石软而脆,可随意雕琢,易于造型。它天然洞穴多,小的洞穴如气孔,相互贯穿通气。吸水石的小洞孔可以栽培野草、苔藓等植物,给盆景以生命力和精神内涵。
眼前的吸水石盆景,有了水的浸润,多了一分灵动,它不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个盆景造型,亦或是一个盆景加温器。如果再有绿色植物点缀,必将锦上添花。
经过查找资料,得知一种名叫“高羊茅”的草本植物生命力顽强,耐土壤潮湿,对肥料反应敏感,耐贫瘠。这些特性,恰恰适合在吸水石上生长。
很快,我找到了“高羊茅”草籽。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小心翼翼地将这承载着希望的种子,轻轻置入吸水石正面一个个小的洞穴里。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种子离不开土壤。我从花盆里取一些肥料土置于这孕育着生命的洞穴,轻轻喷水,期待着一场与绿色的相约。
一天、两天,时间在我的热切盼望中度过。一周过后,嫩绿的小草终于从洞穴钻出,细细的,嫩嫩的,星星点点,给吸水石穿上一身绿色的新衣。
每天早上,我来到办公室,都会拿起水壶,给小草轻轻喷水,拿起剪刀,细细打理。
小草一天天长大,让我见证着生命的神奇。吸水石焕发出勃勃生机,感染着我,令我乐观向上,充满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