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赵汪苗:“菱湖之夜”文艺晚会的台前幕后

  • 作者:源博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11-30 20:14:27
  • 阅读0
  •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菱湖之夜”文艺晚会过去十来日了,但那场精彩纷呈昂扬向上的晚会场景仍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平生参与及观赏过很多文艺演出活动,比较起来,这台晚会无论从演员表演台风还是演出的艺术水准,都堪比专业演出。

      我把晚会比作一场花事盛宴,采撷几枝美丽的花朵,与文友们分享。

      才女胡静老师是这场晚会的核心和灵魂,编剧、导演、演员集于一身。

      月初,安庆承办《同步悦读》首期研习班的五人小组召开最后一次碰头会,通过研习会议方案流程,落实人员分工。参照前几届《同步悦读》线下活动的惯例,会议期间举办专场文艺晚会,承续同步线下活动最具特色的传统项目。胡静老师有主持文艺活动丰富的经验更有统筹全场晚会的能力,她担纲,众望所归。

      胡静老师有些顾虑,距会期只有十来天了,时间太短,并且这期间她们系统有一场评比活动,她是评委,需要几天时间。陈大联老师笑问,有报酬吧?她笑。我们也为她犯难,她想了想,“算了,我请假不参加评委会了,集中精力把晚会搞好。”

      《同步》办晚会,自娱自乐,演员都来自参会人员。胡静老师在《研习班》微信群征集参演人员,倡议文艺爱好者带上各自的节目踊跃报名。也许对舞台的犯怵,有人犹豫不决,报名又撤回,胡老师在电话中反复与他们沟通,情急中难免有些恼火,我们打趣她,这也是做思想工作,不能灰心。几经反复,最终选定30多人参演。

      文艺演出都有主题。胡老师在晚会编排上,坚持严肃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同步悦读特色。歌曲《六尺巷》《我和我的祖国》、黄梅戏、京剧经典曲目以及黄梅戏大串烧、同步悦读八周年十件大事有奖问答、诗朗诵《站在汤泉的土地上》,歌舞《苹果香》《黄梅悠悠》,小品《投其所好》等等,主题鲜明,体现了“一坚持三突出”的主题要求,胡静老师绞尽脑汁,尽显她的智慧。

      参演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不可能提前来现场彩排,胡老师便组织大家在网上开展活动。

      她除组建演出大群,统一发布信息通知之外,另建三个小群。“梅之队”,由出演黄梅戏大串烧的成员组成;“龙之队”,由诗朗诵《站在汤泉土地上》的成员组成;“旗之队”,由出演旗袍秀《黄梅悠悠》的成员组成。她分别在各小群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再在网上统一彩排。

      我有幸参加梅之队,演唱黄梅戏《龙归大海鸟入林》。我虽为安庆人,但对黄梅戏也是外行,并不擅长。为尽地主之谊,胡老师拉我凑数。她对我要求严格,唱不好拉起脸批评。倒计时最后二天,我们约好晩上八点半准时上网,第一次配合,效果不好,可能是信号时滞的原因,总是对不上调,我心想就这水平能登台吗?信心不足,胡老师没宣布结束我就下线了。第二晩上排练,她点了我名,“赵老师昨天提前下线,不遵守纪律,”我噤若寒蝉,老老实实服从她的提调。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参演人员线下认真演练。歌伴舞《苹果香》是于路大姐与陈大联老师合演节目,原方案他们分别报名新疆舞与独唱,胡老师觉得两个节目揉在一起更有戏剧效果,她的意见俩演员非常认同。于路大姐擅长舞蹈,新疆舞跳得炉火纯青,她希望陈老师在演唱中配合她做些动作,并发给陈老师示范视频让陈老师模拟学习。陈老师没跳过新疆舞,便在家中苦练,他让妻子当观众,对着大衣镜摆臀扭腰,力求与示范片相似。他妻子看他跳舞的样子笑的肚子疼,他唬着脸说,“别笑,这是政治任务。”最终演出,他俩的节目获得满堂喝彩!

      旗之队的旗袍秀九名演员,有人从未登过台,甚至没有旗袍,胡静老师鼓励她们不要灰心丧气,她借了多套旗袍供她们使用。排练同样在网上进行,有演员不会走步更踩不上曲子,她划站位图,记下曲谱,录制口令,发在网上指导她们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看到了美若天仙的九位仙女,在葫芦丝音乐的伴奏声中,迈着婀娜的舞步在舞台上向我们深情地走来。

      为增强现场娱乐效果,她保密工作做得好。比如有奖问答的节目,她缜密设计,悬念迭出,现场气氛热烈。当电视大屏上出现我的照片,我惊得目瞪口呆,突然想起前几天她找我要一张生活照的事情,我没在意,她随便一说,我也就给了,既感动又佩服她的机智。

      胡老师善于调动现场观众气氛。比如俩俩拍手,“你拍一,我拍一……”不就是儿时的游戏吗?当时石楠老师马鞍山郭主席与我毗邻相坐,俩位老师脸上乐开了花,她们互动,口中念念有词。全场笑声哄天,仿佛回到了儿时的那个快乐的时光!

      串词是文艺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串词对于表现主题、深化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晚会撰写串词多是文学高手,是份苦差事,既要有相当的文字功底,还要有开宽阔的视野,用文字转化成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提升节目内容的高度。胡静老师没有推辞,独自承担了下来,她在工作之暇,熬了几个不眠之夜,撰写串词并反复推敲打磨。从演出的效果看,串词发挥了重要的烘托氛围的作用。比如对六尺巷,太湖龙潭古寨等处的深情对白,让观演者感动至深,为古老神奇的传说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气息!

      我由衷地敬佩马艳云老师的奉献精神,这位来自江苏镇江的医务工作者,看起来虽有些文弱,但工作劲头不让须眉。她主动承揽了全场晚会的音乐统筹,收集整理合成各个曲谱,纷繁复杂,不能半点马虎。我演唱《龙归大海鸟入林》,在网上找不到合适的伴奏带,只好请她帮忙,她找了一首,我听过后不满意,她再找,不厌其烦。例子很多,我不一一列举了。十六号晚上演出,她配合音响师,确保每首曲子圆满播出,听说,她那天晚宴没吃一口饭,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许萍老师也是幕后英雄,这位安庆市摄影家协会前主席,摄影大家,受我们邀请,义务为晚会录像,并登台献唱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全体与会人员深为感动!

      如果说整场晚会是一幅画,那么主持人的精彩演绎就是这幅画的点睛之笔。

      女主持非胡老师莫属,男主持由老法师孙仁寿老师担纲。仁寿老师知识面丰富,标准普通话,有超强的晚会把控能力。他也想推荐年轻人上场,但还是不太放心,仍然亲自上阵。仁寿老师也是七十多岁老人啦,但只要进入角色,仍然活力四射,激情澎湃,他那醇厚有磁性的的男中音,一次次把晚会推向高潮。他善酒,那晩上,他一口酒没喝上。

      点击下方视频视听——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

      同步悦读已关注

      分享视频

      ,时长00:47

      0/0

      00:00/00:47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

      00:47

      00:47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赵汪苗:“菱湖之夜”文艺晚会的台前幕后

      观看更多

      转载

      ,

      赵汪苗:“菱湖之夜”文艺晚会的台前幕后

      同步悦读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晚会需要后勤保障。这次研习班,经费捉禁见肘,财务总管吴新生老师表态说,经费最缺不能缺演出费,这让节目组有了底气,因此才有舞台上美轮美奂的灯光音乐等必须的配置。剧组省了又省,杂七杂八共花费1600元。

      晚会是这次研习班的一大亮点,也给来自全国各地近80位文友们带来了欢乐。

      以文会友,相聚宜城,这是文学的力量,一群灵魂相似的人汇聚在《同步悦读》的麾下,同步、同行、同乐、同享。

      晚会盛宴渐行渐远,但那袅袅的余音仍飘荡在安庆的上空,让我们难以忘怀。

    【审核人:雨祺】

        标题:赵汪苗:“菱湖之夜”文艺晚会的台前幕后

        本文链接:https://www.wenyunfang.com/suibi/jieriduanxin/22653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文韵坊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精彩推荐

          阅读记录

            关注文韵坊